年三十了,小区出新以来装上的栅栏门,在我的身后悠悠地关上。双手沉沉的菜蔬拎上楼,窗外静静的,屋里暖暖的,年真的来了。
小小的一道栅栏门,隔住了外面的闲杂人员,让我们这幢楼安静而聚气多了。
自从有了这道门,进出的时候就必须在门里门外停留一下,用一张智能小卡刷一下,门慢慢地开启,迎来送往。
一个早上,我忘了带门禁卡进不来了,隔着栅栏门往里眺望好一会儿,终于走出来一位邻居。老远地我就送去了微笑,他却走到了门口才会过意来:“哦你没带卡?”“是啊,站了好一会了幸好你出来了!” 一抹微亮的笑意也掠过他的脸上。
以往见面不一定到招呼的邻居,这会儿才看清了彼此的面孔。
按规定每家免费领取3张门禁卡。我老妈95岁了,晚辈们来看望老人,却因为这道栅栏门,进出不太方便了,大姐每周来一次照顾老妈却被拦住了几次。
那天,我几乎没有犹豫就跟老妈说“你的门禁卡给大姐吧!她进出不方便” ,“不行我要出去的”,“你出去都有我们陪着不需要自己用卡的”,“那也不行,卡是我的!”
无奈之下,只好另外配一个,才解决了大姐的出入难题。
其实手机下载软件遥控开门的,但需要登记本楼居民的房产资料。大姐不行,我可以。小小的栅栏门聚拢的只是我们这一幢楼的几十户人家。
现在上学的孩子都有人去接,娃娃一般都没有门禁卡的。可是有高年级孩子晚上出去上课自己回来的,进门多有不便。
一个晚上,莫名其妙有个男孩儿一声紧似一声地高喊“妈妈开门妈妈开门……”,好长时间也没人回应。正好我在北窗的台灯下写写划划,这声音好像长了翅膀的小鸟在窗前飞来飞去。凝神辨别一下,突然明白了:这不是楼上那个特别爱笑的男孩子吗!他一定进不来了。
他是附近小学6年级的学生,常常在放学之后跟小朋友们玩儿一会然后和我们一起走回家。
我突然想到手机可以遥控开门的,那就“遥控”一下呗。原来操作起来这么简单,两三步就完成了。平日里是不曾用的。
那男孩的声音就此停歇下来;不一会又喊了起来,再次遥控一回,再次停歇下来。
现在的城市生活,邻居之间很少来往,而这道栅栏小门,却让我们有的时候停下来看一下听一下,注意到抬头不见低头见的邻居;而邻居间彼此帮助的需要,在不经意间呈现出来。
一次放慢的脚步、一抹浅浅的微笑,一种久违的却是本该有的暖意,在邻里之间悄然传递。

(当然也暗示了某种资格,比如说老妈的坚持。)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