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7年1月20日星期五,晴,1度
今天笔友寄来了两本她的书,看到了书后面的后记,是2013年12月我为她准备出书而写的读后感,感觉自己也挺能聊天的啊!
我的朋友基本上都是我先喜欢上她们,然后彼此坦诚相待,自然而然亲近起来。
为朋友坚持不懈地追求,鼓掌!五年前在新浪博客认识的笔友,能够坚持到现在一直写作的,只有我们两个了。人生各种奋斗的目标,不在乎大小,在意的是每天都抱有一种小情怀,做着自己喜欢的事,积累着供我们精神呼吸的知识财富!感谢能够遇见这么优秀的你,希望一起同行得更久远!
今晚再看着这些曾经的文字,仿佛又回到了一边读书、一边练笔,一边拓展个性空间、一边练习成长的状态。
很怀念那时候我们一起度过的紧张而快乐时光,她的一些视角也是我日常所思考的内容,但没有她的内涵深远,也没有像她一样笔耕不停。
在人生的旅途上,五年里始终保持相同频率、沟通无障碍的人,很是难得。相信我们会一起走过十年、二十年的!
读着她的文字,会有本能的想与他人沟通的冲动。不着急啊,慢慢读,反正这两本书属于我了,今后可以经常看到它们的。
晚安!我的睡前一读!
-1-
看着子静的文字,好像每一篇文章都是专门写给我的,开篇的中国好声音描述,一下子把我带入曾经听歌的画面里。我喜欢在音乐的海洋中随波逐流,漂泊到哪里,哪里就是歇息的避风港。赶紧去把那首《Someone like you》重新下载仔细欣赏,在网络上曾看到原唱者的一个视频,流着泪的黑人女歌手,在众人面前唱起她的成名之曲,但是往事已成追忆,那个曾经深爱过的人不在身边,有谁能再爱着她?有一种想唱它的欲望。
因为女性的特质,又让我们增添了许多细腻、追逐、想像、奔放的空间,生命如河流,女人柔似水,不断摔打着自己、照顾着家人奋勇前进,直到阳光将自己的能量全部蒸发,来生也会幻化成雨水再次滋润曾经的土地,或者亲人的眼泪肆意流淌,留恋美好的人间万物。
为了不让自己空虚、空闲下来,从小到大,一直保持着童心努力让自己奔跑起来,子静说得对:
“有空虚存在的生活是真实的生活,空虚的存在也并不可怕,谁都会时不时的与空虚相遇。但我们可以寻找办法,一点一点赶走空虚。在我们力所能及的世界里,一定有属于每个人不同的赶走空虚的方式和方法。”
真的会在迷茫的时候,乘虚而入的一种孤独释放压迫着,虽然背上空空如也,但是精神上却无助得没有了方向。适当的生活节奏可以帮助我们努力跳跃过沟渠,翻越过群山,让我们始终保持着一颗快乐的心,做一个快乐的女子。
成长伴一生,有人在我需要的时候出现,也有人会漠视我的需要,转身离开,这样更激发起自然而然的求知欲望,心存感激,搀扶是恩,漠然也是情,让成长变成一种意外事件,意料之中的收获!
也许我没有拥有重走一回青春的那些资本,我不够年轻了,也没有挣钱的体力了,更没有承受重压的精力了,但是却发现在奋斗了几十年以后,唯一拥有的家的退路一直握住不放,家不是牢笼,一生的避风港,无论我富有或者贫穷,健康或者多病,温暖着我的心灵,始终是最伟大的亲情!
“哈佛大学的一位校长曾经说过,你可以选择你的退路,但人生很长,先去做你最热爱的事情,不要一开始就选择退路。”
我们不断修正着成长的舞台,不断追求着自己喜欢做的事情,上大学是为了什么,这确实是摆在学子们面前一道很难解开的题。想知道子静是怎样回答这一问题的吗?敬请期待我的明天的阅读!让我们共同期待好友安子静的这一本属于她的书,她的思索,她的小小世界!
-2-
有对子静说过这样一句话:“如果你把我当做理想的倾诉对象,总想与我分享你的喜怒哀乐,那么你就会每天用笔墨带着我走进你眼中的世界,与我分享你心灵被触动的感觉,快乐成双、悲伤减半。”
你和我都是生活的读者,今天让我们继续沿着子静留下的墨迹走走看看,感受一下她记录下来的浓浓气息,感悟每一次相遇交流后的心情。
昨天说到子静对上大学去寻找什么的话题,她的回答是:寻找梦想。
“梦想如同恋爱,当你遇到它时会砰然心动,并激动不已,当你有了恋爱的感觉时,你就找到了梦想。”
“大学就是一个开拓视野、找寻梦想、结交朋友的大舞台。”
喜欢做的事情,就是未来你所为之献身的事业之石。我们应该始终保持一种孩童般的天真,始终认为眼中世界都是美好的,敢于迈开探索未知世界的步伐,越走步伐越坚定有力,信心也就越发增强,那么,你的梦想还会遥远吗?
“珍惜当下每一次相遇,每一段谈话和每一份关心。”
“有些人相遇的很早,忘却的也会很早。有些人相遇的很晚,但一旦相遇,就不舍忘记,直到一生。”
我们的相遇,又会是怎样的结果呢?相信努力做到我是一个怎样的人,就会遇见和珍惜一个怎样的你!
呵护生命中的自己,更应该呵护好家人的健康与幸福,子静把生命中的另一端--老人们的心态、社会与家庭中的位置描写得相当准确,尊重、关心、爱护他们,“他们正在走的最后一段路,不能没有阳光,不能没有温暖。”
突然想起2013年11月7日在北京青年报上刊登过的一篇文章,叫做“总有一个人要先走”,就是描写一位老人面对肺癌的折磨,“不愿意把最后的人生放在医院,接受一次又一次痛苦的化疗。在所剩不多的时日里,他希望过自己想要的生活。”这个想法得到老婆和儿孙们的支持,两位老人回到了充满田园河流、邻里淳朴的农村老家,老人为了满足老婆几十年喜花弄草的愿望,将自家小院里种下树木和花草,扶锄松土、浇灌忙碌,换来了小院的生机勃勃、繁花茂盛。
在老人生命最后的日子里,他选择和老婆一起度过,带着她出去旅游。“人活一辈子,终归是要走的,如果能做到不留缺憾,那就很完美了。”
老人离世后,老婆开始了一个人的旅行。三亚、南京、杭州等地,多次留下了老婆拿着一张他们合影的照片,“这是他生前想去的地方,他来不及去,我要把他带过去。”“他一辈子最要尊严,他不怕死,就怕走得不体面。宁愿看着他高高兴兴地走,也不愿看着他活受罪。”
“每个人最后都是要走的,就像每一条河流、每一条溪,最后都要流向大海一样。我愿意他从从容容地淌过去,在那儿等着我。”
“爱是这个世界上最不容等待的东西,珍惜、善待爱你的人。”
是啊,要体贴、照顾好老人们,让他们有尊严的活着,在老人们身体健康允许的情况下,去满足他们几十年长久等待过的心愿,不要等到后悔的那一天,才发现一切都没有了时间回头。
子静在这里还将“与时间赛跑”、“活好每一天”都做了很好的诠释,“我对得起自己昨日的生命,也对得起每一个相遇的人和事,过去的每一天我都在努力,没有遗憾,也没有后悔。”
-3-
曾与子静交流过,“我们不是作家,我们只是忠于自己、贴近自己的生活!我们只是现实生活中的一颗尘埃,想蜕变成一粒细沙,让与你有缘分的人轻轻捧起它,然后从指间飘然落下,已经很美好了,存在过的,不在乎谁与你相遇,也不理睬谁和你擦肩。既然是你留下的对生活、时间、思想、感情的一些痕迹,完全不要刻意雕琢,真实存在过的才是心中的完美!以后等我们老了,想不起一些事情时候,它们能唤醒我们。”
子静认为“与时间赛跑”的结果:“原来跑来跑去,我们都在和自己的心赛跑,和自己的期待以及梦想赛跑。这场比赛的赢家和输家都只有一个人,那个人就是我们自己。”
没有人会偷走你的时间,它会变成你身边忠实的朋友,会随你心走过你的生命旅程,有始有终。
“即使死神敲门,叫我们明天走,今天也要好好活下去!”——刘墉《人是为活而生》 。 “活好当下的每一天,我们也将无怨无悔。”星期天,雾霾天气无法出门,我窝在暖暖的沙发中,一杯清茶在手,润着冬天干燥的嗓子,双眼浏览着最喜欢的子静的文章,享受着朋友那里散发出来的静寂情调,梳理着自己的思绪,让自己也变得温文尔雅,体验着活在当下这一天的美好。
对于成败人生,子静引用了JK罗琳、比尔盖茨、俞敏洪、冯友兰、宋慧乔等许多名人的事例来告诉人们, “活出自己满意的自己,活出光彩照人的自己,活出温暖如流的自己,活出内心阳光的自己,爱上自己,爱上生活,爱上生命,失败就成为一颗颗美丽的按摩石子了。”
记得今年五月份曾跟安子静提过请她介绍几本读过的好书,大概她每年的读书量在100本以上,涉及书籍范围非常广泛,还专门写过一篇博文:“我正在读的那些书”,里面详细列举了她读过的五大类书籍。我当时的愿望是读朋友读过的书,跟上朋友的脚步,一起找寻书中的人生感悟,彼此畅谈读书心得,双方共同成长,共同进步。
当然,我也承认天各一方的我们,所处环境、知识架构、人生阅历、性格偏好、工作氛围等等因素的差异,又是那么多困惑凸显在了我们面前,有如一座座需要跨越的大山,横亘在我们面前。
对于不畏惧行走的旅行者来说,没有翻不过去的山,也不存在跨越不了的河,一旦坚定了自己的信念,不管前方的道路有多艰辛、多坎坷,在旅行者眼中,那将变成一种彼此欣赏、彼此征服、彼此交融的快乐了。
我还是会按照自己的偏好,有选择的读读朋友推荐的书,寻着朋友走过的路,看看朋友曾经看到过的美景,感悟朋友交流间的轻声细语,很喜欢那种被朋友手牵着手带入书中的世界,指点着这里或是那里需要高度关注,瞧瞧这块土地是否成了作者偷偷埋藏了的丰富内涵的宝藏。
当找到差距或者说是面临的困难时,这时候的我应该是笑得最灿烂的时刻,因为还未启程,我却已经看到了未来的希望,看到了未来可预知的收获。
这半年来,我读书的速度是缓慢的,数量也就达到安子静的五分之一,但是我身边有这么一位爱好读书与写作的好友,相信会在她的影响下,逐渐追上她的步伐,一同在茫茫书籍的海洋里畅游。
-4-
和子静的相识应该是在2011年的7月,新浪博客中相遇并有幸成为了好友,密切联系直到今天。朋友不在多,贵在精干与真诚,还在于相互促进,共同提高文化素养。喜欢看她写的一些小记,喜欢听她讲上大学时候发生的故事,她描写的内容我的第一反应都非常强烈,应该说我是被她的文字吸引到了她身边,读着她的文字,让我始终保持着向她请教、向她学习的欲望,天然的一种亲近感,愿意靠近她来吸取我想扩展的知识层面与视野。
我有了要读朋友读过的书、与之思想保持同行的愿望,子静很快整理了近一年读过的书籍目录,并且细分了类别,一一简述给我。
读书到底是为了什么?子静回答了这个问题,“人们经过骆驼时期,走到狮子时期,最后回到了婴儿时期,于是读书成为一种与生命的对话,随性随意又超然,读书成为一件轻松又享受的事情。”
“最近读的最有收获的几本书:
第一本是协和医院张羽医生写的《只有医生知道》。
第二本其实不是书,而是天涯论坛上的热帖,几经更名现在叫做《历史并未终结》。
第三本其实是一个系列,是旅美华人夫妇林达的近距离看美国系列,一本旅行随记《带一本书去巴黎》。
第四本是袁老师的《历史是个什么玩意儿》。还读了余秋雨的《中国文化四十七讲》、冯友兰的《中国哲学简史》、龙应台的《大江大海1949》、张鸣的《历史的坏脾气》、廖新忠的《我们台湾这些年》、《货币战争》、《石油战争》、《极简欧洲史》和《以色列史》等。
第五本是黑柳彻子的《窗边的小豆豆》。还有金韵蓉的《爱让成长不烦恼》和《爱在左,管教在右》、蒋佩蓉的《下一代的竞争力》、岛田洋七的《佐贺的超级阿嬷》、小巫的《给孩子自由》、龙应台的《孩子,你慢慢来》、汪培珽的《喂故事书长大的孩子》、韩福熙的《妈妈读书,孩子吃书》、尹静莉的《好妈妈胜过好老师》等等。”
子静认为她“几乎是一边读书,一边发现,一本书牵引出另一本书,一个人牵引好几本书。”
子静也叫我向她推荐一下好书,对于我来说,最实用的还是励志书籍,纯属个人喜好,还有一些中医的书籍,平时总翻阅,小说是消磨时光用的,其他富有哲理的书需要静下心来细读理解。
我读书的一大特点,就是囫囵吞枣式,总想特别快速的阅览,将书的大概轮廓抓住,然后根据自己的兴趣再细读,对于不是特别感兴趣的,翻前顾一下中间,再草看看后面,也就不再拿起。
我给子静罗列的目录有:
1)胡适的<容忍与自由>
2)余世存的<非常道2>
3)小说<饥饿游戏>三部曲
4)儒勒•凡尔纳的<神秘岛>
5)长篇小说:<苏东坡和他的大宋朝>
6)秦家懿的<王阳明>
7)彼得•海斯勒的<江城>
8)马可•奥勒留的<沉思录>
9)查尔斯•泰勒的<本真性的伦理>
10)艾里希•弗洛姆的<健全的社会>
11)张德芬的<遇见未知的自己>
12)帕特里克•亨利•休斯的<我有潜能>
13)小说:兰萨姆•里格斯的<怪屋女孩>
14)<平凡的世界>三部曲(以前看过,第二遍)
15)威尔•鲍温的<不抱怨的世界>
16)<史蒂夫•乔布斯传>
17)李敖的<北京法源寺>
18)哈佛家训大全集(手边书,随时翻阅)
19)克里希那穆提的<最后的日记>
20)李津编著的袖珍励志经典系列丛书:8本,心态、性格、弱点、感悟、资本、习惯、口才、社交(枕边书,小巧好翻阅,2004年购买,一直在重复阅读)
我喜欢有追求的自己,也喜欢有追求的子静,我感受到了她散发出来的魅力!自然而然的靠近,彼此交流着快乐,彼此互补着心声,生活的道路上不再是寂寞,而是欢歌笑语。用尽力气奔跑起来,变成那一缕春风,追逐属于自己的那道金色阳光,并将温暖回馈给你,一起邂逅幸福的夕阳。相信这种感觉互换在彼此之间,希望我们的潜能也被彼此唤起,充分发挥出来,作为送给对方的一份期盼的礼物!
期盼明天是一个晴天,期盼风的来临吹走雾霾,让我们一起在子静的文章里面仔细“寻找幸福的密码”吧!
-5-
“荣幸地收到一个姐姐的新书《幸福的行走》,书中记载了她对生活的思索和对幸福的体悟。小小无声的方块字被她巧妙的拼接在一起,我似乎听到她在和我说话。”(哈哈,插一句,这个姐姐就是理智我哦)
“一篇一篇的文字,有时我会眼眶湿润,有时我会会心微笑,有时我会陷入沉思,大多数时候我还是羡慕和憧憬。书中的文字犹如幸福的果实,当然这果实是她用心浇灌的结果,没有付出何来收获,她不住的感激旁人,而更要感激的还是一个她,正是她对生活的美好付出,她对世界的美好思考,才借助阳光和雨露收获下饱满的香甜果实。 ”
五月,我和老公说起子静写的博文“寻找幸福的密码”,他拿起朗读起来,看完三个字:非常棒!他说我应该找子静来帮我写那本书的序,或者这篇文章可以作为书的后记,文章信息量非常大,说明她联想非常丰富,考虑问题从多个角度、一层层的剖析,时代气息浓厚,再次让他感觉为我做的出书这件事情,非常值得,让我一定要转达他的话给子静。我还让他看了子静的博文“正在读的那些书”,他说让我一定要找来仔细阅读,非常好的书应该多读读,他也要再拿来一些相似的书给我。
当我重新对自己有了更高的要求时,心里会是无比的快乐,收拾好自己的心情,再次朝新的目标迈进,希望未来这一年的收获颇丰!感谢朋友的帮助,帮助我解开了最近思想中的困惑与难题,谢谢你,子静!
子静的文章还有很多,让我们来欣赏其中的某些片段吧!
“生活温暖前行:恰好读到作者坐在英国南方海滨城市布莱顿街上的一间咖啡室,奶黄色的壁纸、姜黄色的瓷器、嫩橘色的玫瑰和墨绿色的台布,周围是平均年龄80岁、仪态优雅、衣着得体、轻声细语的老人家,他们浅浅的笑着,安静的喝茶。一对老夫妇刚要离开,他们彼此轻轻搀扶,相依相持离去的背影竟是如此美丽。”
“我的梦想清单:当两个孩子的好妈妈;当一个和睦家庭的融合剂;当一个有作品出版的安静的写作者;当一个有益于他人的教育工作者。珍惜生命,为梦想而生。”
“今天起,请微笑:1948年世界精神卫生组织将每年的5月8日定为世界微笑日,如果你微笑了,你会发现世界也对你微笑起来,这一天正变得比往日更温暖。微笑其实很简单,将嘴角轻轻上扬,将眉头轻轻舒展,一个简单的行为表情瞬间改变你的心境,瞬间溶解心中的冰霜。”
“独一无二的人生路:没有一个人的人生是可以孤立存在的,你必须顺应时代也顺应环境,必须和周边各式各样的人共存并互动,必须学会倾听,学会提问,学会思考,必须有勇气行动,有耐心等待,必须找的准位置,认得清现实。”
“生命需要被滋养:对生命的滋养分为两个方面,一是对身体的滋养,二是对心灵的滋养……当身心都在滋养中生长时,我们就成为一个不会衰老的生命体。
有人说,爱人分为五个等级,其中第一等级是“和你一起生活、给你安全感、给你欢乐、理解你、尊重你、滋养你、完善你”。朋友亦是如此,好的朋友是理解你、尊重你、快乐你、滋养你、完善你。任何事情都是相互的,当你也能同样的对待你的爱人,对待你的朋友时,你也成为一个一等的爱人、值得拥有的朋友。”
“幸福由心说:幸福是最难量化的词汇,有时候幸福是通过比较获得的,有时候幸福是通过内心修炼获得的,有时候幸福是被自己和他人滋养出来的。幸福与否,你的心最有发言权!”
“与积极的人同行:喜欢和积极的人同行,因为自己身上积极的因子还远远不够,还不足以大量输出给喜欢抱怨的人们。喜欢和智慧的人同行,因为自己身上的傻气时常管不住冒出来,需要从身边一个个充满智慧的人们身上学习并领悟。喜欢和健康的人同行,因为健康的人总有各种健康的方法,值得思考和汲取。”
“呵护自己爱自己:当我抛开各种标准,追求最舒适的着装、最丰盈的精神、最快乐的内心、最宁静的心境时,我,找到了自己。……一个女性,最容易的是爱自己,最难的是爱上自己。我就要从最容易的事情做起,用心用意的呵护自己爱自己,持之以恒的改善自己,最终希望实现那件最难的事情——爱上自己。”
安子静的这本《写给自己的书》到此为止已经读完了,朋友们感觉怎么样呢?她的这些文章都在新浪博客中发表过,我是她的忠实读者,篇篇文章都看过,这几天又重新读起,又一次享受了一番与朋友思想间的亲密接触。
喜欢一个人会深入骨髓,因为她的文笔值得,心灵相通的知音是人世间最难寻找的极品,而且还是双向道的,这么幸运被我遇见,荣幸之至!哦,对了,忘记说了,她和我都是天蝎座,很多读书、教育孩子、家庭的理念相似,我们天然不善言辞。尽管远在天边,未曾谋面,却不能阻止我们之间的交流。
我想,今后还会坚持着做她的朋友,读者,支持者,一直到我们都老了写不动为止!
-6-
感叹这一年安子静写了那么多,如果不随手记下来,这些事情都会慢慢消失在我们的记忆里,曾经也有朋友让我写一写教育孩子的心得,她们认为我的孩子家教严格,孩子的各方面发展均衡,乐观、开朗、诚恳、正直、善良、孝心,对于家长来说,陪伴孩子一起快乐成长,应该说是一生中最美好的时光。由于时间原因一直未能动笔,倒是子静在孩子成长的初级阶段,记录下来一些常见的问题,可以作为小学生家长的参考资料阅读。
子静在《妈妈在成长》里面,详细介绍了她的孩子从幼儿园到上小学一年级时期发生的巨大变化,这里面饱含做母亲对孩子细致入微的关爱、扶持、呵护,使孩子顺利度过一个成长坡度,稳步前进着。
子静带着孩子行走在台湾、日本等地,感受不同地方的学童教育角度、环境保护、文化意识流,让孩子亲眼看看外面的世界,人们是怎么按照社会秩序井然的生活、学习和工作的。
子静还从学校、家长、同学、校外义工等多个角度对现阶段小学义务教育出现的一些问题,提供了一个思考的视角,比如“我该让孩子成为怎样的少年?”、“我该给孩子一个什么样的小学生活?”、“学校里到底学什么?”、“严厉还是宽松?”、“谁来教给孩子们如何受挫?”、“关于建立校外心灵义工的思考”等等,在她的文章中都给予了积极的分析与回应。
同时还提出了家长在配合学校教育孩子时个人的一些想法,在实践中架起沟通桥梁的作用,完善师生、同学之间关系,指导孩子在遇到写字、体育运动、班干部权威、礼物交往等方面的问题时如何顺利解决。提倡在学习成长过程中的快乐教育,以玩儿带动学习,以学习推动玩儿的花样翻新,强调孩子动手、动脑能力,而不是只注重机械完成学校留的家庭作业。
作为妈妈,子静成了孩子们永远的替补玩伴;在上学路上与孩子交流音乐带来的情趣;教会孩子学会利用公平的时间;让孩子请记住妈妈狠心的时刻;以身作则的做妈妈,不偷懒;领着孩子慢慢走;坚持放学三问;遇到学习上的问题鼓励孩子努力过后再回答。
孩子成长中的点滴幸福,都被安子静描写得那么自然,好像作为家长就应该这样去做,孩子的反应也很自然,也认为这样做一定是对的。教育儿童学习成长的学问还是很深奥的,子静在陪伴孩子成长中也不断成长着自己,“妈妈”这个称谓是她头顶上的一个价值连城的桂冠,她不舍得让它落上尘土,不舍得玷污它的温暖金色,永远守护在孩子身边的天使妈妈!
子静,期待你心中的愿望早日实现,期待你那墨香扑鼻的书籍,快快降临到北京朋友理智的手中。如果你能够来北京签字售书,那我就太高兴啦!
也谢谢朋友们这几天连续听我讲好朋友的故事!理智也祝福所有的好朋友们心想事成!一切顺利!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