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叶青人工栽培技术
自然生态条件下,三叶青主要分布在海拔300~1000m的深山密林、悬崖峭壁的被阴面,山顶分布较少。喜阴暗湿润气候,怕炎夏高温,忌强光暴晒,忌干旱。喜疏松、肥沃含有丰富腐殖质的砂质壤土,但对土壤要求不严,PH5.03~7.03的酸性至中性土壤均可生长,水源清洁,要求周围5km内无“三废”污染等其他污染源,并距离交通主干道200m以外的生产区域,不应在非适应区种植。土壤环境应符合GB15618—-1995《土壤环境质量标准》规定的二级标准;灌溉水质应符合GB5084-2005《农田灌溉水质标准》规定的旱作农田灌溉水质量标准;环境空气应符合GB3095—2012《环境空气质量标准》规定的二级标准。因此开展人工栽培,最好选择接近原生长环境的区域开展人工栽培。人工栽培三叶青,目前主要采用大田栽培或者林下套种两种模式,均应严格按照《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AP)的规定选择栽培环境。其中栽培地土壤质量和空气质量应达到国家二级标准,水源应符合农田灌溉水质量标准。
一、三叶青大田裁培模式
1.种植基地的选择和定植时间
人工栽培三叶青宜选择生态条件良好、远离主干公路及污染源、交通方便、坡度<45°、海拔在200~800m、年均温在-5~38℃、光照照度在2000~2300Lux的高畦;利于排水的连片或相对连片、阴坡或具人工荫蔽处;近水源灌溉方便、土层深厚、肥沃疏松、富含腐殖质和有机质、保水保肥性能良好、土壤酸碱度适中的壤土、砂壤土。避免选择土壤过于板结,阳坡及裸露地块,低洼排水不良、连片、雨季易积水的平原区域水田或刚开垦的贫瘠山地。三叶青大田栽培定植最佳时间一般在每年3月底至5月初,此时日均气温已上升到10℃以上,地表土壤温度上升,土壤10cm左右无冰冻,可以有效防止低温冻害对三叶青幼苗的伤害,提高三叶青栽植的成活率(图3-7)。
2.基地的整理
(1)整地施底肥在春季2~3月,先用拖拉机深翻细耙,然后将种植基地进行精细翻耕处理,每亩农田撒施腐熟半年以上兔粪1250kg、硫酸钾25kg、钙镁磷肥50kg(折合每亩施氮28.75kg,磷31.59kg,钾23kg),再做沟宽45cm、垄宽80cm的高垄准备种植。按照株距25~30cm,每垄种2行,每亩定植苗2800~3500株。垄之间开排水沟,使沟沟相通,排水良好。底肥做到控制氮肥、多施磷、钾肥,防止徒长,促使早结块茎。有机肥选用兔粪,其重金属有害物质少,栽前采用农田边堆制6-10个月,进行自然发酵成熟。单株生长空间合理,有效光合叶面积大,地上部分有效积累物质多,有利于提高地下块根的产量。
(2)遮阴设施架设三叶青是一种耐阴性强、忌强光直射的阴生物种,常生长于清凉的毛竹林或朝北溪边树林中,夏季怕高温干旱,喜欢散射光,人工大田栽培的过程中需采取必要的遮阳处理。初夏至秋末,故在7月前在田间可搭制1.8m高仿生态三叶青连栋钢架、毛竹遮阳大棚,遮光率50%~65%,出梅后加盖抗老化优质新料遮阳黑纱。每年9月下旬至次年5月上旬将遮阳网收拢,增加三叶青光照时间,利于地上部分积累的物质向根部转移,促进地下块根的形成。而夏季高温高光照季节,覆盖遮阳网,避免三叶青被灼伤。冬季12月到翌年2月做好黑纱、稻草覆盖三叶青防冻技术措施。
(3)弥雾设施在夏季高温、秋季干旱、冬季早春霜冻季节需要进行喷淋弥雾。夏季高温季节弥雾降温防治叶片灼伤;秋季干旱弥雾抗旱增加湿度;冬季早春霜冻季节弥雾提高湿度、增加温度,防治三叶青植株冻害。
3.田间日常管理
(1)中耕除草三叶青定植后,第一年加强幼苗管护工作,定期检查,保证种苗的成活率,对于死苗、病苗及时拔出,并补植新苗。种植过程需定期进行人工除草松土,为幼苗提供疏松、通风的生长环境。每年中耕除草2次,第一次于3月下旬至4月中旬,第二次于10月中下旬。中耕培土和除草以不伤根、不压苗为原则。林地杂草应及时清除,要做到有草必除,最好采用手工拔除,切勿用锄头,以免伤到三叶青根系,影响块根的产量。
(2)肥水管理大田种植三叶青,由于在种植初期已经施足底肥,在第年不需要进行施肥,在生长第二年可以在每年三叶青停止生长阶段,也就是每年的1月上旬至次年3月中旬,中耕除草后,在离每株三叶青根部10cm处,每株施用高磷肥、钾三元复合肥100g。三叶青属于阴性植物,喜湿怕涝,整个生长周期需水较多,遇干旱季节注意灌水,生长后期高温干旱天气易造成枯苗,可通过灌水、降温来延长生长期,促使根部营养积累,提高产量和质量。但是人工种植尤其雨季要经常注意田间排水。雨季到来时应在田间挖出几道排水沟,确保雨水通畅排出。为防止梅雨季节导致普发三叶青疫病,及畦面雨季积水导致三叶青根系发育不良而枯死,在田间栽培时进行垄式栽培,双行种植,地膜覆盖,不仅有利梅雨季排水,而且可促进三叶青根系发育及块根膨大。
想要了解更多三叶青种植收益知识,请关注和分享我们哦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