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交车上听到一母亲责骂孩子:你要是再哭,不听话,圣诞老爷爷就不会送你礼物,圣诞老爷爷最不喜欢不听话爱哭的小孩。骂完后,神奇的功效出现了,孩子停住了哭声且嘶哑着声音小心翼翼地说到:我要礼物,我要圣诞老爷爷喜欢,我不哭。
圣诞节真有如此大魔力?竟比“再哭就不给你糖吃”“再不听话就叫妖怪把你捉走”,更加能威慑小孩?
且不去计算圣诞老爷爷的魔力带来心理阴影面积是多少。单看近几天,上街后各式各样的圣诞树妆扮的华丽城市,就足矣亮瞎我等的“狗眼”;精美包装过的平安果争占大街小巷“头条”的事态,既可与娱乐圈的“头条”竞技赛一较高下;还有圣诞帽、圣诞袜在琳琅满目橱窗上的搔首弄姿,红毯争艳也不过如此。
那么问题就来了!如此堂而皇之的过洋节,岂能入得了那群“身正都怕影子歪”的人的法眼。于是圣诞将至,各种流言蜚语应约腾空而降:“这是崇洋媚外的行径”;“保护传统文化,抵制西方文化软侵略”;“坚船利炮都没有让人屈服,怎可被糖衣炮弹收买”等等。更甚的是要求官方明文规定,禁止过洋节。
为何圣诞节会首当其冲,成为众矢之的呢?
各中缘由,且容小生我一一道来。
平安夜晚,圣诞大军一过,那是“满地狼藉堆积,量大甚,有谁堪扫?”听到的只有环卫工人们“凄凄惨惨戚戚”的无奈声。

商业经济下,各种噱头推波助澜。开业大酬宾,促销,甩卖……各种花样层出不穷,这叫剁手党如何能修身养性。
再来细数我国比较数得上名号的节日: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哪个节日背后没有一种民族文化情节,厚厚的一大摞历史中记载的是无数的名人用光辉事迹指示出的灿烂前程。怎可让圣诞这种难登大雅之堂的洋节,在我国广袤的土地上攻城略地,安营扎寨。
就拿中秋节来说,蕴意团圆团圆,让人即使身在千里之外,也能感受到家的温暖与呵护。如此高大上的节日难道就不应该狂欢片刻。再拿端午节说说事,端午节是纪念爱国诗人屈原的节日,不忘历史,方能走好未来。那是告诉我们每一个华夏儿女,热爱自己的国家,热爱自己脚下的土地。
回首一看,我们的这些节日纯洁得如小白菜一样,神圣得让你无法用一种戏谑的心去对它,即便是染上各种商业色彩,那也是人们给予的爱国标志。这些节日已然上升到了民族自豪感的高度。
但作为一名名副其实的愤青,且容我再絮叨絮叨。团圆节理应是团团圆圆,然,对大多数背井离乡的人而言,一年回家一次已属不易。让人们一年经受两次几宿几宿抢不到票的折磨,情何以堪。团圆节不能团圆,留在人心中的是矛盾与无奈,谁又会扔掉良心出去狂欢。还有,听说端午节申遗的那会,有人问到几个学生:你知道端午节的来历吗?你们学校放假吗?等等一系列问题。问得可爱的中国学生茫然一片,一头雾水。但凡打上民族烙印的节日都有那么点“名不正言不顺,言不顺事不行”的意味。要过节,得先知晓历史,再了解它的发展与习俗,最后再来个规定,必须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如此繁琐之后,谁又能心安理得的去“胡作非为”。
节日代表过去,却也面向未来。经济发展的今天,高节奏下减压已然变成了一个热门话题。最具有代表性的节日非11月11日“光棍节”莫属,它还有一个响亮的名字“全民购物狂欢节”。论其横空出世之影响力与孙悟空从石头里蹦出来的威力不相伯仲。没有任何道德上的约束,它翻过“如来佛祖的五指上”那可是易如反掌。
再看圣诞节,让人产生怨怼的原因无非是它的喧宾夺主,带来的全民轰动性足矣与春节媲美。追根究底不外是民族间的攀比心在作祟。其实任何节日的出现,都是一种娱乐精神的表达,是对生活热爱的一种投射。换言之,圣诞节在我国之所备受推崇是与综合国力的发展密不可分的。敲锣打鼓的庆祝一番,也无可厚非。
故“中国式的圣诞节”这种令人着迷的中国矛盾,我等小辈就无需斤斤计较地去排忧解难了!这伟大的任务,交给那群还拥有“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的气势的专家们殚精竭虑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