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维看到的是桂花吗?
“好吧,如果这些不算bug,那您能给我解释一下王维的‘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吗?我听过八月桂花香,桂花花期是农历八月十五左右,为啥王维写‘春山’?说他在春天看到桂花呢?”小禾提出了新的问题。
“大概桂花有秋桂和春桂的区别吧。”妈妈也不肯定,“我们不妨查一下。”说着打开了手机,搜寻起来。
这一看她才恍然大悟,原来王维笔下的桂花还真是有,不过后来改名了。改名成了山矾。
山矾,又叫留春树、山桂花、春桂,二三月间,棱角山矾盛花如雪,喷涌怒放。二十四番花信风中,大寒的第三候为山矾,正在立春之前,是真正的迎春使者。
好好的春桂,怎么就叫山矾了呢?他们在《本草纲目》中找到了答案——“黄庭坚云∶江南野中碇花极多。野人采叶烧灰,以染紫为黝,不借矾而成。子因以易其名为山矾。”原来是黄庭坚给改的,他觉得春桂与秋桂不是一回事,就把春桂改名成了山矾。
“王维笔下开在春天的桂花究竟确有其事,还是美丽的误会?还不能定论。不过我们读诗时读出美,读出幽静,也就达到了读诗的目的了。”妈妈告诉小禾。
皇宫缺少清洁工?
“说到秋天的桂花,我又想到了秋天的落叶。在《长恨歌》中,白居易写道,‘西宫南苑多秋草,落叶满阶红不扫’。落叶满径,作为皇宫,难道就没有打理的人吗?不会缺清洁工人吧?我觉得这个环境描写很不符合事实。”小禾又提出了另一个问题。
听他这么说,妈妈笑了,点着他的脑袋说,“你这是用科学的脑袋来看诗文。皇宫当然有负责卫生的人。实际上,台阶上的红叶不可能堆积起来。可是你想,如果秋叶飘零,是不是让人心情惆怅?环境描写是为了衬托人物心情,为了表现人物。白居易当然也知道这个写作手法,所以才有了这句诗。如果你字字较真,用学习科学的方法去欣赏文学,怎么能读出诗文的魅力呢?”
小禾挠挠头,不好意思地笑了。
“不过你的思考精神还是值得赞许的。不光是你,一些大家比如钱钟书,他在读书的时候也提出类似的问题呢。”
听到妈妈这么说,小禾读诗的兴趣更高了。
在朗读的基础上去理解,在理解的过程中提出疑问,给古人找找茬,能增添不少学问和学习的乐趣呢。(如雪)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