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中世纪文学(二)

中世纪文学(二)

作者: 念念流迁 | 来源:发表于2024-05-31 22:57 被阅读0次

    《中国古代戏曲》

    1.中国文学,有传接的脉络,如诗、词、曲、赋等,戏曲不同。今天中国的戏曲不是元曲的传接。京剧是清朝突然暴发的,昆曲属于南曲的一个旁支。南北的曲艺,都不是中国古戏曲,唯民间还有一点点残存。为什么?因为历来文人是以诗赋笔论为得官的手段,戏剧,等于自绝于仕途,没人肯做。

    2.中国第一位大戏剧家是董解元。董是姓,解元是说他乡试得了第一名。《西厢记诸宫调》是中国第一个剧本,是供一个人自弹自唱的,文学价值很高。“莫道男儿心如铁,更不见满川江叶,尽是离人眼中血。”

    3.问题:中国戏剧为什么没出世界性的大作品?中国戏曲起步迟于希腊,却早于英国。中国第一期剧作家的数量远远超过希腊和英国,而六大家的才华和剧本产量都很高,没有一个达到莎士比亚的高度。为什么?一是天赋。二是中国的剧作大多围绕伦理展开,寓教于戏,有感化作用,作家没有多大的宇宙观、世界观,不过是忠孝仁义,始终在人伦关系上转圈圈。人性这种东西,近看是看不清、看不懂的。所以有人说,莎士比亚仅次于上帝。还有一个原因,当时的中国与西方完全隔绝,中国人的视野不广,他们常常认为自己认识的世界就是全部的世界,就是天下。

    4.所有伟大人物,都有一个不为人道的哲理的底盘。艺术品是他公开的部分,另有更大的部分,他不公开。不公开的部分与公开的部分,比例愈大,作品的深度愈大。作品里放不下,但又让人看出还有许多东西,这就是艺术家的深度。

    《中国古代小说》

    1.中国小说萌芽期比戏曲还早,但比戏曲成熟得晚。《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是直到戏曲高度成熟后才出现的。中国的民族性,很善于说故事。中国人都喜欢以故事情节打动人。

    2.古代小说都是叙事性的散文,严格说来不能算小说。直到唐代,真正的小说上场,即“唐传奇”,它们精美、纯正、奇妙,技巧一下子就达到极高的程度。著名的有《霍小玉传》、《李娃传》、《南柯太守传》、《会真记》、《离魂记》、《枕中记》、《柳毅传》、《长恨歌传》……类型多为恋爱故事、豪侠故事、鬼怪故事。

    3.历史说来不是有板有眼的,没有就没有,来了就来了。到《水浒传》技巧大有进步。人物一百零八,名字全是作者取的,不容易啊!武松、鲁智深、卢俊义……个个描写游刃有余,笔墨酣畅,元气淋漓,每个人出身、穿着,细细地写,都有滋味--从此中国小说走上高峰,一反中国文学阴柔之气。

    4.中国历史上才德兼备、最完美的政治家是诸葛亮。

    5.看中国小说,要消除现代人的迷障,要跳过此岸看彼岸,向未来看,看的是胸襟,看古代,看的也是胸襟,如能做到,就是一种感知丰富、进退自如的境界,前可见古人,后可见来者。人,无非是借助过去和未来的支撑。

    6.陈子昂说:“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这是一种艺术的态度。艺术的态度是瞬间的、灵感的、随认识而变化的。艺术态度,生活态度,都要保持平衡、健朗。

    7.艺术和生活是这样的关系,看起来它们不相扰,但艺术教养可以提供生活的态度和品质。

    《中世纪日本文学》

    1.日本文化源流,始自中世纪。日本古代没有文学,连有无文字都成问题。公元284年,中国晋朝,大文人王仁东渡日本,把中国的《论语》、《千字文》传到日本,日本始用汉子。日本的祈祷词与歌,称“和歌”,但形成不了文化。八世纪是,日本进入奈良时代,文学出现。散文有《古事记》,诗歌有《万叶集》,特点是自然的、原始的、淳朴的。日本文学若不讲解、辨别,单看是不习惯的。如看他们的工艺品、和服,得换一种眼光、角度。

    2.抱着原谅的心情去看日本的诗,很轻,很薄,半透明,纸的,木的,竹的,平静,恬淡,日本味。这种感觉非唐非宋,也非近代的中国白话诗,好像和中国的很像,但又混淆不起来。

    3.在日本人的居所里待着,思想会停顿,太恬淡,太娴雅。酒、茶、饭,都很有情趣。这种环境,没有思想,有,也深不下去。

    4.平安朝最重要的散文是“物语”,类似中国所谓“故事”。最好的是《源氏物语》,作者是紫式部,是宫廷贵妇人,也是女官,父亲是大学问家。紫式部博学早寡,守在宫中,和《红楼梦》一样,是回忆文学,但和《红楼梦》不一样的,是她写完了。和《源氏物语》齐名的是《枕草子》,作者清少纳言,也是贵妇人,女官,后半身隐居尼姑庵,极清苦。日夜置稿于枕边,思有得,即写,是随笔的先祖。

    5.日本开始的文学是阴柔的,到镰仓时代,内战起,全国重武轻文,阳刚的文学出现了。保存文艺的是和尚。

    6.中国唐文化对日本的影响真是触目皆是。但这种交织是单向的,只日本学中国,中国不学日本。日本的文化、艺术、生活,都是中国模式。日本的特点是没有成见,善于模仿,不动声色地模仿,技巧拿到后,知道了,再改一改,就成为自己的了。比如和服,比如喝茶,比如插花……庭院布置,日本独步。真正理解日本文化的是谁?是中国人。

    比如和服,始于汉服,宽袍大袖,但古汉服袖太长,今不合穿,日本人则还是宽袍大袖,截去过大之袖。

    比如喝茶。中国讲究茶具,环境士大夫化。可是士大夫没有了,茶则沦为茶馆,卖茶叶蛋。日本却规规矩矩、恭恭敬敬弄成茶道,其实是将茶弄成形上,成为一种礼,对茶这种最有性灵的饮料,保持尊敬,尊敬茶,其实就是尊敬自己。

    比如插花。原是中国折枝的看家本领,宋朝院画的尺幅,是折枝的范本。《红楼梦》、《浮生六记》,都写到插花的艺术,不仅用花名贵,蒲草、野莲,甚至荆棘,也能采入,一瓶一缸随心所欲,插花插到风晴雨露,还将蝴蝶、昆虫缀入花间。这给日本学过去了。日本人重视花道,甚至开办学校,从一些样本看,插出神来,令人拍案叫绝。

    其他如空手道、食品、灯笼、纺织品、漆器、竹木器……日本都保持自己的面目,看似轻轻易易,都有用心。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中世纪文学(二)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nebdqj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