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滕伯格的爱情三角理论,还有很多其他对爱情的分类理论,比如加拿大社会学家约翰里把爱情分为以下六种风格。
激情型,你的爱人在外表上酷似你心中的偶像,与理想类型的爱人
二、游戏行,这种爱情更像是逢场作戏,或一种短期内的互相愉悦,彼此都不考虑太多责任和未来。
三友谊性,这是一种缓慢发展起来的平淡如水又紧密相连的情感和伴侣关系。
四占有型,在这样的爱里,彼此会认为对方从属于自己,对方的整个生命和生活都属于自己,会出现嫉妒等强烈的情绪。
五利他行,这样的爱接近我们认为的无私的,爱在这样的爱情中付出爱的这一方,不求回报。
六实用性,这是一种务实的或功利的爱,两个人在一起有实际的诉求,比如金钱、名誉或地位,生活中的互相照顾等。
也许这就是学习的魅力吧,心理学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婚姻学与关系学与我们生活也息息相关,人际关系交往不光是你,跟外人同事朋友的交往,也包含你对你的爱人和你自己的交往,都属于人际关系学。
如果我们连和自己相处都是一地鸡毛,那要停下来思考一下,找寻一下原因不要就这样浑浑噩噩往前走,毕竟人生只有一次,不可能重来。停下脚步思考一下,不会浪费你太多的人生时间,也不会浪费你太多赚钱的时间。
个人成长真的很重要很重要,不要盲人摸象,就这么往前摸着走,真有一天出了问题,你会极度的痛苦的。而那个时候就有点晚了。其实很多人过了一辈子,根本不知道自己的内心所想所失,更别提什么爱的类型了。
小的时候总听老人说,谁谁谁家的小姑娘,谁谁家的小伙子读到了博士后,但结婚没几年就离婚了。怎么学历越高读的书越多,最后离婚率越高呢,婚姻怎么越不完整呢?像我们老一辈嫁给谁就是谁了,和谁过一辈子就是过一辈子。
直到这些年我长大了,我才发现真的不是那么回事。因为他读的书多,他知道的道理多,他知道的心理学知识多,他对关系的满意度要求就高。他可能也试图改变对方,让他的爱人跟他产生共鸣,但可能由于某种原因,对方并没有改变或者是自己的能量,只是上不去,无法撼动对方根深蒂固的想法。最后就不得不放弃了,可能就走向了婚姻的边缘。
因为你读的书多,你知道的多,你想要的就更多。就像你没有喝过糖水的时候,你可能觉得白开水挺好喝的,但你喝过之后你知道糖是什么味道,你再喝白开水,你就会觉得寡淡无味。你可能就想要放点糖,放点饮料,放点冲剂。那你能说他就违背初心了吗?你能说他就不是原来的自己了吗?
只能说明他见过了高峰,见过了美好,想要拥有美好,这个是可以理解的,因为这就是人性使然。人性是个很复杂,需要终身学习的事情。反人性的事情本来就是压制的,总有一天会被反噬。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