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来计划今早起来跑步,闹钟响了,又眯了一会,时间就来不及,因为要赶着上班。临近下班,才发现时间还早,天气也很好,比早晨还要适合一些。
跑步跟着keep,耳朵边有个声音鼓励,时间就不在那么漫长,人对于时间的感知多数都会有偏差,尤其在身体很是困倦之时,多一秒都是一种会呼吸的痛。跑步是一件挺孤独的事,相比和很多人一起跑,我更愿意自己一个人,随心所欲,可以自由的去奔跑,在奔跑中,在汗水里让自己释放。
我从小到现在,从来没有办过健身卡。健身房去过,有用吗,当然了,但是绝大多数人办了卡都是放在某个角落里,庆幸的是我算是比较清醒,知道自己就是这绝大多数之一,也就不浪费这笔钱了。形式不怎么重要,一切都是心念的起伏。真的想做,随便小区的健身器材一样可以锻炼,路边的公园跑步呼吸的空气还更好,效果?一个想要去做,真的想要做好的人,一定会去学习,收集健身的资料,况且现在APP这么多,简直就是唾手可得。这又让我想起很多人批评碎片化学习,说不是整本书,整个系统的框架去学,这怎么能算学习呢?真的挺好笑的,为什么不算呢?读一本书一次就读完的有几个人?那分为好几次读完,究竟算不算学习呢?上一节课45分钟,后面的课也要明天才能学到,隔了一天再去学,这算不算学习呢?
跑步也只是一种形式,给我一张瑜伽垫,我一样可以做很多锻炼,有氧的、无氧的。其实,运动也可以是碎片的,谁说一定要抽出半个小时一个小时做运动呢?以前在学校,45分钟的课,10分钟休息时间,不一样玩的很嗨。工作累了,站起身单腿站立会,做几个拉伸,这不也是锻炼?别总是想着有时间了我就能怎样,不是这样的,是你努力往你想要做的去靠拢了,然后慢慢地也就真的能够做到了。
我跑步的地方人挺少,也没人跑步,都是些老年人在散步,总是从他们身边超过倒也没什么成就感。这话如果放在大学那会儿,我说出来也还行,但是跑完看了下自己的配速,也就只能超出这些散步的老人了。用进废退,这在很多地方也都适用。如果现在的我看到当年在操场上一圈圈狂奔的自己,大概会觉得这小子挺厉害,但我自己大概也忘了,那是我整整跑了大一一整个学期的结果。不少人还会羡慕别人读书快,同样一本书,同样时间拿到手,别人可能半天时间不到就读完,还能写一篇读后感,自己可能还在前几章打转。为什么?我来告诉你为什么,因为对方比你读的多,而且很可能不是多一点,而是多很多,多到他已经构架起自己的知识树,人家坐在树下摇摇树就能飘下所需的知识叶片,而你还需要从其他地方搜寻。
以上,就这些,累了,想不到跑步还想了些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