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学习的两堂课程分别是朱武兰老师《学习任务群的设置意图:逻辑关系实施要求》和高建波老师《语文名师经典教学案例观摩研讨》两堂课。第一堂课朱老师把握语文课堂以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为核心出发,给我们解读了语文任务群的由来,从语文课程方案制定开始,结合时代背景,给我们提出了智能信息时代对个人发展提出的挑战。
未来的工作要求个体适用充斥高技术的工作环境,是能够解决不良结构的问题,告诉我们在现代,团队合作变成了主要的合作方式,众筹智慧和方法,高技术的工作要求人有更好的解决方案,解决不良结构的能力就是语文核心素养践行点,以团队方式开展创新型工作,这是最有用和最高效的方式方法,以疫情为例的论述很是鲜明,给人启迪。
整个授课过程朱老师都讲解细致,和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是朱老师以姚鼐的《登泰山记》为实例,给我们非常细致的解读了这篇课文的情景性、语文实践性、综合性相统一的语文素养,给我们交代了发展性学习任务群的重要性,虽然有些地方还是听得不够详细,有些活动离我们真实的教育环境有些远,可是这样新型的语文课程任务群还是对我们很有启发,我们应该居安思危早一点动手去学习这一部分的内容。
一个人解决新问题的能力越强,一个人的综合素养就该越强。现在生活工作的流动性增强。高技术的工作环境要求人需要终身学习,用持续学习不断面对高强度高节奏的问题,解决问题的办法不确定,解决问题的途径不确定,结果也不确定,所以获得关键能力是必备品质,我们不该作茧自缚,也不应该在信息茧房的牢笼里闭门造车,朱老师随后用草木人生的专刊创造也给我们讲述了情景交融,语文实践的重要性,这样的教学学习方式对我们别具挑战,当然也该是心之所向,因为只有这样我们才会变得更好。
晚上七点到九点半高建波老师的课《经典教学案例的观摩与研讨》给我们讲述了听课评课中需要我们注意的环节和听评课我们需要的视角,他给我们分别放了两堂生动的课堂实录,分别是《论语》十二章和余映潮老先生《永久的生命》,两堂课老师的教学方式独特而新颖,完全以学生为主,充分落实语文核心素养,在多次的讨论和交流中使学生终有所获,引导、启发、讲授,老师的点滴示范和引领都让课堂教学奇妙无比,引发的头脑风暴更是空前激烈,不仅践行了语文的核心素养,也更加开拓了学生的认知。
基础知识、学习方法、素养修为都在实践的语言综合运用中得以展示,尤其是余映潮老先生板块式的教学方式给人印象深刻,实践性综合性情景性的高度统一,让人收益颇多,仰之弥高就该钻之弥坚,在以后的人生道路上就该积极有为,主动探索,让自己变得更好。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