忽悠人的讲座背后

作者: linda的studio | 来源:发表于2016-12-19 22:29 被阅读17次

01

上周收到幼儿园老师的通知,周五去参加一个讲座,据说是邀请的中国著名的教育专家,而且通知上面说的还蛮严肃的:第一,参加的最好是家长,尽量不要让爷爷奶奶一辈的参加;第二,让家长务必带上笔和本子好做笔记;第三,提醒家长如果感兴趣可以先在网上搜索这位专家,好有所准备。说实话,当看到通知的前面两点时,我已经对这个讲座很感兴趣了。

这里说明下,我儿子是今年才开始转到现在这个幼儿园的,就是因为不满以前幼儿园的教育理念,才转过来。这里的教育理念我们都比较赞同,所以通知讲座时,我是非常支持的,很积极的参加,就是因为很信任,就没有更多去网络上搜集老师的资料。事后才知道这个准备工作是必要的。

02

电影《少年班》海报

专家从头到尾的话,我听进去的没几句,倒是发现了几个我认为有误的观点,应该是和我的教育观有差异的,或者说本来就是逻辑上的错误:

第一,专家在抑扬顿挫的演讲中,引入了教育的"教",左为“孝”,右为“文”,即得出结论,孩子的教育应从孝入手,中国人必须遵守孝道,然后再从孝引入学习国学。这个明显的错误让我一下子就对这个著名专家打了个大大的问号。

武志红,心理学家,近年出版了很多有关心理学的书,以前同事推荐给我过,只不过我还来不及看。但是他前段时间在网络的一篇文章我比较赞同——《为什么孝,总带着点愚?》。所以,我本身就对孝这个字有点排斥,不是说我不尊重父母,不尊重老年人,只是,我觉得拿孝来概括小孩子的教育,这也未免太牵强了吧,逻辑上也不通吧。虽说武志红说的不一定全对,但是就教育而言,从孝入手本来就意味着摒弃自己的观念,父母为天,什么都以父母的想法说了算,那以后中国的孩子还能有什么创新创造力,还有什么敢作敢为的担当?中国人在诺贝尔上落后多少年,这些都说明了什么?

也难怪,在众多家长当中,大部分也是接受中国传统教育,没有批判精神,专家说的任何话都是对的,因为她是专家嘛。

还有,我要郑重说明下,我生下我儿子,不是为了让他以后给我养老送终,报答我。而是因为我和他爸爸的决定,才让他来到了这个世界,不是他非要拉着我们带他来到这个世界的。所以,不管他将来如何,我们都应该对他负责,而不是要他为我们负责。所以,其实这个是很简单的逻辑啊,难道砖家不懂么?

此外,国学,中国文化的根源,作为每一个中国人,确实都应该去了解自己本国的传统文化。但是,难道这就是我们教育的全部么?不说成年人学这个有困难,小孩子学这个会有兴趣么?他们知道这个在说什么吗?我认为,任何一项学习,都要以激发兴趣为主。任何目的的学习,若不能激发学习者内在的积极动力,那么再怎么下功夫的去讲,去灌,都只能起到反作用。专家也说,为什么古代的诗人,比如像骆宾王这些,不到5岁就可以作一首朗朗上口的诗词,那为什么我们现代的小孩不能呢?但是,砖家啊砖家,你要想想,时代背景啊,那个时候他们说的什么话,写的什么字,我们现在说的什么话,写的什么字,他们那个时候的白话文我们读起来都是个文言文,那还有什么可比性呢?

第二,专家演说的时候,从开始到后面就一直强调,要大家靠前坐,围着她坐,要大家手机静音听她讲,不要因为忙工作忙着挣钱就失去自己学习教育的机会,最后我最不喜欢的一句话就是,要是大家不愿意听,可以马上出去忙你们的,打麻将挣钱去(专家说这句话的时候有调侃、打趣的意思)。

我其实是特别反感一个主讲人在自己的讲座上要求听众靠前坐,围着她坐的。因为,一个人智慧的演讲者,会以自己的演讲本身来吸引听众靠前,而不是一味把自己的欲望强加给别人。这里也反应出来,专家在其教育理念方面的“强加于人”,而非“以理服人”。这个是和我自己的“孩子在前,家长在后”的教育理念大相径庭的。

专家可以在演讲过程打趣,逗乐,用包袱让大家轻松下,又可以缓解下气氛。但是,专家怎么老是把你的听众全看成是对教育一窍不通的傻子,好似底下都是一堆不懂教育,不读书的教育白痴。不过不好意思,我不是,我有读过教育书籍,有自己的教育理念,也是一个结合自身从小到大教育,对传统教育深有体会的妈妈。

第三,又是一个类似“神童”的孩子,参加过鲁豫有约。就因为用了他们的产品,记忆力相当的好。我从来对这个嗤之以鼻。之前中央电视台的春晚就播过一个类似的小孩,很小年纪有着超人的记忆力。我真不知道这个有什么好宣扬的?而且我很好奇小孩子长大后的生活是什么样子?

就像以前大家都热捧的少年班,现在也引起不少争议。少年班,神童的批发生产线,虽然有不少人现在也混得很好,但是也不能不说他们有很多这样那样的心理问题,生活方面的问题。

我以前高中的学校,就有一个15岁考上北大的神童,他的数理化很好,解答选择题都不用草稿的,笔转两转就出答案了。但是他的生活自理能力太差,就连上大学都怕有困难不能照料好自己,家里人为此很担心。

第四,引入产品的最后,加了个国家科研项目的头衔。但是这个科研结果让我大跌眼镜——usb插口+收音机的功能。这个还需要研究么,这个不就是拿来就用的么?我真的是替这个专家团队遗憾。幼儿园的通知应该尽量让老一辈的来参加,让年轻的父母来参加,被忽悠的面积就下降了,推广量就上不去了。

03

我是演讲一结束就走人,走人之后才反应过来,我干嘛不早走,还在这里浪费这么多时间。

但是,我又想了想,一场忽悠人的讲座,既然都听完了,从另外一个角度,也应该有所得啊,不然我这一两个小时的功夫不就完全百搭么?

第一,下次在任何讲座之前,都要花点时间去搜集有关资料。就像这次,问幼儿园老师,网上查找资料等等,甚至自己思考有什么问题想从讲座中获得,如果讲座不能收获我的预期,那早早走人没什么不好啊,至少我节约了宝贵的时间啊。精力应该花在最重要的事情上,免费就是最贵的,这个真的是真理,要牢记。

第二,学习一个讲座的流程。虽然是个忽悠人的讲座,但是也是可借鉴的,毕竟也在全国那么多的地方忽悠过,人家也是见过大世面的。从中学习长处有何不可呢?讲座前的准备,比如设备故障,就因为在开始前没有准备好,导致延后十多分钟,影响听众的心情是一大败笔。

第三,学习好的演讲。除去那些之前的糟粕,专家的演讲本身是很好的:普通话很好,抑扬顿挫,有重有轻,让人抓得住重点;中间引入包袱,鼓掌的掌,就是高尚+手,所以高尚的人都给别人鼓掌,云云;加入音乐,心旷神怡;从头到尾,专家几乎没有一个字说错,这个和她的多次练习是很有关系的。彭小六最近的一篇文章中也说到,对于演讲的准备,最好是将演讲稿逐字逐句都写下来,再加以练习。看来这个是很重要的,逐字逐句的刻意练习,而且还要反复练习,才会成就一台好的演讲。

04

一场讲座的背后,不管好坏,你都最好要有所得。

相关文章

  • 忽悠人的讲座背后

    01 上周收到幼儿园老师的通知,周五去参加一个讲座,据说是邀请的中国著名的教育专家,而且通知上面说的还蛮严肃的:第...

  • 忽悠人

    最近打开电脑,经常会看到一则广告,考个消防工程师,年薪30万。 我就想这广告是真的还是假的,消防工程师年薪真的是3...

  • 3.20两会电访

    周二马克思主义新闻思想课被拉去参加新闻学院的讲座,由于后面有课,讲座其实三分之一都没听到,但是在讲座上被童爷爷忽悠...

  • 小忽悠背后的大教育

    晚上自习,三班考试,二班和一班复习,在临近下课时,一班学生有的开始偷偷说话,我在教室门口看了会儿,然后进去一本正经...

  • 领导常说的10句忽悠话,你听过哪句?

    在单位里,有各种各样的忽悠。只要用心去揣摩,多留个心眼儿,就能听出背后的“玄机”,分辨出什么是真话、什么是忽悠,然...

  • 西安城南客运站免费纸巾背后暗藏陷阱 诱导进店消费高价

    据“陕视新闻”官方微博公布消息称:【免费纸巾背后暗藏陷阱 有人扮成受害者“挨打”忽悠人】最近,有观众向我们反映,在...

  • 忽悠人的事

    大概3个月前,有个微型诗公众平台收录了我两首短句,谓之诗,称我“诗人”,当时我觉得帽子太大了,蛮不好意思。 平台说...

  • 忽悠人的套路

    感觉每次打开手机,或者电脑,在简书上这东西就不知道要写什么了,每次看到主页推荐什么的,十个文章有七八篇都是...

  • 忽悠人的枕巾

    有风水说法:夫妻俩的枕头和枕巾一定要一模一样的,不然容易有异心,影响夫妻感情。虽然我不迷信,不过我们用的枕头枕巾,...

  • 彼此忽悠

    习惯了被人忽悠,也学会了忽悠人。 你忽悠我,你是没办法;我忽悠你,更是没办法。没有了忽悠,有些事还真没法办。 你忽...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忽悠人的讲座背后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negtv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