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卓来洛阳不到一个月,就废立天子、弄死太后,搞得天翻地覆,还让新皇帝刘协给自己弄了一个相国的头衔,在朝廷呼风唤雨,权力达到了顶峰,可以说是东汉政府实际统治者了。
这相国头衔的待遇,在当时来说可不得了,俨然相当于汉朝开国功臣萧何,不直接呼喊名字,只喊职位,比如董卓进宫了,郎官就喊:相国到...
还有就是上殿不用解下佩剑,而且可以穿鞋子进入。
在古代,为了皇帝的人身安全,大臣们面见皇帝之前,都要在门口卸下随身武器,类似于现在的安检;另外为了维持庄重和庄严的礼数,进殿之前还要脱下鞋子,光着脚进入。
在封建社会,唱名、佩剑、革履,这三大特权被视为权力地位的象征,简直牛得不行。
不但自己受惠,而且还一人得道,鸡犬升天。
董卓的妈,没有任何功绩,因为董卓好面子,认为自己了不起,先辈也要有光荣,就封他母亲为池阳君,还配备了服侍的家臣,按道理说这级别不应该配司机和保姆,还是给配了,另外还加配了警卫人员,这跟汉朝皇家公主的待遇一样。
这属于“僭越”,在当时谁敢说什么?皇帝和太后都给弄掉了,敢说话的官员丢了性命,朝中已是一片附和。
所以朝廷人事部门的制度被董卓瞎搅和,捅得稀巴烂。
董家的小孩,刚出生就被封为侯爷,女的被封为君,君跟侯一个级别,只是男跟女的一个区别称谓。这比当今二三十岁当市长还牛逼。从某种角度来讲,如今年轻人当市长,还是比封建社会进步了不少。
董卓在朝廷兴风作浪,但在对待地方上,却又是另一番景象。
由于汉朝举孝廉的察举制度,使得士人世代为官,几百年下来,地方豪强非常强大,不听中央的话是常有的事,动不动就跟中央撂挑子、翻脸,甚至扯旗造反。
董卓本身豪强出身,很了解这方面的情况,想要维持自身利益,就必须对士人集团表现出友好的形象,尽其所能不断地拉拢。
首先董卓让洛阳士人家族代表杨彪、黄婉位列三公,再跟他们商量,请求重新审理党人案件,对被宦官所害的这些党人一律恢复爵位和官位。
对于被宦官害死党人,董卓专门派人去祭祷他们的坟墓,然后再提拔他们的子孙为官。
这样一来,就把地方豪强大族稳定下来,继续尽心尽力地为董卓控制的朝廷服务。
董卓一介武夫,虽然打打杀杀的,但从内心里,还是很尊重文人的,大文豪蔡邕就是一个很明显的例子。
董卓尊敬文人的表现,像极了民国年间那些军阀,一到孔子的诞辰,9月28号教师节,把白缨帽子和军服脱了,纷纷穿上官方传统的长袍马褂,到各个学校给教师们作揖行礼,通常会说,咱鳅巴出身,教育孩子,咱不懂,这就多亏先生们了等云云。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