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戏说三国28: 武夫搅乱朝廷 不知为人背后

戏说三国28: 武夫搅乱朝廷 不知为人背后

作者: 志仁 | 来源:发表于2020-05-10 23:25 被阅读0次

董卓来洛阳不到一个月,就废立天子、弄死太后,搞得天翻地覆,还让新皇帝刘协给自己弄了一个相国的头衔,在朝廷呼风唤雨,权力达到了顶峰,可以说是东汉政府实际统治者了。
这相国头衔的待遇,在当时来说可不得了,俨然相当于汉朝开国功臣萧何,不直接呼喊名字,只喊职位,比如董卓进宫了,郎官就喊:相国到...
还有就是上殿不用解下佩剑,而且可以穿鞋子进入。
在古代,为了皇帝的人身安全,大臣们面见皇帝之前,都要在门口卸下随身武器,类似于现在的安检;另外为了维持庄重和庄严的礼数,进殿之前还要脱下鞋子,光着脚进入。
在封建社会,唱名、佩剑、革履,这三大特权被视为权力地位的象征,简直牛得不行。
不但自己受惠,而且还一人得道,鸡犬升天。
董卓的妈,没有任何功绩,因为董卓好面子,认为自己了不起,先辈也要有光荣,就封他母亲为池阳君,还配备了服侍的家臣,按道理说这级别不应该配司机和保姆,还是给配了,另外还加配了警卫人员,这跟汉朝皇家公主的待遇一样。
这属于“僭越”,在当时谁敢说什么?皇帝和太后都给弄掉了,敢说话的官员丢了性命,朝中已是一片附和。
所以朝廷人事部门的制度被董卓瞎搅和,捅得稀巴烂。
董家的小孩,刚出生就被封为侯爷,女的被封为君,君跟侯一个级别,只是男跟女的一个区别称谓。这比当今二三十岁当市长还牛逼。从某种角度来讲,如今年轻人当市长,还是比封建社会进步了不少。
董卓在朝廷兴风作浪,但在对待地方上,却又是另一番景象。
由于汉朝举孝廉的察举制度,使得士人世代为官,几百年下来,地方豪强非常强大,不听中央的话是常有的事,动不动就跟中央撂挑子、翻脸,甚至扯旗造反。
董卓本身豪强出身,很了解这方面的情况,想要维持自身利益,就必须对士人集团表现出友好的形象,尽其所能不断地拉拢。
首先董卓让洛阳士人家族代表杨彪、黄婉位列三公,再跟他们商量,请求重新审理党人案件,对被宦官所害的这些党人一律恢复爵位和官位。
对于被宦官害死党人,董卓专门派人去祭祷他们的坟墓,然后再提拔他们的子孙为官。
这样一来,就把地方豪强大族稳定下来,继续尽心尽力地为董卓控制的朝廷服务。
董卓一介武夫,虽然打打杀杀的,但从内心里,还是很尊重文人的,大文豪蔡邕就是一个很明显的例子。
董卓尊敬文人的表现,像极了民国年间那些军阀,一到孔子的诞辰,9月28号教师节,把白缨帽子和军服脱了,纷纷穿上官方传统的长袍马褂,到各个学校给教师们作揖行礼,通常会说,咱鳅巴出身,教育孩子,咱不懂,这就多亏先生们了等云云。

相关文章

  • 戏说三国28: 武夫搅乱朝廷 不知为人背后

    董卓来洛阳不到一个月,就废立天子、弄死太后,搞得天翻地覆,还让新皇帝刘协给自己弄了一个相国的头衔,在朝廷呼风唤雨,...

  • 戏说四大名著

    戏说四大名著 西游:俺们天上有人 红楼:俺们朝廷有人 水浒:俺们江湖有人 三国:俺们有的是人 这年头谁靠得住? 林...

  • 戏说三国16: 朝廷明升暗降 董卓死不放权

    灵帝中平元年(184年),正是朝廷黑暗,四处抓捕党人的时候,处于汉朝北边的边章、韩遂趁机而起,杀死当地金城郡太守,...

  • 戏说三国

    文/鲁易铭 青梅煮酒论英雄, 皇叔机警借雷生。 汉末乱世风烟起, 曹魏刘蜀建奇功。 孙吴崛起在江东, 赤壁破曹百万...

  • 戏说三国

    桃园之所以有结义,是因为古时大家都没有WIFI呀。不能手游打游戏、刷剧、看八卦呀。哥仨一合计咱们也没有手机...

  • 武夫

    1 我是武夫。 我叫武夫。 听宫里的老嬷嬷说我生下来那年天下兴武,故被赐名武夫,随父单姓齐。 据说出生那年下了整整...

  • 戏说“四大名著”

    【戏说“四大名著”】❣@上官皖儿 三国是正史, 水浒是野史, 红楼是家史, 西游是妖史。 三国写官, 水浒写盗, ...

  • 乱世中一朵绚烂又不张扬的花

    正始年间,曹魏政权的星星之火,不断相传。三国之间战乱不断,烽火四起,只有朝廷的勾心斗角,不知谁在潜伏,暗谋着什么…...

  • 百战无双

    东汉末年,朝廷昏庸,宦官当政,朝廷日渐腐败,群雄并起。重返群雄割据的三国时代,运筹帷幄,俾睨天下。上百种神器道具,...

  • 《三国演义》情节精彩纷呈,内容是如何展开的?

    《三国演义》从朝廷写起,统治者昏庸无道,导致民不聊生,“黄巾”起义军揭竿而起。朝廷无力平叛,只得允许各地诸侯自行招...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戏说三国28: 武夫搅乱朝廷 不知为人背后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neirnh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