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北京、深圳、南京、杭州、佛山等多地都有银行下调房贷利率,首套房基准利率上浮10%重现江湖,全国房贷利率正在开始大转向。
实际上,伯通在10月初的文章《
突发,央妈放水1.2万亿,刚需买房的机会来了!
》中就预测过,央妈降准,最先受益的就是刚需买房族。分析政策的意图,往往能对我们的重大决策起到决定性作用。这个月买房与上个月买房的区别,可能就是在房贷利息上省个几十万,对绝大多数人来说,这不是一笔小钱。
房贷利率悄悄放松,有人又要慌了,是不是意味着楼市再现火爆呢?
呃...想多了!这次和刺激无关,目的是为了托住摇摇欲坠的市场。
绝大数人肯定不会注意到一个消息。
本周,央行公布了10月份的金融数据,人民币贷款增加6970亿元,比9月份减少了6830亿元,社会融资规模增量只有7288亿,环比缩水66.39%。
双双低于预期,让人大跌眼镜。
这年头,贷款,应该知道是什么意思吧?不知道的一定是穷人。
社会融资,这个词相对专业点,指的是通过非传统银行贷款渠道筹集资金的活动。比如大企业可以通过发行债券来筹钱,实力资质差的小企业只能到P2P平台筹钱,信用较差的个人在现金贷平台上借高利贷......这些都是社会融资的范畴。
所以,不难发现,人民币贷款和社会融资这俩指标,都向我们透露了全社会借钱的情况。
那么,“全社会借钱”为什么会减少呢?只可能是两个原因。
一是银行不愿意贷,可是这说不通,因为今年央妈已经连续降准4次了,为的就是给银行松绑,鼓励他们多多放贷,缓解市场的流动性不足;更可况,银行利润的主要来源就是放贷,不存在有生意不做,干瞪眼吧?
所以,可能是另一个原因--真没啥生意做,人们贷款的欲望下降了,不想借钱,或者说不敢借钱。
这是一个很朴素的道理,在经济上行周期,所有人就好像坐在电梯上,不用太费力就可以过得比较滋润,企业老板们竭尽所能地借钱扩大规模,企业有钱赚,员工收入稳定,放心大胆地买房买车。
而经济环境下行的时候,刚好相反,老板们感觉到公司盈利比较困难,不仅不会扩大规模,更多的是早点关门的打算,裁员也是很正常的,这时候大家都会控制消费,减少开支,还贷什么款呢?除非是生活费不够用,借点短期的消费贷用于应急。
因此,贷款数据减少,说明经~济下滑的压力较大。意味着赚钱难,赚钱项目少,包括以往大家公认的赚钱项目--买房,也不例外!
普通老百姓只有买房的时候,才会穷尽一生,贷一大笔钱,反过来,贷款数据大跌,恰恰说明大家对房价稳涨不跌这个逻辑开始怀疑,不急着贷款、观望、等待房价下跌的情绪越来越浓。
当然,也有可能,我高估大家的钱包了,或许根本原因是该买房的差不多都买了,后面首付的钱都不够,离贷款这一步还有些距离......这就好比吸了水的海绵,挤一挤总会有水的,但是越到后面,越难挤出水了。
不景气的时候,大部分生意都比较难做,但也有些生意反而比平时更火爆。
比如天桥上的算命先生,生意格外红火。因为不管是当老板的,还是上班族都很迷茫, 但凡赚不到钱,就会各种怀疑人生,美国人压力大的时候喜欢看心理医生,而在中国,算命先生填补了这个空白。
培训班赚钱也相对容易。公司不景气的时候,老板总想着裁几个人减少开支,身边的同事变成了竞争对手,不脚踏实地,认真工作的人不仅与升职加薪无缘,还可能丢了饭碗,所以个人提升充电的需求大大增加。相关产业链迎来春天。
对了,别忘了捡漏,一片繁荣的时候是捡不到便宜的。金融学里有个溢价概念,当市场火爆时,你要支付的钱将超过商品的实际价值,否则很难买到。
最典型的案例,就是前几年的楼市,你早上看的房子,晚上可能就涨了几十万,虽然让人恨得直咬牙,但是你不买的话,有很多人排队抢着买呢,所以在样市场的行情里,你不仅捡不到便宜,还得给涨过头的价格买单,反而缺少投资机会。
只有不景气的时候,财富才会洗牌,有些富人会变穷,穷人也可能变富。
假如没有经济周期更迭的过程,富人又怎么会给穷人翻身的机会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