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否和我一样,工作时不知不觉就走神了?或者刚进入状态,被突然工作碎片给打断,特别影响工作效率。
比如早上列好计划清单,上午要做个PPT报告,下午要做个数据表格,晚上要看一小时书。
但真实情况是:做PPT的时候,同事让你帮忙提供某类数据,然后就插入10分钟提供了数据,不一会儿,隔壁部门有问题需要你的协助,然后去协商事情,1小时就过去了。
到下午了,要完成数据表格,突然被叫去开个30分钟的会议,会议上又产生新的事情,也要去处理,心里还念叨着上午的PPT没做呢。
结果一下午过去,PPT没完成,数据表格没完成,只好加班来弥补,晚上还有书没看了,已经很累了,书翻阅几页,双眼模糊,睡着了。
庆幸学习到《番茄工作法》这本书,给予我的冲击是醍醐灌顶般,回想起之前的工作杂又碎,连带抱怨个不停,工作效率大打折扣,这本书我肯定是看晚了。
希望你能早点阅读这本书,我们一起践行。
1什么是番茄工作法
番茄工作法,就是让我们列出每天的任务,并分解成一个个25分钟的任务,逐步完成,能在一段时间内高效的工作。
2 怎么执行番茄工作法
准备两张纸,或一个任务本。每天早上或前一晚写下任务清单,一张列出想完成的任务,另一张写今天要完成的任务。
提前预估,今天要完成的单个任务,需要花多少时间,也就是要花多少番茄钟的时间。
接着开始工作,25分钟心无旁骛的专注工作。
此刻你可能会说:我专注不下来啊,专注五分钟,思绪就飘走了。
对,大多数人都会思绪游离,若是十万火急的事,那就作废掉这个番茄钟。
当我们专注时,冒出的想法若是重要的,就列在今天要完成的任务清单上,若是不重要的,就列在待办任务清单上。
你还可能说:同事总有些不大不小的事情,找到我,我也得去做吧,那还是不能专注一个番茄钟啊。
这时番茄工作法给出来一套方法。告知,协商,计划,答复,依次递进。
比如我开始了我的番茄钟,刚进入状态,同事让我提供系统的某数据,我就可以告诉同事,我需要25分钟处理一件事情,可否在25分钟后处理你的这件事,接着在待办事项上列出来,25分钟时间一到,就答复去完成此事。
这套流程,真能解决极大部分的专注问题,迅速提升工作效率。
可能你的问题又来了:我为什么把临时插入进来的事情,先做了,接着再把番茄钟延后五分钟,不行吗。
番茄工作法的作者,曾经也是极度拖延,他认为不能这样拖延,五分钟也不行。
我写这篇拆解文章的时候,我用了三个番茄钟,中间当然有前面所出现的问题波折,我还是按番茄工作法的原则。
因为这让我进入了一种心流的状态,这种状态明天继续说。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