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谈写作读书•写作•遇见原创文字集
《安娜·卡列宁娜》—她们各自的精神支柱

《安娜·卡列宁娜》—她们各自的精神支柱

作者: 笨鸟piao | 来源:发表于2020-05-12 17:50 被阅读0次

主人公安娜·卡列宁娜,一个行走于上流社会、美得不可方物的女人。

安娜拥有着表面上的幸福生活。她有一个八岁的儿子、一个事业成功的丈夫、还有一群上流社会的“朋友”。在这之前,儿子是她倾注了一切心血的精神支柱。

直到有天,情人扶伦斯基的出现,打破了原有生活的平静。她不顾世人的眼光、抛弃原本拥有的一切毅然选择了与情人生活。

70年代的俄国,正处于古老的封建社会状态。她勇敢追求爱情的举动固然可嘉,但与当时的年代格格不入。
人人对她嗤之以鼻,个个视她可耻下流。

当她再次回到原来的地方,曾经安身立命的圈子已离她而去。眼前,她只剩下唯一的精神支柱:情人扶伦斯基。

随着故事情节的发展,我对她的印象,时而平淡、时而愤怒、时而揪心…

当她独自走在火车站的站台,竭力想摆脱一切烦恼时、当她那惊恐万分却又无助的神色映入眼帘时、当她纵身一跳,嘶喊着:“上帝,请饶恕我吧”时,我还是情不自禁地为这个可怜的女人留下了眼泪。

她终于永远解脱了。
从那个无情镇压她的社会、从那个人人视她如敝屣的集体、从那个日夜折磨她不得安眠的思绪中解脱了出来。

然而,留给那个男人,那个深深爱着她的扶伦斯基的却是必生无法填补的空白。

她拥有的爱情轰轰烈烈、凄凄美美,最终却以无限的遗憾画上了句号。


1.

安娜·卡列宁娜

她是那么的渴望爱

她用勇敢、不顾一切获得了真挚自由的爱情。
曾经的花花公子扶伦斯基,也毅然决然地舍弃名利、亲情、甚至性命与她相爱。
她们的爱虽然短暂,但却无比真实幸福。

然而,甜蜜爱情的面前无情地横摆着赤裸裸的现实。
当她回到莫斯科,她不再有朋友、圈子,终日守在一个空荡荡的豪华房间里,整日整夜地胡猜乱想:“他肯定外面有女人了、他不再爱我了、他嫌我成为他的包袱了…”

孤独、无助让她愈发渴望扶伦斯基完完整整的爱,她用一切胡思乱想,拼命地想抓住这根唯一的“救命稻草”,然而,这一切换来的却是两人终日无休止的吵架。

她的爱最终被残忍的现实打败,最低的承受底线也彻底崩溃…

最终的最终,我才知道,他对她的爱是如此之深。

她是那么的可恨

我一度在心中对她怨恨之极。
抢走好友妹妹的情人、之后抛夫弃子、甚至还在婚姻期间,毫不顾及丈夫、儿子的感受,两人前往国外、乡下定居…

但是后来想想,他的丈夫年龄大她20多岁,虽然性情稳重,但各方面都与安娜格格不入。这个对爱情充满热情的女人,当面对英俊潇洒的青年扶伦斯基时,她毫不犹豫动心的理由或许还是可以理解。

都说,人与人的相遇是几千分之一的缘分,那么心与心的结合便是愈加微乎其微的概率吧。


她是那么迷人而又充满智慧

她是男人朝思暮想的情人、女人赤诚相待的知己。她如鱼得水地游走于男人、女人之间,总能成为舞会中的佼佼者;她善于察言观色,能让出席集会中的每个人有话可谈;她博览群书,能为扶伦斯基的事业出谋划策、她的行为虽悖于当时社会,她的思想却是清澈透明…


2.

几个女人的“精神支柱”

文中,有那么几个不同特点的女人。

陶丽,一个家庭型女人。结婚以来,为孩子、为丈夫、为家庭呕心沥血、倾尽所有。当丈夫同年轻貌美的家庭教师有染时,她最终选择了原谅。丈夫的生活依旧逍遥自在,而她只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与孩子相依为命、艰难度日。

丈夫形同虚设,她的境况虽很是凄惨,但幸运的是,她爱她的孩子,孩子便是她的精神支柱。


吉蒂,一个可爱、纯洁无瑕的女人。列文与吉谛的婚姻应该是全文中的最简单、最符合现状、且最幸福的吧。
她们经过种种情感风波,组建成美好家庭。男主外女主内:列文忙于自己的农业、吉蒂细心安排家庭琐事;闲来无事三两好友聚餐闲聊;时不时家人不定期地下乡串串门;婚后喜得一儿,日子过得风生水起。
尽管两人偶尔也会拌拌嘴,互相吃吃醋,但他们生活简单甜蜜。

吉蒂,无疑是文中最幸福的女人。她有全心全意爱着她的丈夫·列文、也有能够推心置腹的至亲、还有一个出生不久的儿子。她内心的一切都是饱满的,我想这些都是她幸福的精神粮食。


安娜·卡列宁娜,一个勇敢不幸的女人。用列文的话:“一个多么奇妙、可爱和可怜的女人。”

在没有遇到情人扶伦斯基以前,儿子是她耐以生存的精神支柱。
直到有一天在莫斯科火车站与扶伦斯基相遇,安娜从此堕入爱河、无法自拔。他被迫失去了儿子,扶伦斯基成为了她生命中唯一的精神支柱。

然而,扶伦斯基终究是一个上流社会的男人,他有自己的圈子、自己的事业。
孤独、无助让安娜的爱每日剧增,她变得越来越不满足,越来越胡思乱想,终于眼睁睁地看着这根“精神支柱”离自己渐行渐远。

3.

精神支柱(信仰)

看完全书后,一个沉重的问题萦绕于脑海:精神支柱亦或是信仰。

通篇文章中,列文算是一个幸福幸运者了。有位如花似玉的妻子、有份倾注心血的事业、有个促膝夜谈的知己、还有几个打发时间的爱好…但他却一直在困惑:“他是为什么而活。”
他觉得人终究一死,尘世间的一切最终都将化为灰烬,那我们何必活得如此认真。

有人说,列夫是作者列夫·托尔斯泰的真实写照。文终他悟道:信仰上帝,信仰善,就是人的唯一天职。


那,信仰是什么呢?

如百科全书所说:“在思想引发痛苦之后,人们常常会寻找可以给予合理解释或者指明未来出路的精神力量,以缓解痛苦,为人生提供明确的方向。这种精神力量就是信仰。”

很遗憾,我不是信教之人,但我坚信:人确实需要拥有自己的信仰,有时它真的能成为一个人走下去的精神支柱。

这个“信仰”,它不仅仅局限于宗教,它也可以是个人、是件事,甚至是句格言…

相关文章

  • 《安娜·卡列宁娜》—她们各自的精神支柱

    主人公安娜·卡列宁娜,一个行走于上流社会、美得不可方物的女人。 安娜拥有着表面上的幸福生活。她有一个八岁的儿子、一...

  • 「见字如面·书世界」亲爱的安娜

    亚历山大·卡列宁——《安娜·卡列宁娜》 安娜·卡列宁娜——《安娜·卡列宁娜》 亲爱的安娜: 近来可好。 我最近...

  • 安娜·卡列宁娜

    安娜·卡列宁娜.epub: 安娜·卡列宁娜.mobi: 内容简介······ 《安娜·卡列宁娜》这部小说是以安娜·...

  • 幸与不幸

    (评论员 左涛)在初读《安娜·卡列宁娜》时,我的目光几乎完全被女主人公安娜·卡列宁娜吸引。她是那样的富有魅力...

  • 假若卡列宁生在中国

    卡列宁何许人?卡列宁是托尔斯泰名著《安娜·卡列尼娜》主人公安娜的丈夫,由于对家庭生活,或者说对安娜缺乏热烈的情感,...

  • 安娜.卡列宁娜

    断断续续的,花了好长时间,读完了托尔斯泰的《安娜.卡列宁娜》,看的电子书,感觉翻译的不是很流畅,书中作者在描写人物...

  • 让阅读填满生活的空隙,你会见到一个不一样的自己

    让阅读填满生活的空隙,你会见到一个不一样的自己:《安娜·卡列宁娜》精读完毕。 82.5万字的《安娜·卡列宁娜》今天...

  • 20220402《安娜·卡列尼娜》

    20220402《安娜·卡列尼娜》列夫·托尔斯泰,观影有感 安娜·卡列尼娜作为上流社会的贵妇,一直生活在丈夫卡列宁...

  • 安娜:以爱为名,终究是绝望赴死

    在《安娜·卡列尼娜》中,卡列宁可谓是一个虚伪、自私到了极点的男人。 卡列宁的妻子——雍容华贵的安娜,和沃伦斯基相识...

  • 浅谈安娜卡列宁娜

    看的一部电影,一幕幕都在脑海里,想记录下自己的感受。 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这是...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安娜·卡列宁娜》—她们各自的精神支柱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neobnh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