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通过之前的学习,咱们已经知道了,动机是引发行为的重要原因,那动机的强弱和行为活动的效率有什么样的关系呢?下面咱们就来探讨一下。
咱们有没有经常做饭的朋友?我想请教各位,你是想做饭的时候做出来的饭菜香,还是不想做饭的时候呢?肯定是想做饭的时候吧,想做饭的时候,也就是做饭动机强的时候,这个饭往往做得认真投入,做出来肯定香。不想做饭的时候,动机弱,就成了应付差事了。这么看来,是动机越强,做得越好。
但是相信大家也有这样的经历,每次有客人到家吃饭,越是想给大家露一手,越是容易失误,连平时的水平都发挥不出来,那是动机越强,做得越差吗?动机强度和活动效率到底什么关系呢?
其实这两者不是线性关系,而是大致呈倒U型曲线,也就是一条抛物线,咱们来看PPT-2这幅图,横坐标是动机,从弱到强,纵坐标是效率水平,从低到高,在一定范围内,动机强度和效率水平是成正比的,动机越强,效率水平越高;但到达最佳水平之后,反过来了,动机越强,效率水平越低。也就是说,中等强度的动机,活动效率最高,动机的强度过低或过高,都会导致活动效率的下降。
所以,我们不能简单地说,动机越强效率越高,而是在一定范围内的,而且是有个“最佳水平”的,过了最佳水平这个巅峰,效率就开始走下坡路了。这个“最佳水平”,也就是咱们常说的“度”,任何事物发展都要尊重一个“度”,过度了就会走向反面,这就是咱们常说的“过犹不及”、“物极必反”,也是提醒我们做事情要恰到好处,适可而止。
我想到了一个故事,有个农夫挑一担桔子进城,天快黑了,他怕在城门关闭前赶不到,心里十分着急,问对面来人能不能赶到,那人说稍快点就能赶到,他加快了脚步,但还是着急,边走边想,我今天要是进不了城,今晚上住哪啊,我必须得到啊,一着急就跑起来了,不料他一不小心就摔了一跤,桔子掉了一地,他只好去捡,结果等他赶到城门口,城门已经关闭了。本来快点走能赶到,但他动机太强了,太心急了,反而进不了城。咱们在生活中也经常这样吧?越着急越出错,于是欲速则不达。
庄子也讲过类似的故事:一个博弈者用瓦盆作赌注,他的技艺可以发挥得淋漓尽致,拿黄金下注,则大失水准。为什么?瓦盆不值钱,用不值钱的东西下注,赢的动机是中等的,适当的;但是黄金价值高,他赌赢的动机过于强了,超过最佳动机水平了,技艺反而发挥不出来。庄子把这称之为“外重者内拙”。
这种现象在竞技体育中也很常见,一些优秀运动员在关键比赛中发挥失常,往往就是太看重比赛,动机过于强烈,心态失衡、影响发挥。考试也是这样,拿咱们考社会心理服务师来说,怎样能顺利通过考试,拿到好分数?首先要有较强的、通过考试的动机,行动才会投入地多,分数才有可能高,也就是效率高。但这个动机,比较强烈就可以了,如果太过强烈,假设你就这一次考试机会,你又特别特别想考过,你这考试动机一下子增加到顶端,那你在考试前会怎样呢?担心、焦虑,成天想我这要是考不过可怎么办呀?还可能失眠,考试的时候呢?紧张、着急——也就是咱们常说的“怯场”,那很容易就考砸了。
孩子的学习也是一样,动机适当就好,不仅仅是孩子,家长的动机也得适当。大家看没看过《小欢喜》?去年夏天热播的电视剧,陶虹扮演了一个学霸的妈妈,也是非常“负责”的妈妈,这个负责是加引号的啊。她有个强烈的欲望——让女儿考上清华大学,为了这个目标,她从生活到学习,都对女儿看管很严,最后女儿怎么样啊,本来是学霸,级部头两名,后来开始逃学、学业下降、离家出走、甚至自杀。为什么一个“负责”的妈妈让女儿如此崩溃,想要逃离呢?她的动机太强了,给女儿的压力太大了。
所以,咱们做家长的,一定要清楚,只要孩子学习动机适当,就别给孩子太大压力,压力太大会怎么样啊,过度焦虑和紧张,反而会干扰记忆和思维活动,成绩更是搞不好。
我们做其他工作也是一样,做销售的朋友一定也有体会,想要业绩好,必须有决心和干劲儿,这个决心和干劲儿就是销售动机,但动机也不能太强,太强会怎么样?咱有句老话说“上赶的不是买卖”,主动性太强,客户反而会怀疑,你这产品不咋地吧,不好卖吧,要不干嘛这么上赶着?有些情况就必须运用孙子兵法里的策略,是哪个?有朋友说对了——“欲擒故纵”,大家可以体会一下。
刚才说了几种活动都是图表中倒U型曲线的规律,那是不是所有的活动,都是这样的倒U型的规律呢?答案是肯定的。咱们看PPT-5这幅图表,根据研究,每种活动都存在最佳的动机水平,这种最佳水平随活动的性质不同而有所不同,并且具有明显的个体差异。咱们看图,上面这条曲线表示简单的任务,中间这条表示一般难度任务,下面这条表示较难的任务,咱们发现什么规律?随着任务难度的增加,最佳动机水平有逐渐向左推移的趋势,也就是说,最佳动机水平是下降的。看来在一定的动机强度内,我们做简单的事儿,动机强一些,效果越好,做难的事儿,动机弱一点,效果反而更好。
打比方说,我打乒乓球是市级运动员的水平,我跟业余水平人打球,动机强一些能赢,还是弱一些能赢?强一些吧,市级运动员跟业余运动员打球,是个容易的事情,动机强一些,更能认真对待比赛,才能发挥到应有的水平。那我要是跟省级运动员打乒乓球,我是动机强一些发挥得更好,还是弱一些?跟省级专业运动员打球,对我是个难事儿吧,赢他的动机太强的话,我得给自己多大的压力啊,可能连平时的水平都发挥不出来了,动机弱一点,反而能发挥得更好。
再打个比方,小伙子追求姑娘,如果姑娘也暗恋小伙,这事儿是不是就简单了?小伙子多献献殷勤,大胆表白一下,姑娘很快就能追到手;如果小伙子非常害羞、只会暗送秋波,那估计就得多追段日子了。如果姑娘不喜欢小伙子呢?追姑娘这事儿就难了,小伙子太殷勤会怎样?只会把姑娘吓跑,直接遭到拒绝;想追姑娘怎么办?循序渐进、从生活中的小事儿感化姑娘,才有可能日久生情,把姑娘追到。
崇祯帝所以越是困难的事儿,咱们越不能急功近利、急于求成,当皇帝是个难事儿吧,历史上有一位皇帝,堪称皇帝界的劳模,叫崇祯皇帝,明朝末年,崇祯帝登基了,他爷爷爹爹就给他留了个烂摊子,他倒是很有志向,决心一定要把国家治理好。可是他治理好国家的动机太过强烈,导致急于求成,大家猜猜他在位17年换了多少位宰相?50多位,算下来平均一年就换三个,四个月换一个宰相,四个月能看出点什么呢?农民刚种进地里的种子都没有成熟呢;碰到一件事,刚派人去做就要见效,不见效就罢官杀头。政策不稳定,朝令夕改,结果怎样?明朝灭亡,他也找了棵歪脖树上吊自杀。
大家看这幅图片,这个人是在干嘛?高空钢索行走表演,这也是个困难的事儿吧?美国有个著名的高空钢索行走表演者叫做卡尔·华伦达,在他73岁的一次重大的表演中,失足身亡。他的妻子在事后说,她预感这次会出事,为什么呢?因为华伦达在上场前总是不停地对自己说,这次演出太重要了,只能成功,不能失败。而以前每次成功的表演前,他只想着走钢索的表演过程,而绝少考虑表演的结果。心理学家把华伦达之前的这种,专心于事情过程的本身而不在意事情的目的、结果或意义的心态,叫做"华伦达心态"。
再回到社会心理服务师的学习,咱们进行这个学习,也要保持“华伦达心态”,有不少同学询问,咱这个服务师不是学习在心理层面服务社会吗?为什么还要学基础心理学、发展心理学这些基础课程啊?做社会心理服务,也不是简单的事情,咱们千万不要急于求成,要夯实三基,哪三基?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本技能。比如,一个医务工作者,你说你不会做手术,这可以,但你说不会人工呼吸,这原则上不可以,因为这是最基础的东西;作为社会心理服务师,你可以不会暴露疗法、但你不能不知道动机强度和活动效率的关系。今天你知道他们的关系了吧?
最后,给大家留了一些思考题,希望大家能把学到的内容生活化和通俗化,把知识变成体验,拓展和深化,这样就是真正的学到了。
今天就到这里,谢谢大家!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