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原创文字集散文想法
简述古代“士为知己者死”

简述古代“士为知己者死”

作者: 经霜红叶Cbq | 来源:发表于2019-11-19 16:25 被阅读0次
    简述古代“士为知己者死”

    女为悦己者容,士为知己者死。这是古代士阶层所提倡,后来演变为“士大夫”阶层中正直知识分子的情感和情怀。这么说,是因为在春秋,尤其战国时代,“士”的概念比较复杂,它除了通常上的学者意义,如诸子,还有贵族门下食客,也包括以给人排忧解困为名的游侠、勇于为私门恩主献身的刺客等等。尤其后者,往往与国家公法对立,极端者甚至挑战公序良俗,成为正常社会的公害。司马迁治史,《史记》中列项羽于《本纪》,为游侠作传……等等,被班固讥为“是非颇谬于圣人”。其中明白指出的,就是“序游侠”。而“序”,其基本涵义用现代语来表述,就是指同情其反体制倾向的偏颇。这种朝野“游侠”遗风一直延续到汉武帝时代,到著名“大侠”郭解等人代表的民间强横势力被铲除,“士为知己者死”才逐渐演变为知识分子群体忠君报国的道德情操。同时,“士”的概念也逐渐净化提升,相对单纯起来。东汉之时,成为士大夫和知识分子的专指。但是,最早流行于游侠、刺客等群体嘴上——这句效忠、报恩于私门的口头禅:“女为悦己者容,士为知己者死”却流传下来,成为古代知识分子的一种道德境界。

    古代有大量各种体裁的文学作品,从公私两个方面来讴歌知己相赏,知己相酬,知己相慰……诸多景况。从“刎颈之交”,历经包括“三顾臣于草庐之中”的君臣知遇之恩等……一直到《三国演义》,借周瑜之口宣称“大丈夫处世,遇知己之主,外托君臣之义,內结骨肉之恩,言必行,计必从,福祸共之。假使苏秦、张仪、陆贾、郦生复出,口似悬河,舌如利剑,安能动我心哉!”以及《红楼梦》借贾政、贾宝玉征诗,作诗,所讴歌的林四娘,也是“誓盟生死报前王”的慷慨捐躯!所以“士为知己者死”,始终涵盖、展示的,都是对知己忠贞不二,生死不渝,义无反顾的知行合一,并成为中华民族传统道德文化不可分割的重要部分。实践次序一般是先律己修身,而后报答知己对象,再延伸到忠君爱国。当然,许多事物有时都是一把双刃剑,君子能知己相携,共同做一些利国利民的好事;坏人小人也能盗用知己之名相互勾结,或谬托知己拉帮结派,危害国家和民众。这也是大众应该警惕的。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简述古代“士为知己者死”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neqgi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