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喝酒了,第一次,一本正经,认认真真地喝。
而为了喝这次酒,我足足想了有一个月。去超市买酒,选下酒菜甚至都拖拖拉拉一个多小时。很多时候就是这样,心里有想法是一回事,但真正认真去做又是另外一回事。哪怕就是为了喝一次酒,而且还是啤的。
从少年时代开始,我就莫名地抵触成人世界里的诸多行为和做派。只要是成年人说的话,我大多持怀疑态度;只要是成年人做的事,我大多反着来。比如,我就坚决不抽烟不喝酒,无论什么场合。这种成见,一直跟随着我,以至于我都忘了自己对成人的世界,原来还抱有这么强烈的抵触情绪这一回事。
但身体是诚实的,我能清楚地感受到,在抿下第一口啤酒时,身体那种夸张扭曲的姿势,和心理极为不情愿的念头在反抗。明明就是一小口啤酒,但我却怀着牺牲的信念才将它吞下去,仿佛就是在喝中药一般,恨不得将自己的鼻子都给夹起来。
当我静下心来回顾刚才所发生的情景时,都难免诧异:有必要这么夸张吗?
不管有没有必要,我真就这么做了。甚至在我强行让自己喝第二口时,身体都痉挛了一下。
我并没有酒精过敏的症状,所有这些,不过是我对酒有着很深的成见,而正是这些成见,在给我画地为牢,使得我对酒一直采取敬而远之的态度。当然,我大可以对外人说,我喝不了酒,不会喝酒,我对酒精过敏。
我想每个从匮乏年代走过来的成年人或许都会有这种感觉:面对那些精美、炫目、高端的事物都会不自觉地感到自惭形秽,仿佛那些美好的事物,该是在云端,触不可及。甚至他们自身就带着某种神圣威严的光环,阻碍我们去接近它。
而且,在我从小所受到的教育里,总是要求我学会克制自己的欲望,学着节俭,习惯清贫,凡事应该量入为出。所以我即使花了多年时间,还是不能完全适应星级酒店的服务以及单价在1000元以上的衣服,我甚至都无法直视柜台服务员那热情的笑容,仿佛那笑容于我就像是照妖镜一般。
喝酒,于我而言就是这样一种活动。迈开那一步,破除心理的成见,还是有些困难。但难归难,只要我去动手做一遍,很多成见也就不攻自破。顺便说一句,我现在就是一边喝着啤酒,一边在敲字。味道不是很好喝,但也没有昨夜第一次喝那般抗拒了。甚至当我认真品尝时,还能问到一股清香。
很多人或许不会想到,一直以来我们都会固守着某一特定的人设。我是一个善良的人,我是一个诚实的人,我是一个尽职尽责的母亲,我是一个有担当的父亲,我从来不喝酒,我从来不抽烟,我从不矫情,我有仇必报恩怨分明……
但无论什么人设,归根结底,它只是一个面具,只是我们用来社交的展示面。人性从来就不是黑白分明的,善良的人未必不会做坏事;也不是尽职尽责的人就不会偷懒。只要环境变了,人也会变,人也应该变。就像丘吉尔抱怨经济学家凯恩斯,“从你嘴里就没听到过前后一致的意见”。而凯恩斯则微微一笑回应道:“环境已经变了,我对环境的看法难道不该调整吗?我的行为不该变吗?”
同样,现实也是具体而复杂甚至还是晦暗不明的。如此复杂的人性,对应于如此复杂的现实本该是天作之合。但我们往往囿于自己固有的成见,执著于自己一直以来塑造的人设,受困于自己所戴上的面具,从而在面对复杂现实时,总是慢半拍,总是受挫折和打击。
久而久之,便开始抱怨世界,抱怨现实起来。假如只是抱怨也就罢了,最怕的是,开始失去对现实的兴趣,失去了在生活中寻找乐趣的冲动,变得麻木忧郁起来。
当然,我也深知根据环境变化,及时调整自己的心态和行为很难。但其所难者,其实就是我们内心深处的成见,我们对自身人设的执着,对面具的迷恋。但你知道吗?其实我们只需要向前一步,做出微小的调整,这些成见、执念往往就土崩瓦解,而你则会看到这个世界的另外一番景象。
是的,听闻道理和着手实践是两回事。为什么我们听了那么多道理却过不好自己这一生?因为在我们生活的每一天里,即使弄懂千百个道理,也比不上自己亲手做好一件小事。动手将自己的书桌收拾干净,将自己的衣服彻底整理一番,把家里认认真真打扫一遍,哪怕你坚持规律的作息……你所不知道的是,你完成的每一件小事本身,就蕴含着成就的力量。
正是这种成就的力量,会让你对自己,对外界环境有更多的信心和掌控感。有了它,你的生活不至于彻底失控,有了它,即使你的生活有再大变动,你也可以有条不紊地去应对和处理。
人生重要的问题其实都是难题,最重要的问题都没有正解。而最糟糕的,莫过于给人一个立马就破灭的希望。我们每一个人都需要活在希望之中,但希望绝非凭空而来。它建立在我们对生活有所掌控的基础上,而掌控感正是来源于我们认真生活本身。
希望你能向前一步,主动去收获属于自己的小确幸。
谨以此文,献给让我有动力喝酒的朋友,谢谢你促成我打开了一个新的世界,看到了一个更为多元,更为真实的自己。
题图摄影:Alexas_Fotos
图片授权基于:CC0协议
冥想时刻:
请相信,我所说的都是错的。真正对的是,你的行动本身。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