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随着社会分工越来越细,人们之间的沟通协作变得越来越重要,哈佛大学就业指导小组曾调查过500名被解职的男女,其中因人际沟通不良而导致工作不称职者占82%。
在职场中学会沟通是非常重要的,上到上司领导,下到下属同事,想要打好关系都需要你拥有良好的沟通能力,而沟通能力的强弱也决定了你在职场中能够走得有多远。
然后当前社会节奏越来越快,对我们沟通能力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大部分情况下,如果不能在短时间内取得良好的沟通效果,往往会失去他人的信任。
麦肯锡有个说法叫:30秒电梯法则。这个法则源于一次惨痛的教训。
麦肯锡为一个大客户做咨询结束,在离开的电梯上遇到对方的董事长,董事长问:你能不能说下现在的结果呢?由于麦肯锡的负责人没有任何准备,就因此,错失了这一重要客户,当时确实是没有准备过如何在电梯的30秒钟将这一复杂的过程讲述清楚。
此后,麦肯锡要求所有人凡是要能在最短的时间内把结果表达清楚。而且由于人的记忆有限,所以所有总结的点必须在三条以内。
电梯法则即是要求人们在极短的时间内把复杂的问题总结清楚,其核心要求是语言表述一针见血,有理有据。
懂得利用电梯法则表达,在当今快节奏下的职场工作极其重要。
风险投资机构的罗杰·布瓦斯韦特说过:“在进行商业汇报时,如果不能通过电梯测试,我就不应与任何人讨论。”
那怎样才能具备这种电梯沟通的能力呢?
日本著名沟通大师斋藤孝在《开口就能说重点》一书中,给我们提供了一种简单的训练方法(短时间内说出重点)和一种实用的沟通技巧(有效沟通)。

一、一分钟训练法
斋藤孝把这种训练方法称之为“一分钟训练法”,主要训练如何在一分钟内讲出话题关键句的能力。
这个方法需要准备两个简单的辅助工具,一个是三色圆珠笔,一个是秒表。
作者斋藤孝曾做过这样的实验,让自己的几名同学准备一个一分钟的主题讲话,准备时间为3到5分钟。善于利用这个时间很重要,如果只用脑子去想,而不动笔,往往会失败。实验中,一半以上的同学都没有充分利用好准备时间,那这个准备时间具体应该做些什么呢?
首先拿出我们前面说的三色圆珠笔,假设三色圆珠笔有红蓝绿三种颜色,用红色笔写下这个主题讲话的关键字,用蓝色笔对必须要说的内容进行标注,绿色则标注你觉得有趣的部分。同时,也可以做一个结构性的时间分配,1分钟可以分为3个20秒,或者4个15秒,分别来讲述不同的部分。
然后,进行主题讲话环节,拿出秒表精准计时,等一轮讲完,大家进行投票,选出自己认为讲的最好的那个人,反复进行几轮比赛之后,票数差距会慢慢拉大,当进行五六轮之后,就很容易看出谁是一分钟讲话讲得最好的人了。
反复练习,我们就能够清晰地明白:
什么是大家公认的有趣的、重要的内容;
什么是大家觉得无聊、不喜欢的内容。
这个训练法,不光能提高我们的表达能力,还能提升我们提炼内容和组织语言的能力,甚至是客观认识自己的能力。
上面这种方法适合集体或者团队来进行练习的方式,但是我们多数人很难随时随地找到一群人来配合自己训练。如果是一个人怎样进行练习呢?
作者也提出了一个方法,我把它叫做“自我纠正法”。你可以拿一篇最近读过的文章进行概括练习,将讲过过程进行录音,方便自己回顾检查。因为在回听录音时,我们更容易清晰客观地发现自己的问题。开始训练的时候请注意,不要追求十全十美,第一次能够概括三成,第二次能够概括五成,最后能提升到八成,就已经是很大的进步。
在训练过程中,需要注意三个关键点:
一是要严格计时。这样才能够更客观地反映自己一分钟的输出能力;
二是要发声练习。因为没有进行对外输出的话,脑中的意识就会模糊不清;
三是要刻意完善。你要对录音进行针对性、有意识的改正,例如有些人总喜欢说然后,每句话都要加个然后,这就是无意义的口头禅。此外还有一些可能会让人不舒服的表达习惯等等。
经过刻意练习以后,你将会成为“一分钟表达”的高手。但这远远还不够,还需要与对方形成有效的沟通。

二、河流模式沟通技巧
斋藤孝提出了一个建立有效沟通的实用技巧——“河流模式”。
那什么叫做河流模式呢?
假如你和另一个人分别在一条小河的两岸,为了让对方从对岸抵达你这边,你就需要在这条小河里放几块垫脚石,以方便对方能够顺利地走过这条河。我们可以把上面这个场景想象成你和听众之间进行交流的情景。这里的河流,可以理解成你和对方之间的知识隔阂,而垫脚石,就是可以让对方和你顺利建立起沟通的知识基础。
例如,当你把专业知识讲给一个外行时,如果用专业术语来讲,那对方肯定理解不了,这时候就需要用一些“垫脚石”去做铺垫,可以去繁化简通俗化,也可以用类比方法,也可以画图形象化,当然也可以综合运用多种方法。总之,最终目的是达到有效沟通。
如何培养这种沟通技巧呢?
首先,画出这条河流(你和对方需要跨越的知识隔阂);然后把垫脚石标记在河流之中;最后把所采用的内容填入垫脚石图形中。
这么做最大的好处是能激活大脑,我们的大脑往往对视觉化的内容反应更清晰,而按顺序填入垫脚石的内容,就能很清晰地表现出:“只有走到这里,才能到达那里”,同时大脑也会不断地进行“只要走这一步,就会变成这样”的逻辑思考,所以,不断进行这样的操作练习,会把河流模式培养成我们的一个思维习惯。
在开始正式的沟通之前,利用适当的铺垫,消除双方之间的知识隔阂,让听众和讲话者站在同一个知识高度,才能为后面的沟通打下良好的基础。
一分钟训练法和河流模式沟通技巧都需要我们在实践中反复练习,不断有针对性的改进,坚持总结提高,去粗取精,才能内化于行,达到活学活用的效果。
沟通是一门艺术,除了需要掌握一些套路外,还需要我们大胆去沟通,在实践中去悟。
正如企业家林正刚所说:“沟通一旦开始就不能停下来,因为持续的沟通是任何关系改善的必经环节。”
从现在开始,让我们学习一些必要的沟通套路以后,大胆去“实战”吧,只有在实战中才能得到充足的反馈,也是提高沟通能力最佳的方法。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