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拿着一把生锈的钥匙,敲打着无形的墙
@铁山青士(笑独行)[述记]
5月31日凌晨在微圈中读到诗友姐妹Julia的诗句:
夜, 正以悄无声息的姿态走路。
怕不小心踩到了钥匙:用它开锁
抑或敲击厚厚的墙?
于是想到上世纪八十年代初的某个暑假曾在上海听小学同窗老友转述过一首据说是无名氏之作的小诗:
有一条小巷[又弯又长],
没有门,也没有窗,
我拿着一把生锈的钥匙,
敲打着无形的墙。
当时老友还问我觉得是什么意思,我们一起品味探讨了一番,结果还是难以尽解,但一致感受是这首小诗还是颇具张力和蛮有意蕴的(很久以后才明确地认识到这首小诗反映的是诗人精神上的迷惘和苦闷,表达了一种寻找出路的企望和努力)。那时候还没有“不明觉厉”这个网络语言词汇。
大半夜想到这首小诗,随即“百度”,想看看有没有同辈网友提起,同时检查一下我的记忆是否存在什么误差。结果却是发现这首小诗本是顾城的《小巷》的“传钞”版,原诗如下:
小巷
又弯又长
没有门
没有窗
我拿把旧钥匙
敲着厚厚的墙
“旧钥匙”成了“生锈的钥匙”我觉得还是蛮有味道的,“我拿着一把”我觉得读起来也比“我那把”要从容顺畅很多,“厚厚的墙”改为“无形的墙”变具象为抽象就让人如坠五里雾中了。
记忆中老友转述的四句“传钞”版第一句应该没有“又弯又长”四个字,我见到顾城的原诗后,觉得加上“又弯又长”语感会改善和平衡很多,而且四句小诗第一句“入韵”也是旧体诗“七绝”的优良传统,很值得借鉴运用和发扬光大,于是便将这四个字补在了老友转述版中。我觉得老友转述版在第一句加上“又弯又长”后整个儿读起来要比顾城原诗的六行朗朗上口许多。
关于这首小诗,我很奇怪为什么早年只是听老友转述过却没有读到过顾城原诗,因为顾城原诗据说是1980年写就的。而我早年对朦胧诗还是颇感兴趣的,既“追”过舒婷的《双桅船》(上海文艺出版社1982年2月初版),也买过《朦胧诗选》(春风文艺出版社1985年11月初版)。
虽说我比较“重色轻友”,就像我更喜欢听女歌手唱歌而不太喜欢听男歌手唱歌,我也更关注舒婷而不太关注北岛、顾城。而顾城因精神分裂而砍杀妻子谢烨自杀、让我对他心生反感则已是九十年代初的事情(事件发生在1993年10月8日顾城生日那天,地点为新西兰北部激流岛,顾城为属猴的天秤星座,经查,谢烨为属狗的水瓶星座),按道理此前我还是有机会读到这首小诗的顾城原诗的。
(2019年5月31日)
![](https://img.haomeiwen.com/i13064137/f9281ff77bac5696.jpg)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