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今年过年回家,特意拉着我爸去吃了一碗心心念念的马子禄牛肉面。看着红红的辣子油、绿绿的蒜苗花,一年漂泊的风霜都化了。喝一口牛肉汤,一年在外的孤独都没了。回头看看我爸呢,他倒是没有我这么多想法。他放下筷子说:嗯,我现在就觉得能吃饱肚子就是最好的满足了。
就这么点要求了?我爸年轻时候那可是没少折腾的主儿。
第一次听他说他的不甘心是在我还在襁褓的时候。他说他高中有一个非常要好的基友,特别聪明。等两个人再次见面的时候,人家是清华大学生,我爸呢,抱着我。哎,我爸当时觉得自己的人生有点一地鸡毛。随后的人生中成堆的书就搬进了家,无论搬多少次家,我能丢,书都不能丢。
第二次他说他的不甘心是改革开放15年的时候。
我爸周围的朋友有的离开了公务员队伍,下海当了老板,开着四个轮子的小车来接我家吃饭。这顿饭之后,我爸的眼睛就亮了,决心要当老板。于是开了一个五金店,天天下班之后倒腾倒腾货品。进货出货的时候,人家喊他老板,我爸总会笑眯眯的。那个时候我家地毯下面到处都是国库券、定期存单、外币、存折。
但是我爸那时候并不开心。他总觉得还是少了些什么。他说书柜越来越大,但他总是翻不出他想要的那一本书。他说五金店的老板吃再多饭,也找到当初吃那顿饭时候的满足感。
前几年我爸退休了。他反而开心了很多。
现在的他,可以穿着胳膊肘打过补丁的毛衣去见他那些老板朋友,可以拉着他的老同学去家里吃拉条子。
每次回家见到他,他会和我说在采蘑菇、在拉二胡、在做饭,特别满足。
我爸的“奋斗史”像是一个圆,兜了一圈,回到最本真的点,他很满足。
对比一下他和我,让我不禁想到一个问题,现在物质生活丰富了,我们怎么还觉得不够呢?
2.
小时候,冬天家里总要囤菜,只有三样——白菜、大葱和土豆,偶尔运气好,可以拿到一些冻的西红柿,做一盘冬天最昂贵的番茄炒蛋。
现在呢,我们早就不用囤了。手机上点一点,人都不用抬屁股,天南地北的东西都能吃到。可是我们却还在寻找自己想要的味道。外婆的味道?妈妈的手擀面?似乎是,但似乎都不是。吃着海参,觉得还是野菜好;吃着牛排,觉得还是老酵馒头够味。
我们永远在想下一顿吃啥的路上!
小时候,一家人穿着的确良、棉布的衣服,清一水的蓝绿黑。出门理发,女孩子要么是刘胡兰,要么是假小子。碰到夏天穿一双玻璃丝袜的姑娘,都觉得肯定是上海来的。但是这样照相的时候,照样坐的板板正正。咧着嘴,龇出八颗牙,笑的那叫一个攒劲儿。
现在呢,各色服饰、各种面料,修身、oversize、职业、休闲、商务等等,风格如此多样。衣柜越来越不够大,可是女人们还是哭丧着脸“我的衣柜里总是少一件衣服”。满街的美发室,长变短、短接长、黑变黄、黄染黑、直烫卷、卷拉直,三千烦恼丝折腾来折腾去,结果在照相的时候还是得来一句“记得要修图哦”。
我们永远都在想下一次更美的路上!
小时候,一家人挤在公房里,和一户阿訇当邻居,共用厨房。信仰的不同虽然带来极大的不方便的,可是阿訇爷爷每一天都很开心地和我们家人聊他们的故事,他的孩子们也会带着我玩猴皮筋。
现在呢,我们都有了自己的房子,有了一本红红的证书,有的人家甚至有了几本红红的证书。我们却不认识邻居是谁。而这些红红的证书后面要么是改改涂涂几次的结婚证、要么是离婚协议书上的利益争夺点。但我们依然想要更多的房子,因为“要接住空虚的灵魂”。
我们永远都在想下一秒更壕的路上!
这就是答案吧,我们因为总想要得比现在更多,所以觉得总不够。
3.
中国有句老话:人心不足蛇吞象。
欲望的空间是巨大的。你想吃的东西很多,可是你的胃就那么大点;你想穿的衣服很多,可是再多的衣服也需要一件脱下来再穿一件;你想要的房子很多,可是你只住一套,其他的馈赠给老鼠、蟑螂了;你想要的钱很多,可是再多的钱也需要一块一块的花出去。
在这个空间里,你不停地囤吃的,囤穿的,囤住的,囤钱,是因为你真得需要,还是只是你想占有?你的衣食住行都是有限的,这限制着你的需要有限的,因为多了你用不到;但是你想占有就不一样了,因为欲望是无限的,再多的囤积都不可能填补你想象出来的胃、想象出来的美、想象出来的壕。
天的窟窿,找女娲可以补好;欲望的窟窿,找女娲也没用。欲望比天大,所以你总是觉得还不够,不开心。
根据《罗辑思维》693期《什么是虚拟经济?》中对虚和实的定义,他认为“只要是把根系扎在现实世界中,现实世界的人情、两难、具体情况,能对它产生牵制”就是实,反之则为虚。
按照这个逻辑,我们看看真实的需求和虚妄的占有的区别。
需求,它是扎根在我们真实渴望感受的土壤上的。比如我肚子咕咕叫,我就需要吃饱肚子;我没衣服穿了,我需要买一件衣服;我没有住的地方,我需要找个房间生活。
这些都和现实中的我们的真实感受相关,并且吃饱了、够穿了、有的住又会牵制我们进一步要吃、要穿、要住!
所以我们说需求是实。
反过来看什么是虚妄的占有呢?
我想吃遍天下美味,我想拥有更多的珠宝、衣服、包包,我想有更多的房子和钱。
这些都停留在欲望中,就好像一匹野马,它在你的大脑中停不下来,没有东西可以牵制它。因为地球的某个角落总有新的美味,艺术家总能制造出一款你不曾拥有的珠宝、衣服或包包,总有一套新房子的产权又诞生了。
所以欲望总在路上,永远停不下来。这就是虚。
按照上述逻辑,我们把需要认定为实,把欲望认定为虚,虚与实之间的较量便拉开了序幕。
4.
个人之间的虚实较量,就是让我们永远行走在欲望的路上,
我们追求着一堆需要囤的东西,
把它们拼命塞到一个叫做想象的房间里,填不满,就不开心。
这样的你、我、他加在一起,便成为一个地区、一个国家、一个地球,虚实的较量扩展到地区、国家、地球。
一开始账面上的繁荣之后,大量实体企业陷入困境,经济停滞了。
《罗辑思维》693期《什么是虚拟经济?》讲了这么一个故事。捷克政府在转型过程中,把经济抽象成了股票。他们先是把原来国有企业的股份平均分配给国家公民。然后成立了几百个投资基金,由这些基金出资收购公民手中的企业股份,再把分散的股权集中起来。这几百家基金会的投资者多是来源于金融行业的人,他们并不是实体行业的企业人,他们无法等待实体企业一步步壮大的过程,他们更多的是习惯虚拟数字的游戏,通过“包装”把想象中的繁荣景象做出来。
我们说过想象是无限的,但是企业的发展总趋向一个临界点。所以当实际跟不上想象的步伐,经济就处于遍地萧条的局面了。这种操作表面上是把一只土鸡塑造成一只金鸡,但是却拿着想象的快刀杀鸡取卵,最后的结果是鸡蛋被少数人拿走了,绝大多数人看到的是一地鸡毛。
在这样的想要肆行的环境下,企业都会努力把数字做的好看,减员减薪降成本,谁还会关心员工的切身利益呢?谁还会关心你明天是不是交得起房租、看得了病、吃得上饭呢?
在这样的欲望肆行的环境下,每一个人都在吃着这口饭就想着下一个美食,穿着这件衣服想着下一件更美的衣服,躺在这间房间内想着下一各更大的房子,谁还会在意是谁陪自己吃这碗饭、是谁陪自己选的这件衣服、是谁睡在自己的枕边呢?
谁还会觉得只有你陪伴我才是最重要的呢?
所以,请停下你不断搜寻的眼睛,就这样吃一顿饱饭吧,就这样品味身上这件衣服的美好吧,就这样和心爱的人在现在的房子里生活吧。
幸福源自内心,源自你满足了实实在在的需要,而不是大而无边的欲望!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