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阶段:想像分裂
虽然关于母亲的第一个稳定的心理表象或许直到儿童五个月或六个月大时才变得明显,但致力于“母性想像”的能力早在一个月或两个月大时便开始了。然后又用了一到两年的时间,“原发母性存在”才得以稳固地建立起来。大约直到三岁,当客体消失时,儿童维持此客体持续不变的映像的能力才会完全巩固下来,会获得最初的分离感和认同感,仅够让他在即使他的自体与母亲的自体是分离的情形下,在世界里仍感到安全。所以当母亲不再时,可能会想念,但是不会变成一种恐惧的幻想,即他们自己也会消失。一旦儿童可以在母亲不在的时候产生母亲的映像,就很好地走上了成为独立个体的道路。
婴儿在分裂早期仍高度依赖母亲,这是源于生理上的现实——儿童是无助的,为了生存,必须几乎全部依赖主要抚养者;同时心理上也难以与母亲分离开。没有独立的自体感。存在于婴儿最早期阶段的公式是:母亲等于“我”。所以,没有母亲就等于没有我。母亲持续不见,不管时间多短,都会导致显著沮丧。在生命的最初几个月里,母子互动的起伏涨落是以一系列的消失行为为显著特征的。
一、分裂的发展
从母亲作为外在客体到作为内在存在的转变。使用内在映像代替失去的客体,试图建立内在母亲的努力,以此来保存失去客体。
二、儿童应对分裂(被抛弃的沮丧感)的方式
1.躲猫猫游戏
通过将母亲的消失转化为游戏,获得了对母亲可能会消失的恐惧感的控制力。
2.使用想像
在心理上想像出一副母亲的图画,就在内心“获得了母亲”,可以赋予母亲精神上的永恒性。
3.寻找补偿——“过渡客体”。
过渡客体
1.定义
是一些充当母亲替代物的特殊玩具和玩物,如布娃娃、布片,以及随处可见的地毯。
2.功能
1)充当母性客体代理人:可以替代母亲,并提供给儿童以温暖和安全感。
2)执行分裂的功能,可以从儿童对过渡客体的情感反应看出来——被深情地拥抱,也被兴奋地损坏。
3.理解
1)会选择什么作为过渡客体,可能较少与玩具的自然属性有关,而更多地与玩具的可获性有关。最终可能还是客体在情感上的重要性在起作用,而不是它的形状和尺寸。在这个阶段,感受远比逻辑重要。
2)儿童要与过渡客体分离是很困难的。
3)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们不再需要过渡客体。但是应该不会完全抛弃和遗忘。但是即使成人保留了很多儿童期的过渡客体,仍有自己的客体,其中很多也具有过渡的作用,比如家用客体、金钱。
4.重要性
允许母亲作为外在客体到作为内在存在的转变的过程随着时间逐步发生,而不会感到被完全淹没在被抛弃的想法和感觉中。
但因为母亲本性是分裂的,所以内在想象也是分裂的,也被分为好和坏。和外部的母亲一样,可以被理想化,但基本构成仍维持不变。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