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读了《学习力:我的理财知识变现之路》,印象特别深刻,文中讲了我们一般在什么情况下急需用钱?然后如何应对?
刚好我近期特别缺钱,因为失业在家带孩子。看了书中的内容,感觉很惊喜,特别是关于信用卡和保单借款这块。这几年因为疫情,资金周转都是这两种来实现的。
因此通过文字把书中内容记录下来,希望对大家有一点启发。
第一,紧急突发状况很需要用钱。
(1)借新债还旧债:没钱付房贷、车贷、没钱还信用卡、刀架在脖子上逼你还债等。
(2)紧急情况:突发意外或者大病住院。
(3)短期资金周转:失业、生意资金链短缺。
第二,偶遇投资机会
投资机会:有非常好的投资机会,没这笔钱就抓不住这个机会。
那有什么办法可以避免高息贷款呢?
1.如何避免借新债还旧债
为什么会出现借新债还旧债呢?
因为你不想让银行“占便宜”!
举个例子来说,一个价值500万的房子,在银行按揭贷款300万,贷款利率4.9%,如果按20年计算,每月还款19633元,总利息是171.2万;如果按30年计算,每月还款是15921元,总利息是273.18万,利息要足足多了100万,但每月多出了3000多元。
因为不想被银行“占便宜”,也许你会因为还款压力过大而变成一个实足的房奴,除了供房其他都做不了。
我们换个思路!
还是上面的例子,如果选择30年的贷款期限而不是20年,我们就多出了3712元可用于投资养老金账户或子女教育金账户。
如果每月拿出3000元投入一个养老基金20年,看看能产生什么效果。
如果以5%回报计算,20年后养老金账户的钱将达到123万;如果以7%回报计算,20年后养老金账户的钱将达到156万;如果以9%回报计算,20年后养老金账户的钱将达到200万。
如果每月拿出3000元投入一个养老基金30年,看看能产生什么效果。
如果以5%回报计算,30年后养老金账户的钱将达到250万;如果以7%回报计算,30年后养老金账户的钱将达到368万;如果以9%回报计算,30年后养老金账户的钱将达到550万。
2.如何应对紧急医疗
如果没有医疗保险,常见的做法是亲戚朋友凑钱,凑不够就向社会募捐,实在不行才贷款。
关于微信群、朋友圈捐款事宜,曾经在“知乎”也讨论过相关的问题:遇到紧急突发事件,大家互相帮助是让人很感动的事儿,但事实却是让更多的原本想靠自己的人失去了应对突发事件的自我解救能力,特别是媒体的报道产生的“模仿”效应,很多人都寄希望于他人的救助。
面对越来越多的求助信息,不能否定有很多善良的人是真心实意想帮忙,但又有多少心有余而力不足的人是迫于无形的道德压力而捐款的?
捐款对于被捐者来说,真的能实际解决问题吗?任何人都有掉链子的时候,你真的不为自己做打算吗?
请一定尽可能早地为家人和自己配置意外险、重疾险,如果你是家庭经济支柱,也请一定给自己搭配死亡寿险,要知道,收入一旦中断而无法继续供款,按揭的房子也不会再是你的房子了。
其他条件不变,年龄越小保费越少,也因此很多父母会在小孩刚生下来不久的时候就给他们投保。
如果资金非常紧张,你可以选择:a.定期类的重疾险或死亡寿险,以减少你的保费支出;b.尽量选择在年龄小的时候买以减少每期的保费支出;c.拉长供款年期,减少每期的保费支出;d.实在不行的话,减少保障额度,虽然重疾险60万才勉强OK,但你可以只买30万……
3.如何应对资金短缺问题
金融机构也要预防资金短缺问题。
在银行,有存钱的人,就有取钱的人;在保险公司,有投保的人,就有发生理赔的人;在基金公司,有申购基金的人,就有赎回基金的人。
以基金为例,就算一只基金的资产是100万,基金经理却不能把100万都拿去投资股票或债券等,而是让一部分资产以活期存款或现金等价物的形式存在。
如果一只基金没有预留出足够的活动资金就无法应对投资者的赎回,必然会扰乱自己的投资布局。当不得不卖掉升值空间很大的股票去应对赎回的时候,相信基金经理的内心是崩溃的。要预留多少钱才是合适的呢?
活动的资金太多,资产的升值空间受限;如果活动的资金太少,财务安全却无法保障。所以,不管是企业,家庭还是个人,都需要做好现金规划,这样才能保障财务的安全。
金融机构以银行为例,为安全起见,银行需要提留一定比例的存款,以保证储户提款,其余的存款才能用于放贷或投资,这部分存款叫银行准备金。
如果银行的存款准备金率为7%,就意味着银行每吸收100万元存款,要向央行缴存7万元的存款准备金,用于发放贷款的资金为93万元。
家庭和个人的现金准备率又是多少呢?
一般来说,以满足3-6个月支出的水平来准备就好了,如果上有老下有小,建议可以提为什么要最低准备至少3个月的支出费用呢?
因为一旦工作发生变动,等到要拿到新一份工资大概会有3个月的间隔。
用于现金规划的钱一定不能投资那些变现能力很差的理财产品,资金断裂也许不是你没钱,只是你的钱都进了变现能力差的账户。
信用卡可以不激活,但一定要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