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女儿学校开家长会,对我来说,那简直就是一场 “噩梦”。
女儿期中考试成绩不太理想,英语都没及格。成绩刚出来,中午她给我打电话,说老师在课堂上特别点了她的名。她求我一定要去参加家长会,说我平时比较冷静,不会像其他家长那样容易激动。可我这一次,也没那么淡定了。
从女儿刚上一年级起,我就没太重视家长群里的消息,为此班主任已经批评过我好多次。我每次都是嘴上答应着会改,可转头就忘了,根本没把这事儿放在心上。这次家长会上,老师看到我就皱起了眉头,当着家长的面就数落起来:“你一天到晚忙工作,孩子的学习和生活你到底有没有在管?女孩子的成长需要家长多用心,你倒好,每次说得漂亮,实际行动一点没有。再这样下去,你家孩子的前途都要被你耽误了。” 老师的话像一把把刀,扎得我心里生疼。我脸上虽然还努力保持着微笑,可那笑容比哭还难看,感觉自己就像个被展览的失败者。我偷偷看其他家长的表情,他们的眼神里有同情,有惊讶,更多的是一种审视,好像在说:“你这个家长怎么当的?” 那一刻,我真恨不得找个地缝钻进去。我好歹也是个家庭教育指导师、心理咨询师,还读过研究生,平时给别人讲教育头头是道,怎么轮到自己的孩子就搞成这样了呢?我想解释几句,可老师根本不给我机会,我只能闭嘴,心里满是无奈和委屈。
家长会 “社死” 瞬间
被老师这么一批评,我当时的心情那叫一个复杂。首先就是觉得特别丢脸,这么多家长看着呢,我成了反面教材。这其实就是一种 “面子心理” 在作祟,我们都很在意别人对自己的看法,尤其是在这种公开场合被批评,感觉自己的形象一下子全毁了。而且我之前一直觉得自己在教育方面挺有一套的,毕竟学了那么多专业知识,还有不错的学历背景,这时候突然被老师全盘否定,就产生了巨大的心理落差,这就是 “期望落差效应”。我原本期望老师能看到我在教育孩子上的一些努力,哪怕成绩不太好,可没想到老师只看到了表面的不足,这种落差让我一时难以接受。
问题出在哪?
等我从家长会的尴尬中缓过神来,我就开始反思,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
一方面,是我没有平衡好工作和家庭的关系。我在工作上投入了太多精力,总想着给孩子创造更好的物质条件,却忽略了孩子成长过程中最需要的陪伴和直接的教育引导。就像很多家长一样,以为赚钱就是对孩子最大的负责,其实大错特错。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尤其是在学习习惯养成、性格塑造的关键时期,非常需要家长在身边。
另一方面,我虽然有很多教育方面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但并没有很好地运用到自己孩子身上。我在给别人做家庭教育指导的时候,做的很好,可面对自己的孩子,并没有投入时间和精力,没有根据孩子的独特性格、学习风格去制定适合她的教育计划,而是总觉得有的是时间,明天也可以,结果一天天推下来,孩子转眼都该小学毕业啦。这就好比一个厨师,一手好厨艺,只在外面做饭,回到家中并没有把美味贡献给家人。
如何改变现状?
想清楚了问题所在,就得想办法解决。
我要主动和老师建立良好的沟通机制。经常和老师通电话,了解孩子在学校的详细情况,包括学习进度、课堂表现、和同学的相处情况等。同时,我也会把孩子在家的一些变化告诉老师,比如她最近对什么感兴趣,有没有遇到什么烦心事。这样一来,老师和我就能对孩子有更全面的了解,也能更好地制定教育策略。
重新规划我的时间,把家庭放在更重要的位置。减少一些不必要的加班和社交活动,每天晚上留出专门的时间陪孩子学习。在陪她学习的过程中,我不再是简单地监督,而是根据她的学习情况,用我所学的教育知识帮她制定学习计划。比如,我发现她英语单词记不住,就和她一起研究记忆方法,像制作单词卡片、玩单词接龙游戏等,让学习变得有趣起来。
调整自己的教育心态和方法。不再固执地坚持自己的想法,而是更多地尊重孩子的意见和感受。鼓励她表达自己的想法,无论是对学习还是对生活。如果她对某件事有不同的看法,要认真倾听,然后和她一起探讨利弊。就拿兴趣班来说,以前我都是按照自己的意愿给她报名,现在我会先让她自己选择,然后我再根据她的选择去了解相关的信息,帮她更好地学习。
家长会被点名批评虽然很尴尬、很痛苦,但也给我敲响了警钟。让我明白,在孩子的教育问题上,没有什么比亲身参与、用心陪伴更重要。希望我的经历能给其他家长一些启示,让大家都能在孩子的教育道路上少走弯路,和孩子一起成长进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