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读到何天爵[美]所著《真实的中国问题》第二章《中国人的性格》,文章有一处描写深入我心,引用如下:
总理大臣文祥(Went Hsiang)曾对一位急不可待的建议者评论说:“中国在准备好的时候就会修建铁路,一旦开始,这项工作将以震惊世界的迅捷速度完成”。
不想百年以后,中国的铁路发展确切的说是中国高铁正在以举世瞩目的中国速度在全国不断刷新历史。
别的不说,就从孙中山青年时萌发“铁路救国”思想,到任职“全国铁路督办”的初步尝试(大总统都不做了,当然也是无奈与妥协)来看,似乎中国人的铁路梦是一种传承式的情结。
实际上《真实的中国问题》中也提到,当年晚清不愿意修铁路,一是出于一种愤怒,这种愤怒来自于外国的欺骗——从当初承诺的修建一条畜力(也就是马拉的)铁路,到突然变成眼前的蒸汽机车,对于西方人诡计的愤慨在不断发酵;二是在低生产力的条件下,依靠劳动力养家糊口的老百姓害怕由于交通从传统模式(比如水路)转向铁路而造成他们失业以及因此产生的生计的减少。
顺带又查了一下文祥的资料。
文祥全名,瓜尔佳·文祥(1818年-1876年),瓜尔佳氏,名文祥,字博川,号文山,满洲正红旗人,世居盛京(今辽宁沈阳)。晚清名臣,“洋务运动”的主要参与者和领导人之一,曾参与辛酉政变。历经道光、咸丰、同治、光绪四朝,在外交、教育、练兵、海防、塞防等方面均有建树,尤其对同治年间政局产生重大影响 。他也是晚清最高领导层中首位提出吸取民主宪政制度的精神以改进本国的施政的人。
总而言之,是个鞠躬尽瘁的正面人物,基本上没有看到负面的评价。比较有意思的点,可能就是文祥是议定外国使者觐见礼节的中方代表之一,最后议定的结果是鞠躬次数定为五次。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