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俊科的脱贫故事
今年34岁的卫俊科,是万荣县在扶贫异地搬过程中脱颖而出的典型户。2016年到2018年前后,卫俊在帮扶干部的跟踪帮扶下,从在万荣县城摆夜市开始,发展到开面馆,很快成为了万荣县脍炙人口的“小个子面馆”,由于面食货真价实,经营有方,人气旺盛,年收入达到了50万元。脱贫后的卫俊科致富不忘党的恩情,积极回报社会,不但吸收贫困户在饭店打工挣钱,而且多次奉献爱心事业,打造出了一个贫困户在新时代旗帜下的靓丽品牌。
卫俊科是皇甫乡北吴村人。北吴村地处孤峰山脚下,自然条件十分艰苦。卫俊科12岁时候父亲病故,他与母亲以及一哥一妹相依为命。哥哥结婚搬出去后,他家中的房屋依然是四十多年前的土坯房,年久失修,破烂不堪。而他一家5口人凭9亩薄地,年收入不到10000元。2016年,万荣县全面进入扶贫攻坚冲刺阶段,县委书记杜中伟十分重视异地搬迁工作,多次要求县乡帮扶干部要脚踏实地,把移民搬迁精准到家,不能留下一家遗留户。这年,卫俊科和二十多户贫困户被纳入移民计划之中,每人享受移民补助资金25000元,卫俊科一家5人在2018年11月住进了114.8平米的皇甫乡移民住宅区。在卫俊科搬迁的过程中,帮扶他的县科教局干部李晓燕和其他帮扶干部的就帮他谋划脱贫门路,帮他在县城开始摆夜市,年收入达到了50000余元。但是摆夜市餐风露雨,又是只能经营春夏两季,不能固定经营,收入有限。于是2017年卫俊科又在帮扶干部的引导下,两次参加了县人社局组织的扶贫创业技能培训,拿到了烹饪专业合格证书。这年11月,帮扶干部帮助他贷回了50000元的小额产业扶贫款,于是卫俊科的“小个子面馆”就风生水起的干了起来。卫俊科为人纯朴厚道,饭店薄利多销,他的十几种面食和普通炒菜很受食客的青睐,“小个子面馆”的品牌很快的亮了起来。每天饭店门前车数马龙,店内座无虚席,三年时间就成为了万荣县城人所皆知的中小型饭店。卫俊科夫妻忙碌不过来,又雇佣了5名贫困户在店里打工,给她们的工资都高于县城其它饭店用工的身价。每人工资加奖金都在2400元以上。西村乡庄利村的贫困户张卫莉,三年来一直在小个子面馆打工,为家里脱贫做出了不小的贡献。2018年,张卫莉家也脱了贫。卫俊科出身贫困户,惺惺相惜的他,时刻心系贫困户,他饭店所用的食材,都选用的贫困户的农副产品,而且一律出的市场零售价,绝不压级压价,每年购买贫困户的蔬菜和水果价值达100万元以上。
卫俊科的小个子面馆账面流水年达到200多万元 。年收入达到了50多万元。2019年,彻底脱贫走向小康的卫俊科,为了女儿在县城上学方便,又在府园小区买了一套二手房,还花13万元买了一辆小车。致富后的卫俊科的境界在不断提升,他今年8月还申请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今年前季,万荣县有9名医护人员参加了武汉抗疫工作,这些医护人员回来解除观察后的第一时间,卫俊科就在饭店免费为他们设宴接风。随后又给他们赠送了爱心免费就餐卡,一年之内这9名抗疫英雄随时可以来小个子面馆免费就餐。同时,卫俊科还公开告知全县医护人员,来小个子面馆就餐享受八折优惠。
“羊有跪乳之恩,鸟有反哺之意”。卫俊科就是这样,从沾了异地搬迁政策的光,到兴了扶贫干部帮扶的利,再到他积极回报社会,完成了一个贫困户到脱贫明星的华丽转身。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