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没有过这样的体验?
某天看见镜中自己臃肿的身材,衣服穿在身上很吃紧,才意识到自己竟然胖了不少。心里暗下决心,我要开始减肥了。并做了运动与节食的计划。
然后开始执行。可没过3天,你的肚子在抗议,你的懒癌又犯了。于是给自己找了无数的理由,然后就没有然后了……你又沉浸在美食与懒觉之中。
某天浑浑噩噩的起床后,发现无所事事,无聊至极。才意识到自己居然对生活失去了目标,心里明明白白知道,这是缺乏认知导致的。
于是乎开始思索自己的未来……并设定了一些自己觉得有意义和价值的目标,并写下了计划,可没过3天,你又觉得这些东西短期内并不能给你带来什么改变,然后就没有然后了……你又回到了无所事事的状态。
某天与朋友或同事聊天,听别人说一些新名词和观点,居然对此知之甚少。才发觉你是多久没有看书学习了。
于是乎开始上亚马逊,当当,定了一堆的电子书,并写下了读书计划,可没过3天,发现你根本看不进去,不是看会就困了,就是有各种的其他信息吸引了你的注意力,3天连一章都没看完,然后就没有然后了……你又开始刷朋友圈,上淘宝,追美剧。
某天,在逛朋友圈时,才恍然发现朋友们不是升职就是加薪。自己却一点改变都没有。
于是下定决心要做出改变,大笔一挥写下了未来一年的计划,雄心壮志的要去实现。可没过3天,照旧睡过了头,下载的PPT课程与各种提升技能的资料依旧在电脑的某个文件夹,再没有去打开。
激情退去,生活回到原样。每一次尝试,你都更加努力,却莫名其妙地被狠狠地再拽回原地,每一次,你可能都有不同的借口来停止或者放弃——啊,最近好累;等工作轻松点吧;啊,最近身体不太舒服,等下次身体好点吧;下周我就开始;下个月我就开始……
现代人的生活状态每天都发生着不少的改变,于是,你也深深的知道,自己也必须改变,所以尝试过种种流行的改变方法:
早起、学专业知识、学一门新技能、看书、英语、减肥、冥想、健身……
开始时坚定的信念,与最终回到初始状态的强烈反差。让大多数的改变行动,最终变成了自我安慰的“良药”,当安慰作用达到之后,我们都倾向于懒懒地躺回沙发上继续做一个葛优躺。
我们的生命中,似乎缺乏支撑着我们能够持续向前,不断改变的源源不竭的动力。
当我们生活中某种部分让我们感到不舒服的时候,我们倾向于采取一些行动,而当这个不舒服减缓后,我们的行动也就停止下来。直到下一次不舒服继续产生,我们再次采取行动。我们来来回回,进进退退地在摆荡,却似乎总是在进行重复劳动。
怎么样改变现状让自己改变呢?
深入的思考你的目标,首先要酝酿一个美好的愿景。
这个改变一定是自己最迫切希望的,要足够美好,这样才可以给自己十足的动力。
例如:
我的英文水平已经能达到与歪果仁谈天说地的程度,看各种原版文献好无压力。
我的身材是周围人群里最棒的一个,在泳池的回头率比比基尼美女还高。
我通过知识的积累,能够看清商业的本质,把握了时代的脉搏,走向了财富自由之路。
…………
这个目标有时很笼统,有时又很明确。可能很清楚,也可能只是个模糊的概念,但这些都不重要。
我们在没有达成之前,你并不可能完全清楚所有的步骤。
就像河流,它在流淌之前只有一个目标,流进大海。但并不清楚它具体的路线一样。
随机应变成了你必须要掌握的能力,之前构想比较简单。没有关系,行动的过程中你会慢慢清楚你的每一步。
画家可能无法知道最后的画作回事什么样子,但他有够清楚的理念,而已让他在创作过程中不断调整,使最后的作品能够接近她的创作理念。
酝酿自己所想要的东西,起源于一分新奇与兴奋感。部分能量则来自于新活动的不寻常处。这样你的愿景就会变得有意义而且有趣多了。
你要清楚客观的了解自己现在的现状。
过于乐观或悲观是我们常犯的毛病。保持客观是所有伟人的共同特点。
在哲学里流行这样一个观念——那就是你无法绝对的客观。
我们不是伟人,但我们也必须学着客观。
客观观察事实的能力是必备的。
但客观又会让人觉得不舒适,有芒刺在背的感受。
人们一般下意识的去解决客观问题的方式是:采取行动以恢复均衡与舒适感。
采取什么行动呢?最常见的方法就是故意曲解事实、撒谎、自圆其说、不理不睬……
一旦你能学会认真的客观的看待问题,哪怕自己不舒服。你就会发展成驾驭事实的能力。
认清自己及现状只需要问如下几个问题:
"WHAT 什么?寻根问源
"WHEN 什么时候?设计出时间轴
"WHERE 在哪里?去哪里?位置,目标,距离。
"WHO ?谁,和谁,对于谁?
"WHY 为什么?
"HOW 怎样?
"HOW MUCH 怎样做?
是好是坏,你都必须了解自己与现实事情的进展状况。
拆分你的目标
如果人们的行动有明确的目标并能够不断将行动与目标加以对照的话,那么他们就清楚地知道自己与目标之间的距离,这样人们行动的动机就会得到维持和加强,就会自觉地克服一切困难,努力实现目标。
我遇到过许多人,他们内心虽有一张清晰的目标地图,但是因为面前有太长的路要走,有些无从着手,甚至望而生畏。因此,为了不让自己在忙碌中丧失信心,我们需要将目标分解,通过完成一个又一个的小目标来不断激励自己,将长距离划分为若干个距离段,逐一跨越。
1968年某天,罗伯·舒乐博士立志要在加州用玻璃建造一座水晶大教堂。他向着名的建筑设计师菲利普表达了自己的构思:“我要的不是一座普通的教堂,而是一座人间的伊甸园。”
菲利普问舒乐预算多少,舒乐博士坚定地对他说:“事实上,现在我一毛钱都没有,所以对我来说,100万美元和400万美元并没有区别。重要的是,这座教堂本身要具有足够的吸引力,吸引捐助者的到来。”
教堂最终敲定需要的预算是700万美元。这个数字不但超出了舒乐博士的承受能力,甚至也超出了他的想象范围,其他人也都对舒乐博士说“这似乎不可能”。
但舒乐博士却想出了一个化整为零的方法。他在一张纸上写着“700万美元”,然后在这个目标下面写道:
1.找1笔700万美元的捐款;
2.找7笔100万美元的捐款;
3.找14笔50万美元的捐款;
……
9.找700笔1万美元的捐款;
10.卖出教堂1万扇窗户的署名权,每扇700美元。
在这神奇的化整为零的方法作用下,舒乐博士历时一年多筹集到了足够的款项。据说,水晶大教堂最后耗资2000万美元,但是在舒乐博士将这宏伟的目标化整为零之后,奇迹般地募集了足够的资金,让这个大教堂成为了加州胜景。
这张目标地图原本令人望而生畏,似乎这是一个无论如何忙碌都无法企及的目标,但是化整为零之后,成为了一个又一个可实现的小目标。即使我们在追求目标的过程中遭受挫折,但是因为可以看到为了每个小目标而忙碌的回报,就使得自己能够不断应对压力和挑战。
大目标化小,每一小步化为具体,逐个单点爆破,这样会更有方向感,更有动力,更容易成功!
开始行动
所有的事物都是积累所获得的,想有所积累必须要践行。
而采取的行动可能有效也可能无效。
但无论是否有效、是否继续采行,则要决定于结果的当时变化所有的行动对最后的结果都有一定的帮助。
是不是有点茫然?这是因为达成目标本身就是学习的过程,学习后才知道何者有效何者无效。
成功者最重要技能之一就是试错,去试,才知道对错,然后评估自己的试验。
对自己的失败和错误缺乏包容就是阻碍自己的成长和进步。如果自己给自己灌输失败和错误是可耻的,那自己就会拒绝尝试,恐惧挑战,把一切失败和错误都关在门外的同时,也把真理关到门外。一个输不起的人如何能赢得起?人生多数的经验还是在失败和错误中学习和累积起来的,那是达到真理的必然环节。
当然,但并不是不断的试验与评估。那样会让你停滞不前的。
多次试验后,你应该会产生直觉,察觉到哪种行动最有效。
这时,我们可以发展出具相对经济效益的手段,但这通常需要一些时间。
换句话说,自己给自己试错的机会越多,就越有机会培养灵敏的直觉。
有些行动能助你直接达成目标,但多数不会。
达成的艺术就在与能够不断调整或修正你目前的进展。
许多人要求“一次就对”,甚至更惨——“尽善尽美”。
这种心态只会让你在调整过程中无所适从,非但不能充分利用当前的进展,有时还会在环境不利时让你兴起就此打住。
有些人主张以培养“决心和毅力”对付习惯性的放弃心理,但这种人为方式鲜少奏效。
若缺少调整行动的能力,决心与毅力不啻以卵击石。
当再一次碰壁后,最佳之路就是放弃。这就是人性,为什么要与人性做斗争?我们完全可以不用那么费力,就能做到。
习惯性的放弃使人觉得自己在个性上有缺失,但实情并非如此。
决心与毅力不是支撑你继续创造过程的力量,学习与调整才是。
此时因兴奋而产生的内心悸动已经消失,起而代之的是,你内化自己的创造目标,让它成为你的一部分。
于是你产生一股能量,支持你的试验与学习。
最初的美好愿景时期的兴奋莫名不在有,取而代之的是一股清新安静的圆熟力量,帮助你达成目标。
完成你的美好愿景
此阶段的能量类似于初想愿景的时期,但此时的能量是运用在越来越清晰可见的目标上。
此能量不但可用于完成原有目标,更可为下个愿景预作准备。
累计完成目标的动能。当你完成一个你的目标,美好的愿景以后,你会发现原来并不是那么难,原来你也可以完成,并不需要所谓的坚持与死扛着。
你也清楚的知道,这里面是有方法,有捷径可以走的。一旦你完成了一个目标,达成了一个愿景,那么此后的路会越来越好走。
其实就是这么简单,捷径并不是我们常识认为的那样,是一条直线,那并不符合自然的规律。
捷径就像是溪流淌入江河,最终汇入大海的路径一般,哪怕是人工引流也鲜见笔直。
许多人谈论成功,似乎都有一种“运气成分”的论调。
但对老手而言,习惯已养成,不断增加的动能才是成功的基础。
目标达成的过程不但是超越自我所需的可靠方法,还能为未来的更多次的目标达成埋下可靠的种子。
哪种人成功的几率较大?是老手还是新手?
不错,许多新人初试啼声就一鸣惊人。但这是例外,不是常规。
即使历史上最天赋异禀的莫扎特,也曾在音乐的领域中沉潜多年。
他三十多岁时的作品,就比十几二十岁时的作品成熟许多。写得越多,作品就越成熟。
经验的累积让他拥有了只有在不断达成目标的过程中才会产生的动能。
今日就着手于超越自我,你就越有可能达成十年后你想要的成果。
每一次新的自我超越,都会带来新的目标达成的经验与知识。
如此一来,你的构思和创造能力便自然而然与日俱增。
—THE END—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