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花夕拾》是七年级上册第一本必读书目。全书正文有十篇,前有小引,后有后记,是记录鲁迅青少年时期生活经历的散文集。老人教版把本书的阅读专题定为“温馨的回忆与理性的批判”,统编教材改为“消除与经典的隔膜”。说实话,用鲁迅的作品作为刚升入初中的孩子的必读书目,如果处理不好,不但不能激起学生的兴趣,反倒造出学生对整本书阅读的“隔膜”来。所以,共读《朝花夕拾》,教师需要精心制定阅读策略。
从阅读量来说,《朝花夕拾》是一篇篇的小文章。如果利用课堂时间让学生读的话,一节课可以读两篇。这样,两周内读完全书应该没有问题。如何引导学生读得有效读得深入,下面方法值得借鉴:
导读课:导读激趣,整合引读。
1.出示《朝花夕拾》各种版本的封面,出示名家评论,让学生共读。然后,教师导语:这本书里有这样一个寓言:……这本书里有这样一个传说:……这本书里有这样一个悬案:……
2.让学生翻看目录,浏览小引,说发现:这本书……
3.整合篇目,引导自主阅读。承接上一环节,过渡语:这本书里有作者青少年时期经历的趣事,难忘的人物。我们先来看看鲁迅先生的两位老师。学生阅读《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三味书屋”部分和《藤野先生》。引导学生阅读后填写阅读单:篇目梗概,人物与作者的关系,人物特点,两个人物的异同点。
这个课重在激趣,整体把握,教给方法。环节三是桥梁和支架,让学生学会使用阅读单,在阅读后能回想所读内容,比较相似人物,深化阅读印象。然后,以整合的思路,布置阅读任务:①读《五猖会》《无常》---童年看“戏”。②读《阿长与山海经》《琐记》---两个女性形象,两本影响深远的书。③《二十四孝图》《父亲的病》---“孝还是不孝”。④《狗·猫·鼠》《范爱农》--“正人君子”与“进步人士”。这样整合阅读,从一开始进行整本书阅读就在学生心里植入“比较”阅读法,让学生的阅读不散乱有思考。因其是散文集,更适合用以培养学生整合阅读的习惯,为以后整本书阅读的整合聚焦奠定思维基础。
推进课:分类整合,明晰写法。
学生读完全书,并填写阅读单,教师评价跟进。然后实施推进课。分三个步骤:1.列出十个篇目。自主分成两大类。畅谈分类理由。板写分类情况。这个环节重在检查阅读情况,并统整全书。
2.小组合作,评价诸多分类。教师引导明晰:以作者爱憎情感进行分类组合。指导学生填写完善阅读单。爱与怀念:《藤野先生》《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无常》《范爱农》《阿长与<山海经>》;憎与讽刺:《狗·猫·鼠》《二十四孝图》《无常》《琐记》《五猖会》《父亲的病》。阅读单内容可设置:主要人物、与作者关系、作者情感、主要事件与关键细节。
3.聚焦两个重要人物及细节:阿长、范爱农,出示相关文段,分析作者的情感变化,明晰一种重要的写法:欲扬先抑。并引导学生理解文章“理性的批判”。留作业:任选一个角度,撰写研究小论文。
汇报课:小组汇报,多样展示
这个课主要在课下活动,课堂展示的只是冰山一角。教师要在课下指导各小组长汇聚小组集体智慧,确定研究专题,选择展示形式,小组成员各有分工,全体参与。展示形式可以是手抄报加解说,可以是人物演读,可以是幻灯片展讲,可以是阅读小册子展示,可以是精彩片段组合朗诵等等。研究专题除了课本中提供的三个,还可以给学生下面内容供参考,或者学生自拟:鲁迅笔下的女性;鲁迅式批判;鲁迅的老师;鲁迅眼中的孝道等。
教师在各小组汇报会,要有精当的评价和补充,提升学生的认知。大力表扬学生的阅读成果,让学生在活动中有愉悦感和成就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