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生为本4

作者: 金卯刀8862 | 来源:发表于2019-09-19 22:50 被阅读0次

课堂的生成

樊相镇中心学校 刘卫东

大雪三日,为什么杭州能下雪?

为什么湖面没有结冰?

为什么要铺毡对坐?

张岱为什么更定(晚上八点)以后去看雪?

张岱为什么要去看雪?

舟子为什么喃喃曰“更有痴似相公者”?

为什么金陵人说“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舟中人两三粒而已,为什么是粒?

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为什么不能去掉与?

昨天和今天讲《湖心亭看雪》,在同学们借助工具书疏通文意之后,我叫他们提出来还有哪些不明白的地方,大家三言两语接二连三,我把这些问题依次写在黑板上。

去掉那些地理上的问题,我们要把课堂聚焦在语文上,不能种别人的田而荒自己的地。

西湖雪景少见,别有一番滋味,另有雅趣的人会把握这样难得的机会一饱眼福,张岱和金陵人都在寻找这样不同于往日的西湖雪景,毕竟淡妆浓抹总相宜。

然而,张岱的初心是想避开热闹的尘世,寻一方安静的天地,追忆自己梦中西湖的样子,所以更定以后才“独往湖心亭看雪”,舟子是不得已而往,张岱根本没有把舟子当作一路人,舟子更难理解张岱的孤独之心,按照常理舟子早就躺在热被窝里睡大觉了,“相公痴”这样的话从舟子凡夫俗子的嘴里说出来不足为奇。同时,金陵人只为赏月,与孤独的张岱有本质不同,故“强饮三大白而别”。

文言文有一个常见的语法现象,那就是经常省略量词,但《湖心亭看雪》为什么没有省略,反而着重强调呢?这些量词形容的事物越来越小,越来越模糊,并且同学们还提出来“上帝视角”这一个专业名词,这与他们玩游戏有关,但用在此时此地非常合适,这是回忆性散文,两三粒肯定包括张岱自己,他在用一个远镜头描绘一副水墨山水画,开启上帝视角是古人欣赏景物的常用方法,唯此,才能上升到天人合一的境界,张岱做到了,同学们也有了自己的理解。

“与”能不能去掉,有什么不同,经过反复朗读,同学们自己就可以回答这个问题,与和一是相照应的,不然会有割裂感。

清时,南京叫江宁而不叫金陵,张岱用金陵一词,表现的就是自己对旧时美好生活的回忆,所谓“西湖无日不入吾梦中”。《小石潭记》末段有云“曰恕己,曰奉壹”,张岱就如“奉壹”其名,侍奉一个君主,从一而终。

终其一篇,张岱是一个孤独的人,是一个能够天人合一的人,是一个从壹而终的人。所谓“一个世界的热闹,一个人的梦”。

此课,问题学生生成,又自主解答。

此课,大快人心。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以生为本4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nfldu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