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三毛的书,时而捧腹大笑,转而热泪盈眶。我常常会想,到底爱她什么呢?
桂文亚老师在《三毛——异乡的赌徒》中写三毛曾对她说:“你的失败,比你的成功,对你更有用!我之所以写作,也只是有感而发。我的文章,也就是我的生活,我最坚持的一点是我不能放弃赤子之心。”
是了,我最热爱,最不忍的,就是她的决不放弃的赤子之心,融化为她的正义与不屈,用来抵挡一切疼痛与黑暗。
1
三毛本名陈懋平,3岁时,她觉得“懋”字难写,要改为陈平,后来又起了个英文名Echo,源于希腊神话中的森林女神,有回响和共鸣的含义。从名字上就可以看出,三毛一直都有从心的冲动。
“我有一天长大了,希望做一个拾破烂的人,因为这种职业,不但可以呼吸新鲜的空气,同时又可以大街小巷的游走玩耍,一面工作一面游戏,自由快乐得如同天上的飞鸟。”
小学时,三毛在作文中这样写过理想,老师被气得拍桌子、丢黑板擦。无奈,最后只好修改成想当医生,才被放回家。虽然小三毛的作文非常优秀,但老师还是希望从价值观上引导三毛。学习是为了什么,不可能是拾破烂嘛。老师一定想不到,这个小孩,以后会跑到撒哈拉沙漠里去拾荒。
中学时,发生了一件让三毛绝望的事情。三毛数学成绩很差,但记性好,背了课后题,考了满分。老师怀疑她作弊,她反驳道:“作弊,对我来说是不可能的,就算你是老师,也不能这样侮辱我。”
这个心胸狭隘的老师,不惜自己作弊,也要打击一个孩子的尊严。他用难度较大的数学题目叫三毛作答,然后当着全班的同学用毛笔,在她的眼睛周围画了两个代表零蛋的大圈,墨水顺着脸颊流进了嘴里。
那时候的三毛,还不知道怎样和学校的权威斗争。敏感孤僻的小姑娘,心理出现极大障碍,频频晕倒。她开始厌恶课堂,经常逃学到墓地里看小说,能够自由读书的地方,就不可怕。
后来,自闭抑郁的三毛,只能休学在家。还好,顾福生走进了她的世界,那个温柔且能够理解三毛的人。他教艺术,也教人生,还帮助三毛在《现代文学》上发表了文章,三毛终于明朗起来。
青春本该是春日的阳光,温暖清丽。三毛却遭遇了瓢泼大雨,狠狠翻了跟头,踉踉跄跄努力了多年,才站稳了脚跟。
2
三毛自己的流浪,是从24岁开始的。颠沛流离,却始终保持坚毅的心。《人世间》里的周蓉评价自己吃不了精神上的苦,三毛又何尝不是。
初尝爱恋的年轻人,往往不得不咽下苦涩。倔强的三毛,是更加决绝的。
在文化大学哲学系做选读生时,三毛爱上了戏剧系的学长舒凡,忍不住主动出击。虽然相爱,但一个理性如水,一个热情似火。在求婚被拒后,三毛远赴西班牙马德里求学,开始了她的流浪之旅。
旅途中,最美好的事情,莫过于遇到了荷西。
一个圣诞夜,三毛参加聚会,在楼梯里遇到正在下楼的荷西,一个俊朗的阳光少年。缘由和归途都不用问,两个人成为了很好的朋友。一起在大雪中嬉戏,在旧货市场里游荡。
那时的荷西,只是个高中的学生,对三毛,却是率性赤诚。他努力积攒自己微薄的生活费,等到累积了十四西币,便跑去邀请三毛去看一场电影。
有一天,天气很冷。他们坐在街上的板凳上,冻得像乞丐一样。荷西很认真地表白:“再等我六年,让我四年念大学,二年服兵役,六年以后我们可以结婚了。”
对待爱情,三毛是热情的。但对待天真的荷西,她是谨慎的。两个人差了8岁,有着完全不同的人生轨迹,现在只是短暂的缘分,又何必执著。其实,荷西早已把心交了出去。
在学业上,三毛一直有自己的想法。为了西柏林自由大学的学习机会,要先去歌德学习德语。
每日的课业需要花十几个小时,睡眠时间十分匮乏。她在零下十九度的冰天雪地中,连一双完整的棉鞋也没有。那个冬天,三毛踩着冻疮,踏着被雪水浸透的旧鞋,匆匆走过西柏林的深夜。
做自己选择的事情,就要有勇气承担,并拼尽全力。这是三毛对自我人生负责的态度。
3
三毛与撒哈拉,让我觉得,前世今生,也许是存在的。关于爱情,关于故土。
29岁的三毛,经历了一次大的劫难。即将与她走入婚姻殿堂的爱人,忽然心脏病发作离开了。三毛悲恸弃世,吞下了大量安眠药,被抢救了过来。还好,荷西回来了。
“你那时为什么不要我?如果那时候你坚持要我的话,我还是一个好好的人,今天回来,心已经碎了。”
“这边还有一颗,是黄金做的,把你那颗拿过来,我们交换一下吧!”
这是愿意把心送出的男孩。这样浪漫动人的情节,我只在红楼宝黛两玉间见过。
三毛是把撒哈拉沙漠当成前世故乡的,荷西是热爱海的。但荷西申请了撒哈拉磷矿公司的工作,提前到达沙漠,把家安顿好了。
与荷西在一起的六年多,虽然饱受酷烈环境的折磨,但三毛却在沙漠中恣意潇洒,写出了一篇篇撒哈拉的故事,如油画般色彩浓烈。
他们有着简单而不俗的婚礼。荷西在烈日下奔走,找来了最全的一副骆驼头骨,作为结婚礼物,三毛觉得这是世界上最豪华的心意。和灵魂的触及相比,物质和形式,又有多大的意义呢?
荷西有时间就会带着三毛,去探寻沙漠深处的秘密。有一回,太阳已经偏西了,两个人还要开一百多公里的车,去有小乌龟和贝壳化石的地方。荷西不小心踏入泥沼,差点被冻死。孤立无援的三毛还遇上了三个沙漠强盗。智慧勇敢的三毛摆脱了坏人之后,用后座坐垫、备胎、自己身上的长裙,把荷西拉了上来。
“三毛,还要化石么?“要,你呢?”“我更要了。”不管如何,三毛都爱沙漠,认为这里是世界上最美丽的地方。面对巨大的文化差异,她学会了融入和包容,变得愈加淡泊、乐观。
面对悲苦、不平等,她总怀揣着侠客心肠。于是,那些邻居可以无所顾忌地借她的东西,哑奴得到了她真心的尊重和帮助。处于政治旋涡的巴西里、奥菲鲁阿、沙伊达,最终被虐杀,三毛为之魂断泪碎。
如果不是沙漠的动乱,也许三毛会把根扎得更深,长成更美丽的沙漠花朵。如果荷西没有早早逝去,三毛不必再孤单漂泊。
4
三毛36岁时,荷西工作时遭遇意外,被大海吞噬。三毛的热情与生机,似乎也消散了大半。
她去中南美旅行,写出了《万水千山走遍》。改不掉的,还是喜欢走进底层大众的世界里,看最真实的异域风情。文字错落间,多了些冷静苍凉,有“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的凄冷。这是一场疗愈之旅,也许,总可以再活一种人生。
在博物馆里,导游介绍了古时的各种神位,她偏偏对自杀神感兴趣。几乎所有的宗教都认为自杀是罪过,只在墨西哥遇到了这个小神,给了人类最大的尊重和意志自由。
如果有一种神,能够允许主动离世。多年后,48岁的三毛是否终于得到了允许呢?到了正确的时点,能够得到父母亲友的理解,自由地奔向另一个世界。
独身的三毛,很忙碌。要写书,要演讲,要写歌词,还开始了《滚滚红尘》的剧本创作。我总觉得她是在寻求。寻求活着的体验和意义,发挥所有的潜能,把此生过得没有遗憾。
有人说,三毛是因为《滚滚红尘》未获最佳编剧奖而自杀,也有传言,她是为了“西部歌王”王洛宾而绝望。虽然逝者已逝,但我相信真正活过的三毛,从未把名利放在眼里,也不会再为了错付的情感孤注一掷。
也许她终于听到了荷西的召唤,也许她真的累了,此生已足够。
三毛曾说她喜欢所有的花,五颜六色,有淡雅,有艳丽,有的则长得比较踏实。而她不爱局限的花圃,而爱生命随着季节生长,灿烂和必然的凋谢。如果硬要选,她喜欢白色的花,其中最爱野姜花以及百合花,百合还要是长梗的。
(作者:石头)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