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小时候是吃饺子的日子。那时候家里穷,一年到头吃不了几次肉,自然也吃不到饺子。现在,冬至是祭祖的日子。其实,以前也祭祖,父亲常说,冬至要请祖宗回家吃餐饭,暖暖的一餐,告慰祖宗。
现在,只有想吃随时都可以包饺子,也可以下馆子,专门吃饺子。但是,冬至夜祭拜先人也就是必须的。我们姐妹常年在外读书工作,祭祖都是父辈的事。父亲从来没什么。自然我们也就没有祭祖的概念。
去年春天公公病逝,婆婆是个讲习俗的老太太,一套一套的。为了让她老人家开心顺心,我和先生一趟趟回老家“办事”。自然也就有了冬至回乡祭祖的概念。当然,婆婆也知道我们上班忙,不容易请假,所以她呀只是一次次早早的提醒暗示我们冬至快到了,希望我们能回趟老家。说实在的,如果只是为了习俗,为了顾及婆婆在村里人眼里的面子,我和先生还真不想回。真心是为了回去看看老人,周末回就回一趟老家吧!陪陪父母,说说话,给他们带点东西回去,衣服鞋子带回去一点,老人家舍不得花钱。
子女回家,老人们总是开心的,忙碌的。父亲总是一早就去镇上,乘坐最早的一趟车到镇上,买牛肉,买鱼,卖千张豆腐。父亲自己喜欢吃牛肉、鱼和千张豆腐,所以每次我回去,他都亲自准备这些,下厨做菜。每次都是一桌好菜,忙碌张罗一早晨。终于搞定,他就拿出自己酿的米酒,满满一碗,招呼我和先生赶紧吃,多吃一点。吃完了,还有把剩余的让我打包带着路上吃。母亲每次都把我的包包塞得满满的,这个那个,希望我多带一点。每次都打包小包的,总说客气的话,说没好东西给我吃,还说我每次都匆匆忙忙,没时间在家里住一晚,不陪她几天。也是事实,每次匆匆忙忙,吃个中饭就走,没陪他们几天。
也许,也许今年过年前能回家住一两天,争取一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