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日与学生一起学习《林黛玉进贾府》。
开篇写到:“林黛玉常听得母亲说过,他外祖母家与别家不同”。由此这一句,激发了我和学生一起找“不同”的想法。
我们便一边找,一边体会这其中的“不同”,由此我们的这一节课便有了不同。
我一直在想,一个人成长生活的环境对其真的是至关重要。原生态家庭的影响或许真正超过了我们的体会。
课文中,通过林黛玉的一双慧眼,把小说展现的环境一层层铺陈开来。
我们惊叹于大师的笔触。我先找了一节,和大家分享品读。
先是林黛玉在轿子中看见的景象“自上了轿,进入城中,从纱窗向外瞧了一瞧,其街市之繁华,人烟之阜盛,自与别处不同。”贾府黄金地段,房价估计也是居高不下。
“又行了半日,忽见街北蹲着两个大石狮子,三间兽头大门,门前列坐着十来个华冠丽服之人。正门却不开,只有东西两角门有人出入。正门之上有一匾,匾上大书"敕造宁国府"五个大字。”
呵呵,好家伙,连续用了四个“大”字,气势宏伟便呼之欲出了。“大石狮子”“兽头大门”已足够显豁气派,更遑论“大书"敕造宁国府五个大字”,这岂能是平常达官贵族家所能拥有的?一段看似平淡不惊的描写,却把贾府声势赫赫的豪门贵族位置写尽。

然后,同学们也开始忙碌起来了。
A同学找到了贾母住处的不同。“林黛玉扶着婆子的手,进了垂花门,两边是抄手游廊,当中是穿堂,当地放着一个紫檀架子大理石的大插屏。转过插屏,小小的三间厅,厅后就是后面的正房大院。正面五间上房,皆雕梁画栋,两边穿山游廊厢房,挂着各色鹦鹉、画眉等鸟雀。”从这里可以看出贾府布局的巧妙,非常讲究,一看就是大户人家,有一种侯门深似海的感觉。
B同学找“进入三层仪门,果见正房厢庑游廊,悉皆小巧别致,不似方才那边轩峻壮丽;且院中随处之树木山石皆在。”她接着说:“这里是大舅舅贾赦的住处。他的住处比较偏一点,但很精致小巧,环境很不错的样子。”
“那从他的住处你可以判断出贾赦是个什么样的人吗?或者他在贾府的地位怎样?”当学生找到这里时,我忍不住提醒了一句。
一石激起千层浪。
C“贾赦地位不如弟弟贾政,他住的地方是从贾政那里隔断的。”
D“贾赦一看就不受贾母待见,估计贾母偏心小儿子。或者他就想离开母亲远一点,就选择一个有层层小门的院落住着,不受约束。”
E“贾赦是个好色的人。”同学们笑了起来。
从“早有许多盛妆丽服之姬妾丫鬟迎着”可以看出来。他的仆人与别的仆人不同,显得更加妖艳,从这里可以看出主人的品味。
“他家的仆人与谁家的仆人不同?我们能不能举个例子吗,在文章中找一找?”

学生很快就找到了贾政的住处。“穿过一个东西的穿堂,向南大厅之后,仪门内大院落,上面五间大正房,两边厢房鹿顶耳房钻山,四通八达,轩昂壮丽,比贾母处不同。黛玉便知这方是正经正内室,一条大甬路,直接出大门的。进入堂屋中,抬头迎面先看见一个赤金九龙青地大匾,匾上写着斗大的三个大字,是"荣禧堂",后有一行小字:"某年月日,书赐荣国公贾源"……”。
从这一段中,可以看见贾政在家的地位高,他们贾家地位显赫。
“大家看看作者在写贾政住处‘比贾母处不同’”。那我们能不能对比一下,请大家找找关键词?”我继续启发道。
有学生很快就找到了。
F“贾政的住处是‘轩昂壮丽’,贾母的住处是‘轩俊壮丽’”。

“真是火眼金睛啊,那么我们看看这两个字有什么不同,从而我们能看到什么?”
G“ ‘轩昂壮丽’更见气度不凡,精神饱满,体现了贾政作为读书人在家族中的地位;贾母是老太君,住的院子高大宽敞,宏大美丽,这与她是一家之主这一身份有关。”
H“贾政住处,还可以看出他是一个有品位的人,屋内的陈设比较精致,都是些古玩字画,所以他应该是喜欢读书的人,才要逼迫儿子宝玉读书。”
铃铃铃,下课了……
没有来得及总结,但我以为并不重要了。
一堂小课有些感慨,以此记之。这或许也是这节课的“不同”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