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早上发生的一件小事让我再次感受到了惯性的巨大力量。因为习惯了每天通勤的地铁出发点,结果去别的地方时也是先从这里出发,绕了几次远才猛然发现只要改变起点就可以有更近便的选择。可就因为惯性使然,一切成了“自动化默认”模式,懒得再去确认出行路线,不知道因此白跑过多少远路。
过分依赖惯性,依赖自动化的默认模式,可能存在于很多方面。比如思维方式,比如人际交往方式,比如生活和工作方式。
昨晚老公说了一句很噎人的话,一瞬间我无言以对,喉咙像被堵住一样,失望和难过涌上心头。但到今天还没有跟老公表达自己的不满——因为早上出门早,后来老公发消息说老二闹,自己似乎不好意思再去算昨天的账。
可昨天的那份不舒服,的的确确让我看到自己还在延续从小形成的在人际压力情境中的“默认”应对方式——忍受,带好讨好和压抑的无声应对,连抗议都不去表达。此刻再去回看,当时我面前的仿佛不是老公,而是幼年时站在面前指责自己的妈妈。
想到学生来咨询,帮她看到自己面对压力的方式是指责和逃避,还向她示范更灵活的应对方式,比如可以更轻松一点啊,更幽默一点儿。现在看来,还是着急了。因为惯性推动下的反应模式,绝对是“自动化”到来不及觉察的。
那就慢慢来吧!就像安抚学生时说的一样,觉察就很重要,产生改变的想法就很重要。觉察自己那一刻的情绪,觉察那个还是孩童的自己。慢慢站起来,尝试用新的方式来应对来自其他缺少自我觉察的、自动运行的个体的考验。
结束语:惯性的力量如此巨大,以至于我们习焉不察。惯性行为可能已经不再是我们的最优选项,但我们却依然还用它来保护自己。去觉察,看到自己的惯性反应,看到自己为此受累,看到他人为此受伤。一次次觉察,一点点改变。不是为了改变,是为了让自己和周围的人,拥有更舒展的感受。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