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过《美食治愈人生》,写过《食物的隐喻》,写过《观园》。很小的时候,便喜欢苏轼的《赤壁赋》,喜欢袁枚的《随园食单》,喜欢范蠡和李叔同,喜欢到处走到处吃。一晃,几十年都过去了。
几十年,足以让人对一切都不再觉到新鲜,也对一切,都不再觉到奇怪。宇宙,世界,国家,人类,量子……不完备,无法穷尽,简直连思维方式都颠覆了几次。
逢人不说人间事,便是人间无事人。活久了,真的也就什么都不想说了。几十年说长不长,说短不短,飞很远,再飞回来,会发现,什么都变了,又什么都没变。
互联网飞速发展,经济大势周而复始,各国局势跌宕起伏,身边的人缓慢老去。然而却又发现,意定监护,遗赠扶养协议,安宁疗护(临终关怀),生前预嘱,安乐死……仍旧不属于脚下的一方土地。当绝大部分人还分不清肉体,精神,灵魂是有所区别的时候……时间其实是静止的。
似乎一切都没有变得更好。其实这并不奇怪。打开的东西被强行关上了,生存压力更大,进而导致立场取代了道理……其实早已疑心“道理”,毕竟发言的人也并不可靠——有时为了肉体,叙述者也不得不出卖些什么吧。
你当然可以不信这些叙述者,更不该信总统和上帝,但你可以坚定的相信一颗土豆,一个鸡蛋,完全不必怀疑。
开始需要一直吃,吃久了便会尝试做,做久了会掌握规律,由此继续精进,便幻化出更多组合,直至可以自由发挥。这过程刚好需要几十年……做一件事,让它成为自己的一部分,真的需要几十年。
似乎真的成为了那些喜欢的人,走到了他们的心里……每个人喜欢的东西,或许,总是与自己有几分相似的。转了一圈儿,我仍旧是最初的自己,Pls版。努力平衡着“想做”和“该做”的事,努力在存在和虚无中保有那份深情。
说回做饭。最大的不同就是大部分日常的东西,连菜谱儿都不需要了。随意组合着食材,火候儿,调味儿,摆盘儿,随意的想象,也真的不喜欢出去吃东西了,除非是特别麻烦的菜……因为觉得自己做的更好吃。
炒过太多ABCDEFG组合之后,AB或ABC组合已经完全失去了吸引力。偶尔翻蓝带食谱儿,计划买个世界排名第一的厨师机,又在阳台种了辣椒。咖啡和茶研究过了,中西餐,中西甜点,烘焙,礼仪,餐厅装潢,也翻了很多,酒类没太研究,但搭配是知道的。这样一看,所有系统的学习都是相似的,并且这些东西,比法律和医学更有确定性……糖,蛋白质,淀粉,维生素等的组合,是宇宙和大自然的馈赠。并且最重要的是,法律和医学难免将人分了三六九等,但食物不会分。
所以他们后来为什么都去做饭了呢?我想此刻的我是很清楚的。或许这是唯一既符合灵魂精神对真理的追求,又符合肉体对人性的追求的事情吧。
政治,商业,文化……走遍千山万水,终要九九归一。这些人的“归”,或许有人觉得是无奈之选……但个人觉得真心不是——人,可能得不到想要的东西,但永远,得不到不想要的东西。也就是说,人最终还是会成为自己……这个由基因和环境组合而成,连自己都不清楚为什么会是这样的自己。
“庐山烟雨浙江潮”——早早懂了,其实,可做的事情更多,快乐也会更多。
一定要坚持哦,无论这坚持是什么,一定要喜欢哦,无论谁跟你说什么——都别放弃,都有意义。
言尽于此……搞不好哪天真成了,喜欢的那些人呢——成了喜欢的自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