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新闻上开始鼓励地摊经济,娃就开始念叨他也要去摆摊,尤其是看到暑假刚开始,就有同学摆上卖发卡的摊儿,娃的愿望就更强烈了,有时候,他会想他的旧衣服旧玩具可不可以卖,还有他不看的旧报和杂志可不可以卖,然后还有书,他看看这本,看看那本,又不舍得。于是,我说等地里的葡萄熟了,他可以摆摊卖葡萄呀。
于是就天天盼着葡萄熟,今天雨水多,葡萄熟得晚,娃就象那只蜗牛的盼。
立秋前一周,夏黑葡萄成熟,没有着色剂、催熟剂,夏黑的成熟期离秋天成熟的巨峰很近,是个尴尬的时差,每年都是靠了朋友们的订单,勉强采摘完毕。
爸爸让工人把葡萄采摘装箱,娃就兴奋地去搬运了。出摊前,他问了葡萄的定价,然后又问葡萄怎么介绍,非常认真。
摊点就在小区大门口,晚上八点半,似乎有点迟。摊对面是个理发店,灯光照着葡萄摊。站在摊前,娃明显有点不自在起来,站哪合适?什么姿势?手放在哪里?好像都是个问题。
眼睛望着人流,娃就开始吆喝:“句容丁庄葡萄,不甜不要钱,一箱35元,二箱30元”。边上卖鸡蛋的大爷乐了,“小伙子,二箱30元,那一箱太贵了吧?” “一箱35元,两箱每箱30元。”将上四年级的娃,数学不弱。 于是绕口令般的吆喝开始了“瞧一瞧,看一看咧,句容丁庄葡萄,不甜不要钱,一箱35元,二箱每箱30元,对,二箱每箱30元……”
“王翊珉,王!”是娃的同学武睿涵。“我卖葡萄呢,我家的葡萄特别甜,你要不要尝尝?”娃丝毫没有害羞,热情的招呼起来。“好吃!”同学赞道。“句容本地葡萄,新鲜采摘……”娃吆喝得顺溜起来,因为同学的肯定和鼓励更加的有信心了。于是,娃的同学成了第一单成交的顾客。
第二位顾客,是一位年轻的爸爸,牵着一个小男孩,背着书包,看起来像是幼儿园的娃娃。“你看,哥哥多能干啊,尝尝葡萄甜不甜,我们买一箱好不好?”想起几年前,我和娃也这样路过一位男孩的书摊,选了心爱的书,就在眼前那么熟悉。
娃开始非常投入地当好摊主,眼睛望着人流,一会儿说,你看那家超市,人们都被超市吸引走了;我们摆的摊儿位置不好呀,应该上万达那里去,那里人多;你看红绿还有三十几秒,下一波顾客就要到了……
一位年经的小伙子,这个点儿应该是才下班,从超市出来,拎着饮料和食品。
“葡萄怎么卖啊?小伙子”。“
哦,那我合租一个人住,吃不了一箱,我可以买一串吗?”
“可以。”娃爽快地答应了。
“一串15元。” 没有秤,娃快速地换算起来。
小伙子告诉娃,他小的时候,也曾经和娃一样,也摆过摊,看到娃,就好像看到了那时候的自己,所以就想着一定要买葡萄,支持娃。
九点多,忽然下起雨来,娃的葡萄摊匆匆收起。雨中,娃快乐地跑着,笑着。学习,有的时候不仅仅在课堂,还有许多许多的角落,并且是完全沉浸,知与行,再行与知,不断的磨合,然后找到那个最快乐的自己,释放。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