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有三个孩子,老大儿子,还有两个女儿。我的大女儿在学校,老师一直说她听话,乖巧,可是每当我听到这些却非常难过!
听话乖巧的孩子,真的是好孩子吗?因为内心细腻敏感的孩子心里知道:自己表现得“乖”,大人老师就会高兴,自己听老师的话、察看老师的脸色行事,老师就会喜欢自己,夸自己“懂事”。所以为了得到大人老师们的喜爱和表扬,为了少受到处罚和责骂,孩子们渐渐学会了将自己真正的感受压抑到了一边,努力做出那个“乖”的模样让自己讨人喜欢。
表面来看,安静懂事的孩子仿佛不需要人过多的关注,但试想谁不想被别人重视呢?尤其对于内心敏感、心里话无处排解的懂事孩子。越是这样的孩子,越是在意被所有人忽视。
长此以往,如果父母还以孩子安静、懂事,从不与他们沟通交流,不鼓励他们表达内心真正的感受。很容易让孩子变成“讨好型人格”。
但是为了博得大人的喜爱,情愿压抑自己真实的天性,这种伪装起来的“乖”孩子,有什么用呢?我们所生活的时代已经不同了。
行为的目的,要比行为本身更重要!
如果仅仅是为了别人的赞同去做个乖孩子,那孩子在这个过程中始终不会真正开心。只有孩子意识到这样做有价值,主动想去做得更好,他才会获得真正的快乐。所以,千万别再整天给孩子戴上“乖孩子”这个紧箍咒了。因为这种不走心的说法,是对孩子的不负责任!
孩子是不是你嘴中的乖孩子真的不重要,重要的是怎样让孩子的好行为越来越多。比如,家长要多去鼓励孩子具体的好行为。家长鼓励孩子,首先要鼓励到点儿上,而不是凭借你的个人喜好乱说。永远呆在大人身边,不乱动乱跑。那不叫乖孩子而是木头人。在安全合理的范围内,允许孩子去自由探索,去发现,才是好的行为。当孩子自己把房间整理干净了,爸妈应该鼓励的是:你把书和玩具都收拾好了,让房间变得干净整齐,你做得很好。当孩子帮你提东西了,爸妈应该鼓励的是:你会帮爸爸妈妈做事情了,我们轻松多了,你做得很好。
这种被鼓励的具体的好行为,因为得到肯定和关注,才会被孩子继续发扬光大。而不是什么事情,都是夸赞,你真是个乖孩子。
如果你有一个“乖孩子”,那么从现在开始,你就要慢慢放松对他的要求。你有责任让孩子们知道,他们不必始终都是“乖孩子”,也不必掩藏自己的错误,担心自己让你失望。
一个坏行为,并不意味着孩子就是坏孩子。
一个乖行为,也不代表孩子就是个乖孩子。
健康的自尊和自信才是孩子成长中的最最重要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