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吒之魔童降世》很好看,一位豆瓣网友更是激动地说“都给老子去看!”
但在观看之初,我却并不太待见里面的哪吒形象。心想哪咤那张脸能设计得不那么凶吗?就不能萌一点、可爱一点么?只是看到后来,哪吒那张痞性恶少的脸在我眼中,却愈加英气逼人,光彩夺目,燃破天际,让人久久仰望。
海滩上,哪咤跟敖丙提起要踢毽子。我又想,导演你没镜头拍了!只好拍海滩上踢毽子?却不成想,被命运绑在一起的两个孤独冤家,在海滩上把踢毽子踢成了一幅唯美的图画,踢成了一曲动人的绝唱。那两个孤独少年,在海滩嬉戏的笑声中,突围绝望。
我以前就说过,看电影我喜欢看真人版,对动画片不太感冒,对国产动画片更是提不起精神。然而,这种刻板的印象,分别被2017年的《寻梦环游记》和今天的《哪吒之魔童降世》打破。《哪吒》 把古代神话故事和现代网络语境相熔合,用一个不甘成见、不服命运的故事告诉我们:原来,脱胎换骨,突破成见,很可能是要用命去改变的。
而两个看似冲突的理念,却在哪吒身上得到了完美的统一,也让观众热血不已:这世间固有的恶意,你是无法改变的;然而成佛成魔,却在你的一念之间!有一个强悍的逻辑在这里。
敖丙说:别挣扎了,这是命运的安排。哪吒说:去他个鸟命!我命由我不由天,是魔是仙,我自己决定!
这段话说得端的是荡气回肠,英雄苍凉!
敖丙温润如玉,谦谦君子,可也差一点成了活埋陈塘关百姓的那个人。在哪吒的助力下,他才终于拼死戳破那个强大无比的成见怪圈。外貌、出身,是一个有形的怪圈,它们就像你的皮肤,你不锥心痛骨,不鲜血淋漓,不拼力去搏,如何走出?
这里的哪吒已经不是以前的哪吒,这里的李靖也已经不是以前的李靖,这里的敖丙也已经不是以前的敖丙,他们和以前封神演义的形象虽有形似,但个体形象发生了太多的改变。哪吒主要不是通过外力来完成自我人格的成熟,而是通过自我救赎最终做成了自己想要的那个“我”。
哪吒是如此,现实中,谁又不是如此?做自我从来就比不做自我更难。哪吒一副满不正经的样子里面,有过多少的心酸与委屈。那一脸渣渣的痞子样,在毁天灭地的逆天气势中,让你禁不住热血沸腾。他命中注定丧得要死,最后却反手逆天改命,让大家燃得要死。而哪吒之所以让你热血,把你点燃,是因为他内心的剧烈挣扎,给我们带来无以复加的冲击感。
我本天真,你们却叫我妖怪!我替你们除妖,你们却说我害人!就因为我一生下来就天生异相,你们就骂我,赶我,打我?
哪吒的反社会人格(魔)和英雄人格(佛),在摇摆之间,在他父母的大爱感动和自身的向善心念中,终于完成了自我救赎。
这不仅是哪吒的自我救赎,也是整个社会(陈塘关百姓)的自我救赎。在善与恶的较量与选择中,无人能置身事外。换句话说,每个人为自己的命运而挣扎是注定的;让恶念还是善念做主是由你自己来决定的。但你必须选择。
陈塘关百姓,是谁?是我们周遭的环境,是我们呼吸的空气,是善良、愚昧、偏见、守旧、传统,是所有人,包括我们自己。这世上无一人相同。我们在突破自己的同时,也是在突破各种框架,各种秩序,注定要碰得头破血流。可哪吒告诉你,这样的血,值得流。
看到李靖为保住亲儿,偷偷把天雷引到自己身上,宁愿用自己的一条命换”吒儿”的一条命时,我不禁泪目。此时坐身边的妻说:“有没有餐巾纸?”我忙低头找餐巾纸。
影毕我对妻感叹:以后看电影前,最好先做做功课,研究好电影的调性;如果这部电影有可能感人落泪的,自己预备好餐巾纸先。你说人家正入境,正泪眼相看,你来一句“有没有餐巾纸?”把人突然强行拉出动人意境,并于影院黑暗中,悉悉索索急急如律令摸纸巾;此时泪刚涌出,却被急刹;这个不太地道啊,这不影响人泪腺的正常功能么?儿子表示同意我的说法。妻只笑不语。
这一部动画片,完全颠覆了我对国产动画产业的印象。不是说这部电影没缺点,而是瑕不掩瑜,太强了!
其实,我们不少人对国产动画片的一贯看法,未必和陈塘关百姓的偏见就不是一回事。而打破偏见的杀手锏,从来都是拼了命做出自己,让人看到:你,真的与众不同;你,是你自己!
这一点,哪吒做到了,电影本身的制作也做到了!
所以,还不快去看《哪吒之魔童降世》?看完了留言说说你的感受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