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前的田野空旷而又辽阔,麦苗的新绿铺展到天边,一片生机盎然的景象。若在往日,这季节特有的景色定会吸引我细细观赏,但此时不行,满脑子都是关于给那个孩子送教的情景。
“老师,孩子退步了啊,生活又不能自理了。这次去上海儿童医院,医生说常年西药的副作用,孩子又加了两种病,没办法了啊,只能养着……”年轻的母亲满脸的绝望。孩子半躺在沙发上,突然叫起来,要站,但挣扎了几下都没有站起来。
我想安慰她,可说出来的话语自己都觉得苍白无力。在权威的结论面前,这已是无法改变的现实,她没有了希望,只有本能的母爱,我最好的做法也许只有听她倾诉,陪她先难过一下,让她的情感获得宣泄。
这是第一次送教的情景。
第二次,她不在家,只有老人和孩子,老人不住说:“多好的孩子,咋就这样了呢?咋就这样了呢……”那孩子赤着下身跑了出来,追过去抱他,嚎叫起来,紧紧抱住他,心里很痛。这本是个已经自理了的孩子啊。他挣扎着,给他穿了衣服。好不容易揽着他坐在沙发上,待其情绪平复。又给她打电话,她的语气低沉无力:“我出来办事,一时回不去……”
老人唏嘘难受:“两个女孩一个男孩,本来该是称心的日子,咋就这样了呢?”无助,无望……
上一次送教,她抱着孩子,紧紧盯着我:“一附院认识人不?疫情这么紧,药买不到了,你能想办法帮俺买药吗?”我心里清楚,我也没办法,疫情期间,出入医院哪那么自由?但我还是找到了病友互助群,在里边求助,我不知道有没有结果,只能试试。“我备注一下你的微信,她眼里闪动着感激。
我们都是母亲,已经接触了二年,从内心里,我把她当成了朋友,因为孩子,而感到亲近。
可是,为什么在上级走访时说学校从未有老师去看过孩子呢?我抱着厚厚的送教资料,心里有说不出的滋味。我理解她的无助,但不理解在这么好的政策照顾与社会关爱中,她内心为什么还要充满怨怼?
我想,也许,今后我的关注点不能侧重放在孩子身上,这样的家庭,父母必须明白,在被阴霾遮蔽的生活里,心只有向着阳光生长,才有可能让自己和家庭重新站起来。因为,无论怎么挣扎,别人都不能帮你改变人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