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二岁,我跨进了幼儿园的大门,做了一名实习的幼儿教师。迎接我的是一束束纯真而带着探究的目光,孩子们打量着我这个自己还需要老师的老师。带着对美好未来的憧憬和希望,我开始了我的实习。
说起我的实习经历,也是挺坎坷的吧。全员12个班,几乎每个班都待过。刚适应了这个班,哪个班需要老师了,园长就立刻把我调到哪个班,就像球场上的替补队员一样。我们主班老师为此调侃我,“辛老师就是一块砖,哪里需要哪里搬!”这让我想起了老子的《石头与砖头》的这段话,“石头寿命长人们却不择它,砖头寿命短,人们却择它,不过是有用和没用罢了.天地万物莫不如此.”是的!人生的价值不在于生命的长短,也不在于获得多少,而在于他是否为他人和社会多做奉献。我想,我愿意做这块砖!
初入小三班这个大家庭,我的目光便被他深深地吸引了。他姓李,名政禹。(小名叫小宝)大大的眼睛,长长的睫毛,甜甜的酒窝,笑起来还有点坏坏的。再往下是一身帅气的皮衣,一双酷酷的汽车鞋。帅呆了!
成长日记“我要妈妈” ,“ 我要回家, 妈妈是不是不要我了”。这是小宝再幼儿园说的最多的话。刚来幼儿园小宝就比别的小朋友爱哭,别的小朋友来幼儿园的第3天就能在大人离开后的一会停止哭闹,自己玩玩具了还能和老师一起做游戏。可小宝在早晨来园时不停的哭闹,像膏药一样粘着妈妈,不让妈妈离开。
在老师上课的时候,他吵着着要老师打电话。“老师,妈妈什么时候来接我?给妈妈打电话让她来接我。”就这样反反复复的强调着。
成长日记
午饭的时候,小宝又开始哭闹了,不肯吃饭,非要老师喂才肯吃。不停的走来走去,甚至往门外冲,要出去找妈妈。早午点也不吃,若是遇到饼干那些,直接用拳头捣碎或放在地上踩碎,然后扔到垃圾桶或书包里。看他那皱着的眉头,气鼓鼓的样子,就像一个小恶霸。
午睡时间,小宝不愿意入睡,我抱着他,轻轻的拍拍他,小家伙才能安然入睡。天呐,耳根终于能清净一会了。睡着的小宝才是一个天使。
分析:
一、小宝的这种哭闹不止,喊着找妈妈要回家的情况,在心理学上叫作“入园分离性焦虑”。分离焦虑是指婴幼儿与抚养者之间分离时表现出的一种焦虑、不安的情绪或行为,又称离别焦虑。对于幼儿来说,幼儿园是一个陌生的环境,离开了温馨熟悉的家庭,离开爸爸妈妈温暖的怀抱,遇到陌生的老师,陌生的小朋友,立刻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心里焦虑情绪。表现为:拒绝入园,哭喊吵闹不止,攻击他人等现象。
对策:
<1>家园配合,加强小班幼儿入园的准备工作。
在孩子入园前,父母可有意识地多带孩子到幼儿园来,熟悉其周围环境和教师。入园后,老师要主动、热情接待新入园的孩子,抱一抱,亲一亲,摸一摸,问一问,叫一叫孩子的乳名,表示最喜欢他,让孩子感到温暖、安全。
<2>针对幼儿的个性特点区别对待
如:暴躁型的孩子,我们可采用冷处理的方法,他急的时候,老师千万不要急,可把他撇在一边,拿几样玩具给他,待他平静下来之后则用亲切的语言在全班幼儿面前表扬他,鼓励他。波动型的孩子重要的是让其有事干,老师要不停地给他新的刺激,让他参加不同的游戏活动,以保持他对新的环境的好奇心、新鲜感。
<3>设计丰富多彩的游戏活动
游戏是幼儿的天性,是最独特的、最基本的活动形式,教师可设计一些新颖的、有趣的游戏活动。这不仅能消除幼儿相互之间以及与教师之间的陌生感和恐惧感,缓解幼儿的分离焦虑情绪,而且还可以使幼儿对新环境产生新鲜感。
二、小宝的行为是典型的依恋行为。心理学研究表明:依恋是婴儿寻求在躯体上和心理上,与抚养人保持亲密联系的一种倾向,常表现为微笑,依偎,追随等。2-3岁是幼儿依恋感最强的时期,也是幼儿处于依恋关系的明确期。
对策:
<1>妈妈要用正面、积极的情绪感染幼儿
早晨送完孩子就离开,不要在窗户上偷看。不能因为舍不得孩子哭就妥协,让哭成为要挟妈妈的手段。放学后问孩子一些正面的问题:如在幼儿园里有什么高兴的事情,跟小朋友玩了什么好玩的游戏
<2>教师可以适度满足幼儿的要求,让幼儿拿依恋物如手帕、玩具等缓解焦虑,当宝宝对老师、环境熟悉了,再逐渐让他摆脱这个依恋物。
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小宝宝贝的表现越来越好,跟我相处的也越来越亲了,常常会听到他说:“老师,我喜欢我的幼儿园,我要天天来幼儿园。”有时候还会向我索吻,“来,亲一个嘛!”嘻嘻,心都要被融化了! END
14224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