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一个人思念我们仨。
现在我们三个走散了。往者不可留,逝者不可追;剩下的这个我,再也找不到他们了。”
杨绛先生在80多岁的高龄时,相继失去了女儿和丈夫,独自一人,没有了家。
孤独无助的杨绛先生没有选择放弃生活,她怀着对“我们仨”的思念,一个人勇敢坚强地走下去。杨绛先生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告诉我们,无论人生多么孤单多么艰难,你要走下去。
与钱钟书
杨绛与钱钟书相识于清华,结婚后陪同丈夫去国外留学。钟钱书在牛津大学上学,而杨绛当旁听生自学。心无旁骛读书学习的日子,让他们感觉很满足。学校图书馆藏书丰富,书是满室满架的,他们常是一本一本从头到尾读。生活中他们互相照顾,钱钟书几乎每天都会煮五分钟蛋的丰盛早餐给杨绛吃,而杨绛几乎包揽了钱钟书生活上所有短板的细碎部分,他们的生活简单中充满乐趣。
“我们不论在多么艰苦的境地,从不停顿的是读书和工作,因为这也是我们的乐趣。”杨绛与钱钟书的一生以读书和工作为乐,他们在人生的各个阶段始终爱惜时间钻研着各自的工作。杨绛创作的剧作进行公演,自学西班牙语翻译了骑士小说《堂吉诃德》,出版了散文和小说等。而钱钟书对中国的文学等领域有深入的研究,他一心写作,长篇小说《围城》极负盛名。
杨绛与钱钟书简单的生活富有意义,他们也经历了无数风雨,但始终心系对方。等到十年特殊时期结束之时,钱钟书对杨绛说:从今往后,咱们只有死别,再无生离。几十年相知相守的感情让他们成为了对方的一部分,不可分离。
人生得此一人共度,爱情上已是美满。
与钱瑗
钱瑗是家中的独生女,从小就被爷爷称做“读书种子”,果然长大后在学习和工作上也是个拼命三郎。身为母亲的杨绛常是心疼忍不住问:“能偷点儿懒吗,能别这么认真吗?”钱瑗
总是摇头。杨绛始终认为钱瑗是她的生平杰作,她一直守在年幼的女儿身边,这也是言传身教的必然结果。
而杨绛与钱瑗的相处也相当有趣,钱瑗总是不放心妈妈,她清楚知道妈妈会害怕夜路,担心妈妈不好好吃饭,但她不会说破妈妈呆萌的那部分,长大后反过来主动照顾妈妈,在她看来理所当然。妈妈把钱瑗当朋友,钱瑗面对人生的重要决定会找妈妈商量,妈妈给予建议但绝不施加压力,这让钱瑗愿意听取外界的意见,得以勇敢把握自己的人生。
杨绛与钱瑗之间的母女情,有爱有引导有尊重。她给予钱瑗一个美满相爱的家庭,一个以身作则的榜样,让钱瑗在成长的路上清楚自己想要的未来并坚韧追求。她实现了一个如父母一般无悔的人生。
正如杨绛所说:我们仨都没有虚度此生。
与自己
在失去丈夫钱钟书和女儿钱瑗后,杨绛先生只剩下自己了。丈夫离世前嘱咐杨绛好好活,杨绛默默用行动履行自己的承诺。她不仅要好好活着,还要替丈夫和女儿完成未竟的愿望。她用惊人的毅力整理完丈夫的学术遗物,还提笔完成女儿一心想写作的《我们仨》这本书。
杨绛先生独自一人,但她选择拾笔记录,用笔回忆这一生的美好。如果失去在所难免,那么独自回忆,是与自己对话,何尝不是与不幸和解。杨绛将一家人的相处写进书里,让更多人感受到真挚的爱的同时深深为这位老人的坚韧而感动。
杨绛先生孤身一人,但她的身上承载的是“我们仨”的力量,它是智慧,是沉淀的爱,是“我们仨”的延续。人归于一个人的状态是孤单独立的,而人的精神始终远远高于外在,这一世的繁华早已刻画镀身,无论岁月多漫长也无法抹灭。
杨绛遇见钱钟书,开启了一生美满的婚姻;杨绛遇见钱瑗,培育出优秀可傲的后代。而当杨绛失去了这一生的美满和这一生的骄傲时,坚强的活下去,是不负这一生遇见的一个美的选择。
人生是一个不断得到和不断失去的过程,我们要懂得珍惜,更要学会告别。
相信爱永远在,它绝非有限的时间所能定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