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当中经常遇到的一个场景,你去购买衣服,很多朋友建议,你要在报价的基础之上要进行一半儿的砍价。你去试了几次居然都成功了。不禁感慨,衣服的利润真是太大了 。
你有没有思考过,为什么我们在买衣服的时候,把价格进行一半儿的砍价都能进行成交呢?除了在购买衣服的过程当中,你在哪些场景中也使用过类似的价格谈判策略呢?
这套背后的科学的方法叫做定位调整偏见策略。
简单来讲,通过把定价权进行调整,把定价权引导到你的手中进行谈判。
假如你要去商场购买衣服,这件衣服的报价是300元。你在进行还价的时候,就是在把价格做一个定位调整,如果你的价格定位在商场报价,300元左右浮动,那么你最后的成交价格肯定也是在300元左右。但是如果你定位的价格是在150元,那么你成交的可能性会大大的在150元左右成交。
因为你的定价将直接决定,在这次成交过程当中的价格趋势。所以价格定位的调整是非常重要的。
网上流传着大仲马去购买古董的一个案例
大仲马特别喜欢一个古董,但是古董的价格非常之高,是他难以接受的。这个时候该怎么办呢?他方便找了两个朋友,第1个朋友去直接给古董店老板报价,非常低的一个价格。可想而知,老板肯定会勃然大怒非常生气也不可能成交。这个时候第2个朋友登场了,他去给了一个比第1个朋友较高的价格,但是这个价格也是非常之低的,这个时候虽然也不可能成交,但是老板内心在波动了。这个阶段大众嘛,准备好机会登场,他给了一个人,比第1位朋友和第2位朋友都高的一个价格,但是要比老板的卖价远远低于这个价格成交了。
典型的定位调整偏见策略。大仲马和他的几个朋友,给古董店老板设定了一个锚定,那么此后他们在谈的价格就是围绕着刚开始的定价来沟通,老板可能内心的成交价格是在20万,但是他们设定的锚是3万,最后的成交也是围绕着3万这个锚来成交的。
我听过别人分享过一个类似于大仲马的案例。自己家人要去采购一家底店。就会安排三个不同的角色分别给卖家去打电话谈价格,第1个人价格是低的非常离谱,第2个人稍微加一些价,那么在第3个人报价的时候最终促成了成交,而且成交的价格是自己预期的价格。
所以你明白了吗?在价格谈判的时候一定要掌握价格谈判的主动权,掌握先开价的优势。
如果你是去谈一个项目,在这个项目的时候肯定要进行报价,那么你们一定要争取先报价的权益,而不要先等供应商再报价。
如果你要去买一所房子,那么一定要学会这种谈判的策略,即使是在他有定价的基础之上,那么你也要有自己的价位,通过几个不同角色的扮演不同,进行价格的比较,最后达到一个你期待的成交价格。
价格谈判,在我们的生活和工作中是随处可见的。前人的思考已经告给我们,通过定位调整偏见策略,这个方法就可以给我们本身带来很大的帮助。不管你是从事哪一行的,做什么工作的,后期凡是遇到价格谈判的时候,都希望你可以想到这个方法。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