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眼间,2019年已过半,翻翻自己年初立下的“全年计划”,完成的怎么样了?有没有听到piapia的打脸声?
你是不是时常有这种感觉,似乎自己总是在制定宏伟的计划,眉飞色舞地谈论自己的伟大计划,就是没办法按照计划执行?
你是不是经常被人夸奖聪明,脑袋瓜儿灵光,事业却一塌糊涂?
你是不是总觉得自己这辈子不能一直这样,浑浑噩噩地生活,想改变却无从下手?
你在做任何事时,是不是总是凑合心态,还自我安慰“差不多就得了”?
如果你觉得被说中了,那么,你可能是“低成就的高潜质族群”。
降格以求的“低成就”人群
低成就的高潜质族群,这个词来自《这辈子,只能这样吗?》这本书。指的是原本在某一方面有才能、天赋的一群人,但是,由于经常自我设限,导致自身的才能无法发挥,最终沦为低成就者。
《这辈子,只能这样吗?》那么,什么是自我设限呢?
就是指自己原本在某一方面可以做得很好,却没做好的一种行为。
比如说,灵儿比较内向,不过她非常喜欢写作,从小就文笔出众,读书时参加各种作文竞赛,都荣获一等奖。身边的人都以为她以后会在写作方面有所发展,然而,她却没利用自己的这项特长,反而去挑战自己的弱势,选择去做销售。结果可想而知,她的销售业绩平平,总是被老板训斥。而她在写作方面的优势,也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消耗殆尽。
所以说,人生最痛苦的事情,不是我不行,而是我本可以。
那么,这种情况是怎么形成的呢?
只要尽力,就会成功?未必!
造成自我设限和低成就的根源,在于害怕失败。
心理学家肯尼斯·克里斯汀,研究过大量的案例,最终,他发现,这些高潜质人群曾经在某一方面有天赋,最初只需要花费很少的努力就能比一般人做的好。如果要持续保持这种优势,就要经过反复的练习,还要能经受得住可能出现的挫折。
但是,这些人已经习惯了在众人面前保持优秀的形象,一旦失败,这种形象将不复存在,所以,他们害怕失败,不敢冒险,于是开始逃避。
然而,只要开始踏上了逃避这条路,似乎就没有了回头路。
这是因为,有一条逃避定律:一旦你逃避去做某一件事,下次还是有可能再逃避去做;面对人生的重大选择,当你选择逃避时,下次也很难做决定。
久而久之,问题越来越多,离你想要的人生也越来越远。
这时候,这类人就会以“我只是不够努力罢了”作为借口,进行自我安慰。在他们看来,只要自己努力,分分钟就能逆袭成功,这次我只是不够努力,所以这次失败了也不算。
可是,真的只要尽力,就能成功吗?那可未必。
那么,到底该怎么摆脱这种状态,拥有成功的人生呢?
改变人生的极限潜能计划
肯尼斯教授根据自己多年的经验,开创了“极限潜能计划”,帮助几百万人突破了自我的限制,发掘出了内在的潜力,拥有了成功的人生。
这个“极限潜能计划”非常实用,重要的有这么几点:
第一,运用“5分钟定律”
每天制定一个非常严密的日程表,然后严格执行。
对于已经懒散惯了的低成就者来说,严格执行日程表是一件很难的事情,也许又会像以前一样,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没坚持几天又恢复了往昔的懒散。
这时,有一个简单的方法,就是,当你实在无法坚持,或是遇到突发事件需要改变计划时,可以把日常表上规划的每一个活动,一个不落地,各做5分钟。
比如说,你今天原本打算跑半个小时的步,读一个小时的书,写两个小时的文章。可是,突然很烦躁,干什么都提不起兴致,这时候,你就可以投入其中,先跑5分钟的步,再看5分钟的书,最后再写5分钟的文章。
这时候,你会发现,心情不那么烦躁了,跑步、看书、写文章又变得有意思了。接下来,你可以选一项最想做的,继续做下去。
第二,寻找快乐
从每天普通的生活中找乐子,让自己快乐起来。比如你可以每天花一小时听音乐、画画、散步等等,从现在开始,每天都抽出时间享受生活,把“等有空/钱了再享受”的想法抛到脑后。
这时,你会发现,心情愉快了,工作也变得顺利起来了。
第三,找回你丢失了很久的梦想,不再设限,完全投入其中
比如说,你的梦想是画画,但你已经很久都没有拿起画笔了。
那就把它找回来,每天花费一个小时的时间投入其中,不要考虑是不是有前途,不要考虑是不是有“钱”途,享受画画时的快乐。
第四,重复6000次
当你真正用心、重复地去做一件事的时候,就会发现,量的累积引发了质的变化,新的习惯已经形成,你的人生,有点和以前不一样了。
正如海伍德·布朗所说,一个人的悲剧,不在于他输了,而是,他差点儿就赢了。所以,不妨从现在开始,挑战自己,挖掘潜能,让你的人生变得与众不同。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