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日更46/100:只知道提高效率的管理者,并不是最好的管理者。

日更46/100:只知道提高效率的管理者,并不是最好的管理者。

作者: 一思考上帝就发笑的亮生 | 来源:发表于2020-06-04 19:33 被阅读0次

只知道提高效率的管理者,并不是最好的管理者。

——精听《刘润·商业洞察力30讲》&精读《系统之美》DAY-14

《刘润·商业洞察力30讲》12|安装缓冲器:怎样让河流更平静?

先说一下什么是“缓冲器”,我们可以借鉴水旱灾害的例子。

为什么近代以来,我们能够抵御的洪水级别,能从十年一遇到百年一遇甚至千年一遇?

过去尤其在古代,水旱灾害完全看老天爷的心情,丰水年就闹水灾,枯水年就闹旱灾,风调雨顺的年节甚至都是“烧高香”求来的。

后来,随着社会科技进步,人们想到了一个办法:给河流安装了“缓冲器”——水库。

这样,得益于“水库”这个缓冲器,水旱灾害就不再那么随性而来了,自然灾害的损失极大降低了。

于是乎,我们在水库的下游耕种农田,可以旱涝保收了。

从系统思考的角度来说,“缓冲器”的本质,是一个用来“缓缓释放瞬间冲击”的存量。

“缓冲器”,不仅是自然界的法宝,同样也在商业界默默扮演着“稳定”的角色。


一个企业,如果没有缓冲器,轻则引发波动,重则可能猝死。

而润总发现,在现实中,可能存在一个不太让人相信的现象——越是优秀的CEO,越容易因为“缺乏缓冲器”而翻车。因为优秀的CEO,越追求“极致的效率”。

日本曾经有一个著名的管理理论,叫做JIT(Just In Time), 中文说法是“即时生产”。

这是索尼公司非常引以为豪的制度。

解释一下什么叫“即时生产”。

比如,索尼的流水线想生产某个电子产品。

按照流程,今天下午3点,要装配某个元件。

那2点钟,把元件从库房里拿出来吗?不,为了“极致的效率”,索尼不储备元件库存。

它通知元件供应商,必须在今天下午2:30,把所需数量的元件,送到指定地点。

2:30,供应商的元件准时送到。索尼立即卸货,直接进生产线开始生产。

这就是“即时生产”。

看似追求效率到了极致,但这个制度有没有问题呢?

当然有问题,问题就在于“万一”。

万一上游供应商没有及时送货呢?万一运货的车抛锚在路上了呢?

索尼的生产线,必须马上停工。

一个元件耽误几天,整个生产周期就要耽误几天。它的生产,会随着上游的供货风险,出现强烈的震荡。

这种“追求极致”的管理理念,居然在日本曾经非常盛行,据我了解,丰田汽车也有自己的“零库存”管理模式,还一度被很多中国企业一度争相效仿。

效率是商业进步的方向,但是很多对效率的极致追求,其实都是对“缓冲器”的放弃。

像索尼、丰田这样“零库存”管理毫无疑问会提高效率,但是也会伴有较大的波动风险。


只知道提高效率的管理者,并不是最好的管理者;而懂得牺牲一定的效率,用必要的“缓冲器”对冲波动和猝死风险的,才是成熟的管理者。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日更46/100:只知道提高效率的管理者,并不是最好的管理者。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ngsnzh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