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因为一个判断而做决定时,要去调研论证这个做判断的基础信息,有时候这个信息是自己凭经验总结的,而不一定是事实,想要得到靠谱的判断就要问自己:信息的出处来自哪里,判断依据是否还隐藏有别的可能,可能的盲区会在哪里?导致自己根据这些信息做出那样的判断结论,基本假设是否存在漏洞,自己可能忽略的关键信息会是什么?是否已经站在不同的视角考虑过这个问题?不同的视角,给出的解释会大不一样,有意识培养自己的移情能力。
比如当初不做日丰管的原因就是自己凭经验认为崔老板人脉资源广,认为自己生存空间小,而没有去认真调研。二是总认为市场空间小,拓展的余地有限,始终想着转行,这些都是靠自己直觉做出的判断,从而影响自己做事的动力。真实的结果是我做了日丰管,属于我的客户还会来找我,做日丰赚的钱还比做金牛赚得钱还多,建材市场除了崔老板做日丰还有三家都在做,别的经销商仍然过得不错,我当初只估计了崔老板的的人脉资源对他生意的影响,而没有关注别的经销商生意如何。
反过来想,市场空间大的又是什么呢?自己也从没有深入行业去做分析,找出哪怕一个两个值得终身投入的事业,再说了即便自己找出了可以终身托付的事业,那么自己是否有能力把它做大呢?如果要做大,自己需要培养哪方面的能力,积累什么样的信用,是否有资源把事业做大?这也就是思考问题边界认识不清晰,忽略自己这个内外因素,只关注外界因素。我经常提醒他人不光要向外看,还要向内看,结果自己也存在这样的认知盲区。
选择事业发展方向,首先就是要考虑自己的资源,依托自己的确定资源去选择适合自己的。如果真要做超出自己能力以外的事,要想办法借力,用自己的信用赢得取别人的协作,优势互补把蛋糕做大,实现共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