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每天写1000字教育婚姻育儿
怪谁?40岁还不能自主自己人生!

怪谁?40岁还不能自主自己人生!

作者: 桑妮的天空 | 来源:发表于2016-07-26 12:00 被阅读101次
    图片发自网络

    有一位40多岁的儿子愤怒地朝着60多岁的妈妈喊:我在你的眼里总是一无是处,你从来没有肯定过我。让我自己选择我的人生。

    妈妈无辜地看着受伤的孩子,回答:但是你连明天穿什么衣服都要问我,你怎能让我放心让你自已选择你的人生?

    对40多岁的儿子如此诉求,我们是否感到惊讶。可悲,在过去40年中,这个儿子从来没有自主选择过自己的人生。想来,这位儿子大概已经失去了自己解决自己问题的能力了吧!

    一   为什么孩子要学会自主解决问题

    在过去,父母根本不会理会儿女的情感发展,总是命令式地要求孩子做这做那。

    而今,在时代变化中,父母的观念也日新月异,他们似乎把主权交还给了孩子。

    妈妈:你明天穿红T裇和黑裤子,好吗?

    儿子(果断):不好。

    妈妈(不甘心):红T恤配黑裤子是绝配,你穿上它们,显得帅气又有精神。

    儿子(犹豫):好吧。

    儿子不说好怎么行,妈妈总有千条理由让孩子穿上红T裇和黑裤子。最终妈妈“赢了”孩子。目前妈妈胜了比妈妈小20多岁的孩子,这对于妈妈有何意义?而对于孩子,长期以往,他渐渐地感到自己的渺小、无用、无价值,他逐渐失去自我,听不见自已内心深处的声音,自卑从此不休不止地缠住孩的一生。

    而每个人都在寻求归属感和社会价值。当孩子感到无价值、无用、渺小时,他们希望自己做些什么来改进目前的状态。

    1)他们会表现得更无能。妈妈们发现本来大小便能自理,现在总是拉在裤子上;本来可以自己独自吃完饭,现在需要大人喂。

    2)他们会表现讨好家长。妈妈们发现孩子越来越粘着家长,不敢说出孩子真正的心里话。漫漫地,孩子失去感受自己情绪的能力。

    3)他们会表现反叛。妈妈们发现和孩子讲道理没有一丝作用,他们变得越来越任性,想什么就干什么。

    为什么他们会有如此表现呢?著名心理学家阿德勒《超越自卑》中这样阐述:假使一个人已经气馁了,假使他不再认为脚踏实地努力能够改进他的情境,他们仍然无法忍受他的自卑感,他们仍然会怒力设法摆脱他们,只是他所采用的方法却不能使他有所裨益。

    阿德勒认为生活的意义在于对别人发生兴趣以及互助合作。

    所以,父母在面对问题时,最重要的不是擅自做主给孩子解决问题,而是引导孩子自主解决问题。在这个过程中,孩子才能感受到与他人的互助合作意义,真正对他人产生兴趣。

    二   如何引导孩子自主地解决问题

    埃里克森认为,在每一个心理社会发展阶段中,解决了核心问题之后所产生的人格特质,都包括了积极与消极两方面的品质,如果各个阶段都保持向积极品质发展,就算完成了这阶段的任务,逐渐实现了健全的人格,否则就会产生心理社会危机,出现情绪障碍,形成不健全的人格。

    其中儿童期(1.5~3岁)的核心问题是:自主与害羞和怀疑的冲突。

    这一时期,儿童自我意识非常强烈,他们极度以自我为中心,反复应用"我"、"我们"、"不"来反抗外界控制。如果此时父母过分骄纵孩子,这将不利于儿童的社会化。反之,如果过于严厉,又会挫伤儿童自主感和自我控制能力。所以父母不当的保护或惩罚,都会导致孩子产生怀疑,并感到害羞。因此,父母亲在这一时期,把握住"度"的问题,才有利于在儿童人格内部形成意志品质。

    而正确引导1.5-3岁孩子自主解决问题既保护孩子的自主性和自我控制能力,又有利于孩子社会化。

    那么如何引导孩子自主地解决问题呢?

    1)家长客观地阐述所遇到的问题或挑战。一切对话都应在心平气和中进行,家长不可以有任何情绪。假使有,也应该是历史,你可描述之前的情绪,但是保证此时心态是平和的。

    2)家长征求孩子的解决方案。家长不要预设方案,期待孩子提出更好的方案。(具体实施技巧见生活实例。)

    3)综合所有方案,孩子自主选择最佳方案。谢谢孩子出了许多方案,和孩子共同分析方案的利弊,最终确定方案。

    三  生活实例

    琳达和3岁儿子小伟购物回家,因为超市离她们家较近,所以琳达和小伟步行往返回家。小伟由于来时走了一段路,加上购物的劳累,他哭喊着妈妈抱抱。但是琳达两手提着所购物品,根本没有办法再抱抱小伟。

    琳达决定让小伟自己所解决遇见的问题。

    琳达看到儿子正委屈地嚎啕大哭,她很清楚此时,无论她和小伟说什么,小伟都听不进去,所以琳达安静地搂住小伟,等待小伟情绪平静来。小伟在琳达怀抱中平复下来。琳达见时机已到,于是她蹲下来,和小伟协商回家方案。

    琳达:儿子,我知道你哭是因为你走累了,想妈妈抱抱。但是,你看妈妈两只手上都是刚买的东西,没办法抱你。你能帮妈妈想个办法,高高兴兴回家吗?

    儿子:我只要你抱。

    妈妈:好啊,还有更好的方法吗?

    儿子(认真想了一会儿):打的坐公交车。

    妈妈:也是一个不错的方法,还有吗?

    儿子:没有了。

    妈妈:暂时没有还是永远没有?

    儿子:暂时没有。

    妈妈:我们都累了,我们坐在这边好好休息一下,也可以好好想想有没有别的好方法。如果你想到更好的方法可以告诉我。

    琳达和儿子坐在马路边上休息了一会儿。突然,儿子兴奋地告诉琳达:“妈妈,我想到一个办法:我们先走一会儿,走累了,可以坐在路旁休息一下,再走。”

    琳达感觉儿子已经解决问题,于是又一次和康康整合方案,最后康康选择最后一个方案。虽然路上停停走走,但是康康走路兴致很高,他认为大家执行他的方案,很有成就感。此时康康的价值感和归属感得到了满足,他的人格之树更茁壮成长起来。

    四  小结

    人的发展不是一天而成的,它遵循着各种各样的规律,为父为母,不可无视规律而胡乱教育孩子。而教育孩子重点不在“教”上,而是在“育”上。让孩子自己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是“育”的非常重要的形式,它的实质是从小发展孩子的自主性,完美孩子的人格。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怪谁?40岁还不能自主自己人生!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ngunj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