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下册第11课《赵州桥》
教学目标:
1.读准多音字“爪”;在田字格里正确书写“智、慧”;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思维导图理清文章脉络,整体把握文章的篇章结构和构段方式;学习作者如何围绕总起句写出赵州桥雄伟的特点,学会围绕一个意思把一段话写清楚。
3.感受赵州桥是中国古代人民智慧的结晶,激发学生热爱祖国文化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学会“总—分”的构段方式,学习作者如何围绕总起句写出赵州桥雄伟的特点。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板书贴
教学设计:
一、媒体导入,激发学习兴趣
1.师:漯河,因水得名,被喻为“枕在水上的城市”,所以桥特别的重要。
2.播放家乡漯河桥梁视频,学生谈感受。
3.引出赵州桥,齐读课题。
【设计意图:漯河素有“中原桥城”的美称,通过播放家乡的桥梁视频,拉近文本与学生之间的距离,激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表达欲望。】
二、初读感知,梳理文本脉络
(一)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二)借助预学单,检查预学情况
1.小老师带读。(课件出示 “预学单”第一大题)
[if !vml]
[endif]
2.把“爪”字放到句子当中,请生读。
3.在《狐假虎威》里我们已经学过这个字了,在表示小动物带尖甲的脚时就读zhuǎ,比如鸡——爪。但当它表示鸟兽、猛兽的脚时,读zhǎo,如:鹰爪、龙爪。还有一个成语也读爪,是——张牙舞爪。
【设计意图:勾连旧知,对比学习,从字义上辨识多音字“爪”。延伸拓展相关词语、成语,在夯实生字的基础上提升语用能力。】
【设计意图:三年级下册的学生具备一定自学生字的能力,预学单“旅游日记”的设计,为学生创设丰富的识字语境,让学生有更多的自学空间和学习体验。以“旅游日记”为抓手,教师能更清晰、准确地把握学生的生字薄弱点,实现以学定教,提高课堂效率。】
4.观察前四排词语规律,总结课文大致内容。
[if !vml]
[endif]
(三)摘取总起句,明晰文本结构
1.我们把词语放到课文里,自由地读第一、第四自然段,思考这两段话讲了什么内容?
2.找到文章首尾总结的部分:
(1)第一个自然段总的介绍了什么?(课件标注:“总”)
(2)最后总结赞美了?(课件标注:“总”)
(3)找出分述段落,明晰课文结构:宝贵在哪,作者分别在二、三自然段进行了阐述。(课件标注:“分”)这篇课文是“总——分——总”的结构方式。
[if !vml]
[endif]
3.摘取总起句,把握段落结构:
(1)那么第二和第三自然段分别写了什么?请同学们默读这两个自然段,用原文中的话,分别概括它们的主要内容。
(2)通过观察,你发现了什么?(请生)
(3)小结:这两个自然段都紧扣开头的第一句话来写,这两句话就是这两个自然段的——中心句,中心句放在开头,也叫——总起句(课件出示)这样的段落结构叫“总——分”结构。
[if !vml]
[endif]
【设计意图:思维导图能清晰呈现文章脉络和层级关系。在结构的梳理中,学生能初步把握文章的行文结构,初步感知作者是怎样围绕一个意思把一段话写清楚的,学习有层次地表达。这也是实现本单元语文要素的第一步阶梯。】
4.关注总起句,把握主要内容:
(1)引导学生从总起句里提取关键词,概括出赵州桥的雄伟、坚固、美观的特点。(板书)
(2)疑惑:第三自然段没有写赵州桥坚固的特点,为什么会在这有提到?存个疑。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关注总起句,形成抓总起句进行内容概括的方法策略。这也是本单元语文要素落实的前提条件。】
三、聚焦数字,初步感受雄伟
1.明确要素目标:接下来我们一起去感受赵州桥的雄伟,学习作者是如何围绕一个意思把一段话写清楚的。
2.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的第二自然段,哪些句子让你感受到它的雄伟,用横线画下来。3.生交流汇报。
4.这段话与众不同,除了文字外,还出现了不少的数字(课件标红数字)。
[if !vml]
[endif]
5.知道50多米有多长吗?(请生)
预设:张开双手约一米,五十多米,则为五十多个小朋友张开双手一字排开;一间教室约十米宽,五十多米,约有五间教室那么宽。
7.请生朗读,教师点评指导。
【设计意图:“50多米”等数字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较为抽象,教师相机提示生活中常见的长度,为学生感受赵州桥长度和宽度搭建阶梯。数字与生活体验相勾连,让学生更具象地感知,列出具体的数字更能凸显其雄伟的特点,表达更准确更具体。】
8.小结:这是说明文中列数字的方法(板书),能让我们更具体、更准确地感受到赵州桥非常的——长,非常的——宽。齐读。
【设计意图:说明语言的准确性是说明文语言的先决条件。通过比较阅读引导学生发现,去掉“多”字的语言缺失了表达的准确性。】
四、聚焦表达,具象感受雄伟
这句话里,又有哪些地方让你感受到赵州桥非常雄伟?(请生)
[if !vml]
[endif]
(一)同“全部用石头砌成”,“没有桥墩”与“有桥墩”相比
1.生交流发现。
[if !vml]
[endif]
2.小结:是的,同样是全部用石头砌成,但它有三个桥洞,两个桥墩支撑着桥身,而我们的赵州桥——下面没有桥墩,只有一个拱形的大桥洞,横跨在三十七米多宽的河面上。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抓关键词,感受赵州桥的构造能挺立一千四百多年极其不易。与同样是石头砌成的桥对比,左图的桥架在不宽的河面上就有三个桥洞,两座桥墩支撑着桥身,而赵州桥“下面没有桥墩,只有一个拱形的大桥洞”。通过图文互读,擦亮语言,感受说明文字的精妙,体会赵州桥的雄伟。】
3.齐读。在没有钢筋混凝土的年代,这样的桥,竟能在风雨中屹立了1400多年,读——
【设计意图:说明文的语言相对枯燥,但表达准确而有力度。通过图文互读引导学生挖掘文本秘钥,从文字的背后读出一座“低桥面、大跨度”的大桥洞,再现赵州桥的雄伟。】
[if !supportLists]五、[endif]聚焦设计,助力理解“创举”
(一)设计精巧,感受“创举”
[if !vml]
[endif]1.这样的设计有什么好处?(请生)
2.这种设计有两种好处,文中用了一组关联词连接了起来,是?(“既……又……”)齐读。
3.多方助力,感悟设计精巧。
(1)图片助力,识设计之妙:
[if !vml]
[endif]
(2)角色代入,说设计之妙:李春啊,李春,你为什么要这样设计啊?(指生)
(3)动画助力,悟设计之妙:
[if !vml]
[endif]
齐读:怪不得说“这种设计,在建桥史上是一个创举。”(板书:设计特点)
4.看字典里是如何解释“创举”的?齐读。
5.这说明了什么?(请生)
6.小结:一千四百多年前,这样的设计,在欧洲有没有?美洲有没有?日本有没有?只有——中国有。这种设计,是世界第一,前所未有,这种设计——在建桥史上是一种创举。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结合字典并联系上下文,在语境中理解“创举”进而感受赵州桥的雄伟,激发民族自豪感。】
(二)设计坚固,感受“创举”
1.想象一下,在这1400多年里,赵州桥可能经历过什么?
预设:地震、洪水、战乱、车辆重压……
2.(配乐资料引入)特别是1966年的邢台大地震,当地多处公路、桥梁倒塌,赵州桥距离它仅40多千米,但它倒下了吗?(没有)1400多年里,虽然岁月在它身上留下了苍老的痕迹,但它仍保雄姿。经过修复,它又恢复了当年的青春。读——
3.引出“智慧”,讲解智慧。
在金文中,“智”字左边为“箭”(矢),中间为“口”,右边为“子”,合起来就是“疾”,(古汉语中,“疾”、“知”、“智”三字读音相同,而“智”为“知”的后起字)表示一个人口中会说对方放箭了,并因中箭而生疾,由此产生知道情况的含义。在小篆中,加入“日”字,表示言语如箭一般脱口而出,而内容是谈论太阳,进一步表示对事物胸有成竹,一语中的。能预测事物的发展方向,就是一种智慧。后经隶书、楷书,形成今之字形。慧,也有智慧的意思。
4.课件音频播放英国李约瑟博士《中国科学技术史》对赵州桥的评价。
5.这本书介绍了我国古代科学技术的辉煌成就和对世界的贡献,这些伟大发明的背后,都凝聚着什么?
6.一个石匠、一座石桥,古和今、中国与世界,都因它而连接了起来,齐读:
【设计意图: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体现本单元“传统文化”的人文主题。第二自然段的教学,从不同角度,运用多种方法,帮助学生理解作者围绕一个意思,从不同的方面把一段话写清楚,扎实落实单元语文要素。[if !vml]
[endif]
】
六、总结学法,尝试表达
1.总结学法:第二自然段,无论是列数字写长宽,还是写精巧坚固的设计和好处,都是为了表达——赵州桥非常雄伟。这一段都是紧紧围绕着总起句来写的,我们写作文的时候也可以像这样,先总后分,围绕一个意思,从不同的方面把一段话写清楚。
2.尝试表达,小导游上台解说。(课件出示学习单)
[if !vml]
[endif]
【设计意图:借助学习单,为学生学习并尝试有层次地表达提供有力抓手。小导游角色扮演,既落实了单元阅读要素,又体现了单元人文主题:“深厚的传统文化,中国人的根”,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及民族自豪感,使人文主题与语文要素相向并进。】
3.不但如此,赵州桥还非常的美观。
[if !vml]
[endif]
4.学生联系上下文找体现赵州桥坚固的段落。
5.总结:这句话不但是总起句,还是过渡句,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习作时,也可以试着用上过渡句,让段落衔接更自然。
6.总结板书:这节课,我们从赵州桥的长宽、所用材料和赵州桥的设计特点,感受到赵州桥非常雄伟、坚固。那么作者是怎么样围绕这句话,把赵州桥美观的特点写清楚的呢?我们下节课再来学习。
板书设计: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