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心理
13岁少年成为性侵杀手,未成年人保护法成为最大帮凶?

13岁少年成为性侵杀手,未成年人保护法成为最大帮凶?

作者: 秃了妹 | 来源:发表于2019-10-31 11:21 被阅读0次

                                                                                                                              电影《犯罪少年》海报

    近日,发生了一起令人唏嘘的痛心事件。

    “大连13岁学生因性侵未果杀害10岁女孩” 

    10月20日19时许,公安机关接到报警,大连沙河口区发生一起故意杀人案,一位10岁女孩被害身亡。

                                                                 

                                                                                                             大连公安通报

    事故的始作俑者是一位13岁的少年,他将女孩骗至家中,想要强行与其发生关系,在遭到拒绝后先是对其头部进行殴打,因为惧怕东窗事发,他最终以连捅七刀的残忍方式将其杀害。

    看到这则新闻的时候,我的内心十分复杂。

    一条鲜活可爱的小生命,就这样被扼杀了生存下去的权利,而实施性侵杀人的,还是一名少年,实在令人扼腕叹息。

    当网络上铺天盖地出现“未成年人犯罪不该原谅” “只判三年,刑罚太轻” “地狱空荡荡,恶魔在人间”这些讨论的时候;

    我不禁在想,到底是什么原因,让本应被保护的弱势群体,变成了恶魔般的加害者?

    当性侵伤害甚至生命威胁靠近未成年人的时候,我们曾经痛心疾首,生怕对他们的百般呵护仍然无法保证他们不受伤害。

    但当未成年人变成了性侵杀人的刽子手时,喊打喊杀,呼吁修改保护未成年人法的,依然是我们。

    打开微博里的新闻评论,大致可以分成两种类型:请求改法以及要求严加惩治犯罪者,这两种声音都来源于对犯罪少年只处三年收容判决的不满。

    除却这两种比较理智的评论,甚至还有人非常极端地建议将犯罪少年送往“豫章学院”接受“教育”。

    (2017年10月,关小黑屋、罚戒尺、打“龙鞭”,一个堪比翻版“杨永信”的南昌豫章书院,被学生在网络上口诛笔伐,引发舆论广泛关注。现如今,该校已经被有关部门喝令停办。

     关于“”豫章书院”的新闻报道图


    01.

    我们与恶的距离到底有多远?

    我不明白这样的言论是出于什么心态,这些肆无忌惮的发表宣泄,让我想起了曾经看过的一部网剧。

    由贾静雯主演的《我们与恶的距离》

    这是由一个电影院中发生的无差别杀人事件延伸出的关于几个家庭间,不同立场,不同角度,不同参与者之间的故事。

    (“无差别杀人”是指犯罪嫌疑人事先没有计划、和被害人没有仇怨,作案完全是临时起意、随机选择作案目标、想杀谁就杀谁的杀人案件。)

    罪犯李晓明在电影院开枪,犯下无差别杀人事件;在此次事件中,某知名新闻台副总监宋乔安的小儿子无辜遇害,宋乔安从此酗酒,与丈夫和女儿的关系也日渐疏离。

    而李晓明杀人后,其家人也被舆论和大众的口水推上了风口浪尖。

    一次恶性事件,造成的是两个家庭的破碎。

    而在这件事发生以后,当所有的人都在指责谩骂加害者,不断为难犯罪者家人的时候,只有一名叫王赦的律师站了出来,顶着所有舆论压力做了犯罪者的辩护律师。

    当所有的矛头都指向犯罪,要求严惩不怠的时候,只有王赦关心为什么会发生这样恶劣的事件。

      《我们与恶的距离》剧照

    而且他辩护的对象不止李晓明,还有以往发生此类恶性案件的无数个“李晓明”。

    而他经常为罪犯辩护的做法,也引发了许多人对他的憎恶,人们都以为他是昧着良心拿高价,专为恶人“遮风挡雨”。

    众人无处泄愤,除了攻击王赦本人,他的家人更是没能幸免于难,每天在担惊受怕中度过。

    从客观角度,他去为罪犯辩护对自己来说一点好处都没有。罪犯并没有开天价要求他脱罪,一切都是他自己主动。

    他这么做,仅仅只是想要去寻求罪犯犯罪的动机,以及为什么会发生这样恶劣的事件,好从源头去减少此类事件的发生率

    但如此一个心存大义的人,内心如此坚定的正义使命,也差点被大众的指责和舆论杀死。

    而大众憎恨他的原因,是看似大义凛然,实则盲目跟风的“悲悯大过天”

    试问一下,众人如此武断的质问谩骂和悲悯大过天,难道不是另一种“恶”的存在吗?

    我们与恶的距离,到底有多远呢?

    可能只是咫尺天涯罢了。

      《我们与恶的距离》律师王赦


    02.

    为何我们曾经保护的少年,如今变成了杀人强奸的恶魔?

    在此次13岁少年杀人事件中,透过网络和众人的发言评论,我仿佛再一次看到了这样的“悲悯大过天”

    大家为10岁的受害小女孩悲伤叹息,感叹如此年幼的生命还未看过广阔的世界便破碎凋零。于是一致要求法律严惩杀人恶魔:

    年龄不能成为犯罪的挡箭牌

    只要罪大恶极,不管几岁都该受到应有的惩罚

    我有个朋友希望大连男孩死

     网友的评论

    类似这样的评论愈演愈烈,却很少有人抱着疑问的态度去找寻问题的根源:

    为何我们曾经保护的少年,如今变成了杀人强奸的恶魔

    电影《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剧照

    孔子曰:“人之初,性本善

    可究竟是什么样的教育和影响,让“性本善”的孩子最终成了性侵杀人的恶人?

    发生恶劣事件以后,电视剧里李晓明一家人的谦卑低头不断道歉,可现实中的所谓“家人”却在事发后一直都未曾露面道歉,还以孩子“老实听话”为由试图为其开脱。

    如果孩子真的“老实听话”,那他到底是听了谁的话做出这么可怕的事情呢?

    细思极恐。

    再从犯罪者和别人的交流中看,一字一句都没有对自己杀了人之后的忏悔甚至是害怕,只关心自己的指纹是否被留下当证据,话语间还满是脏话

    罪犯杀人后与朋友的聊天记录

    从家人事发后的态度,到犯罪人毫无悔改的恶劣对话,都可以推测出这个犯了罪的少年到底是在一个什么样的家庭环境下长大

    这让我想起了小时候妈妈经常给我讲的一个故事:从前有一个小男孩,特别喜欢偷邻居家的东西,并且每次偷回来之后都会给妈妈炫耀。但这个妈妈不但不予以严加管教,竟然还夸赞自己的孩子做得好。

    于是久而久之男孩就形成了偷盗习惯,长大以后觉得杀了人也无所谓,于是杀人犯罪被送上死刑场。

    男孩在受刑前把妈妈叫到身边,说想要最后一次亲一下妈妈的手,于是在临死前咬掉了妈妈的手指。

    这个故事我一直都记忆犹新。

    一个本该健康成长的孩子,作为监护人在其犯错后不但不予以被纠正,还不断怂恿鼓励;最后只能酿成悲剧

    故事里那个男孩咬掉妈妈的手指,是用自己的行动在责怪她:“当年为什么不教给我正确的做法?”

    一味的纵容和过度的保护溺爱,最终会让孩子走上不归之路

    电影《少年汉拔尼》剧照

    03.

    我用尽所有的方法去教会我的女儿如何才能保护自己,你却从未教过你的儿子怎么才能不去伤害别人

    此次的少年犯罪事件,也让我想起曾经看到的这样一句话:

    我用尽所有的方法去教会我的女儿如何才能保护自己,你却从未教过你的儿子怎么才能不去伤害别人

    多么悲怆而又无力的一段话,难以想象被杀害女孩的家人会有多么心痛。一个被家人小心翼翼呵护着的小生命,就这样成为了一个无辜的牺牲者。

    而导致悲剧发生的,除了犯罪者家人的无限溺爱,还有原始欲望下的冲动与罪恶。

    欲望本身没有错,错的是满足欲望的手段

    为了满足一己私欲,这个13岁的少年选择性侵杀人,毁尸灭迹。

    而这桩案件的背后,还暴露出一个教育上巨大的漏洞,缺乏性教育

     电影《发条橙》剧照

    04.

    我的孩子还小,不需要性教育

    在此次新闻事件的评论中,有人也提到了这个很关键的点:

    “现在的小孩和以前的不一样了,13岁已经懂很多了。”

    是啊,随着科技的发达和信息技术的进步,孩子们接收讯息的途径也越来越广泛。甚至有的孩子心理年龄已经远远地超越了生理年龄

    但有很多父母依然在自己骗自己。

    我的孩子还小,不需要性教育。

    殊不知,你眼里所谓还小的孩子,很可能早就接触了两性“知识”,但因为没有正确的教授和引导,他们接收的这些内容,甚至都不算“知识”

    这些孩子们自发去接触和探索的错误“知识”,已经入宾为主,成为他们眼里最早的“性教育”。

    这些“知识”也成为导致少年因“性”犯罪的一部分原因

    “我的孩子还小,不需要性教育”,我只同意前半句

    确实,因为孩子还小,所以他们没办法理解到真正的两性知识。

    他们不知道,原来到了一定年纪,这样的生理需求是正常的。因为你们谈“性”色变,所以导致他们认为这是一件无法提及的事情。

    于是遇到这样的困扰,他们根本无人倾诉,久而久之,这样的“冲动”无处释放,悲剧的导火索便慢慢被欲望点燃

     电影《27号问题少年》剧照

    不知道你们有没有过这样的经历:

    每次和家长父母一起看电视的时候,屏幕里开始播放一段男女亲热的镜头时,我们的家长就会要求我们去帮他们倒水。

    于是每次和家人一起看电视的时候,家里饮水机里的水永远都不够用。

    家人对于两性话题的态度,仿佛一直都是窘迫而无法开口的。而中学课本里关于两性类的知识,老师也只是轻描淡写潦草几句。

    仿佛在大家眼里,这件亲密而美好的事情变成了一件无法开口的禁忌。于是笨拙的少年们只能在成长过程中自我摸索,自我学习;就算跑偏了或者学错了,也没人告诉他们错在哪里。

    甚至有很大一部分人在成年以后,仍旧对这件事半知半解,仍旧处于懵懂状态。

    如果仅仅只是这样的话,听起来好像也没有很糟糕。

    但因为大人的谈“性”色变,懵懂的少年在无知中悄悄越界,导致不可逆的伤害,甚至造成犯罪,这样的后果是不是有点令人唏嘘?

    电影《十三课泡桐树》剧照

    05.

    不要谈“性”色变,正确的引导是给孩子最好的礼物

    相信我们大多数人都曾经问过父母同一个问题,就是“我们到底从哪里来?

    对于这个问题,许多父母都羞于直接回答,所以我们从小得到的答案,不是从垃圾堆里捡回来的,就是充话费送的云云。

    但是对孩子来说,正确的性教育是十分重要也是十分必要的。这对于他们的自我认知有很大的帮助。人只有知道自己生命的源头,才会明白生命的意义,也会更加珍惜拥有的一切

    所以,未来要做父母或是已经做了父母的你们,不妨大胆的告诉你的孩子,关于他们的身体构造,关于爱情与感知和性的关系。让他们更加清楚地了解自己的身体,了解自己的生理与感情,未来才可以更好地保护自己,善待所爱之人

    如果实在羞于启齿,那不妨为他们分享一些书籍,或是分享一段权威的性教育视频。让知识代替你们去讲述。

    希望所有的孩子都能在爱里长大,自信美好,心存善念。也希望他们更好地了解自己,用善意和美好去保护身边每一个所爱之人

    电影《美丽人生》剧照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13岁少年成为性侵杀手,未成年人保护法成为最大帮凶?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ngwzv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