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段民国时期,一位医生的感慨,充分说明了靠百度诊断的病人,看来从民国时代就有了。
![](https://img.haomeiwen.com/i20533231/3e1e098f7a83bbba.png)
在1930年代初期,一位显然颇为认可现代医疗模式的医师,结合自身的日常诊疗经历,对国人的医疗观念进行过非常形象地记录。个中颇体现着医病双方各自所秉持的一套迥然有异的医学知识体系,在彼此遭遇之时所产生的内在张力。他写道:
对于来就医的病人,照例我是要先问他:
“某先生,您是怎么呢?”
或是说:
“您是哪里不舒服呢?”
我总也不问:
“您得的甚么病?”
但是许多的病人却回答说:
“大夫,我有胃病。
有的说:
“我有肺病。”
有的说:
“我受了湿气。”
有的说:
“我上焦有火啊。”
有的说:
“我这病是由气上得的,我这人肝火太旺。”
他们对于他们的病,似乎自已已经诊断的很明白,虽然他们并不明白什么是上焦,又怎么叫湿气。他们来就医不是要医生作主诊断他们的病,乃是来告诉医生是什么病,要吃什么药。
前几天有一位朋友来求我给他的母亲看一看病,他说:
“家母这病横竖是由气上得的。”
病状是发热,腹痛,恶心,水泄,不思饮食,四肢酸痛。我诊视以后就安慰病人几句话说:
“我想您这病就是平常的痢疾,不要紧的,要好好的调养。”
病人却呻吟着表示反对说:
“我这不是痢疾。”
我心里说:“她看不起我么?不信任我么?”
然而,她确是以为她自己比我这个医生更明白她自己的病。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