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读1984

作者: 饶曉文 | 来源:发表于2018-06-10 22:03 被阅读106次
big brother apple 1984

战争即和平

自由即奴役

无知即力量

乔治.奥威尔在1948年开始写《1984》之前,他在英国是一个贫病交加,没有多大名气的作家。《一九八四》虽在他1950年患肺病去世前不久出版,但他已看不到它后来在文坛引起的轰动为他带来的荣誉了:不仅是作为一个独具风格的小说家,而且作为一个颇有远见卓识的政治语言家。

《1984》是一部杰出的政治寓言小说,也是一部幻想小说。作品刻画了人类在极权主义社会的生存状态,有若一个永不褪色的警示标签,警醒世人提防这种预想中的黑暗成为现实。历经几十年,其生命力益显强大,被誉为20世纪影响最为深远的文学经典之一。

看过这本小说当代中国人,都会自然而然把小说的场景联想到中国的文革,译者也不例外,它在序的最后一段中这样说到:

二十世纪快要结束了,但政治恐怖仍然阴魂不散,因此《一九八四》在今天仍然有价值。是否可以说,对我们来说,只有彻底否定诸如”文化大革命“这类恐怖的极权主义,才给我们这么多年为社会主义封都的人带来真正值得向往的社会主义。

小说中的男主,温斯顿高喊:

千篇一律的时代,孤独的时代,老大哥的时代,双重思想的时代,向未来,向过去,向一个思想自由的, 人们各自不同,但生活并不孤独的时代——向一个真理存在,做过的事不能抹掉的时代致敬!

小说中的女主,裘莉亚,在没有任何语言交流的前提,仅凭几次眼神交流,就在纸条上写着:

我爱你。

可惜到最后,他们都出卖了对方,自由得来不易。

生命诚可贵,

爱情价更高,

若为自由故,

两者皆可抛。

很少人问为什么这三者重要性为什么是这样排序的。这首诗是匈利亚爱国诗人裴多菲·山陀尔写的,他是匈牙利伟大的革命诗人,也是匈牙利民族文学的奠基人,革命民主主义者,在瑟克什堡大血战中同沙俄军队作战时牺牲,年仅26岁

当你看完本文就会知道我心中的答案了。

奥威尔描述的社会

无处不在宣传,无处不在的监视。奥威尔写这本小说的时候,当时科技并无法做到无处不在的监视,但是到了1984年一切就有可能了,实际上无处不在的监视在当今时代已经实现了。

他三十九岁,右脚脖子上患静脉曲张,因此爬得很慢,一路上休息了好几次。每上一层楼,正对着电梯门的墙上就有那幅画着很大脸庞的招贴画凝视着。这是属于这样的一类画,你不论走到哪里,画中的眼光总是跟着你。下面的文字说明是:老大哥在看着你。

他拣起儿童历史教科书,看看卷首的老大哥相片。那双富有魅力的眼睛注释着他。好像有一种巨大的力量压着你——一种能够穿刺你头颅,压迫你的脑子,吓破你的胆子,几乎使你放弃一切信念,不相信自己感官的东西,到最后党可以宣布,二加二等于5,你就不得不相信它。

所谓自由:

所谓自由就是可以说二加二等于四的自由。承认这一点,其他一切就迎刃而解了。

这和养两只鸡是社会主义,养三只鸡就是资本主义的意思相同:

照理党员是不许到普通店铺里去的(去了就是”在自由市场上做买卖“),不过这条规矩病不严格执行,因为有许多东西,例如鞋带,刀片,用任何别的办法是无法弄到的。

人人都是特务,互相举报。

有一次他们走在走廊里遇到的时候,她很快地斜视了他一眼,似乎看透了他的心,刹那间他充满了黑色的恐惧,他甚至想到这样的念头:他很可能是思想警察的特务。

温斯顿在洗脑狂热和清醒这两种状态中来回切换。

他呆呆地坐在那里,看着本子。电幕现在播放着刺耳的军乐了。奇怪的是,他似乎不仅丧失了表达自己的能力,而且甚至忘掉了他原来想要说什么话了。

温斯顿的头脑曾经有过片刻的清醒,他发现自己也同大家一起在喊叫,用鞋后跟使劲的踢着椅子腿。

下面这段是不是想起了,中国的林彪,毛泽东的亲密战友。

像平常一眼,屏幕上闪现了人民公敌爱麦虞埃尔.果尔德施坦因的脸。观众中间到处响起了嘘声。那个淡茶色头发的小女人发出了混杂着恐惧和厌恶的叫声。果尔德施坦因是个叛徒、变节分子,他一度(那是很久以前了,到底多久,没有人记得清楚)是党的领导人物之一,几乎与老大哥本人平起平坐,后来从事反革命活动,被判死刑,却神秘地逃走,不知下落。

在这样的时候,他打从心眼里同情电幕上那个孤独的,收到嘲弄的异端份子,谎话世界中真理和理智的唯一守卫者。可是一会他又同周围的人站在一起,觉得攻击果尔德施坦因的一切的话都是正确的。在这样的时刻,他心中对老大哥的憎恨变成了崇拜,老大哥的形象越来越多高大,似乎是一个所向无敌,毫无畏惧的保护者,像一个巨石般耸立于从亚洲蜂拥而至的乌合之众之前,而果尔德施坦因尽管孤立无援,尽管对于是否有他这个人的存在也有怀疑,光凭他的谈话声音也能够把文明的结构破坏无疑。

狂热的群众

这时在场的人缓慢地,有节奏地,深沉地再三高叫”B-B!......B-B.......B-B"(英语“老大哥"Big Brother两字的首字母)他们叫得很慢,在第一个B和第二个B之间停顿很久。这种深沉的声音令人奇怪地有一种野蛮的味道,你放佛听到了赤脚的踩踏和铜鼓的敲打。他们这样大约喊了三十秒钟。这种有节奏的叫喊在感情冲动压倒一切的时候常常会听到.....

打倒老大哥
打倒老大哥
打倒老大哥
打倒老大哥

红卫兵:

他们两人都穿着蓝短裤,灰衬衫,带着红领巾,这是少年侦察队的制服。温斯顿把手聚过脑袋,心神不安,因为那个男孩的表情凶狠,好像不完全是一场游戏。

"你是叛徒!”那个男孩叫嚷道。“你是思想犯!你是欧亚国的特务!我要枪毙你,我要灭绝你,我要送你去开盐矿!"

他心里想,有这样的孩子,那个可怜的女人的日子一定过得够呛。在过一两年,他们就要日日夜夜地监视她了,看她有没有思想不纯的迹象了。如今的时世,几乎所有的孩子都够呛。最糟糕的是,通过像少年侦察队这样的组织,把他们有计划地变成了无法驾驭的小野人,但是这却不会在他们中间产生任何反对党的控制的倾向。相反,他们崇拜党和党的一切。唱歌,游行,旗帜,远足,木枪操练,高呼口号,崇拜老大哥————所有这一切对他们来说都是非常好玩的事情。他们全部的凶残的本性都发泄出来,用在国家公敌,用在外国人,叛徒,破坏分子,思想犯身上了。

家庭实际上成为了思想警察的扩大,用这种方法可以用同你十分接近的人做告密者,日日夜夜地监视着你。

大跃进类似的情景:

你所知道的只是,每个季度在纸面上都生产了天文数字的鞋子,但是大洋国里却有近一半的人打赤脚

焚书坑儒

你难道不知道,新话的全部目的是要缩小思想的范围?最后我们要使得大家在实际上不可能犯任何思想罪,因为将来没有词汇可以表达。

对爱妻,性和女人:

他恨她是因为她年轻漂亮,却没有性感,是因为他要同她睡觉但永远不会达到目的,是因为她窈窕的纤腰似乎在招引你伸出胳膊去搂住她,但是却围着那条令人厌恶的猩红色绸带,那是咄咄逼人的贞洁的象征!

党的目的不仅仅是要防止男女之间结成可能使它无法控制的誓盟关系。党的真正目的虽然未经宣布,实际上是要使性行为失去乐趣。不论是婚姻关系以外还是婚姻关系以内,敌人与其说是爱妻,不如说是情欲。

党要竭力扼杀性本能,如果不能扼杀的话,就要使它不正常,肮脏化。他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但是觉得这样是很自然的事情,就女人而言,党在这方面的努力基本上是成功的。

对底层无产者:

对无产者的全部要求是最单纯的爱国心,凡是需要他们同意加班加点或者降低定量的时候可以加以利用。即使他们有时候会感到不满,但是他们的不满不会有什么结果。因为他们没有一般的抽象思想。他们只能小处着眼,对具体的事情感到不满。大处的弊端,他们往往放过去而没有注意到。

无产者和牲口都是自由的。

历史惊人的相似!!!:

这件事实际开始于60年代中期,也就是吧革命元老彻底消灭掉的大清洗时期。到1970年,除了老大哥以外,他们一个不留。

六合彩。。

彩票美哦星期开奖一次,将近不少,这是误差这真正关系的意见大师。可以这么说,对好几百万误差这来说,彩票如果不是他们仍旧活着的唯一理由,也是主要的理由。这是他们的人生乐趣,他们的一时荒唐,他们的止痛药,他们的脑力刺激剂。一碰到彩票,即使是目不识丁的人也似乎运算娴熟,记忆力惊人。

爱国爱国....

历史和其相似,想想2012年哪场政府允许的对日游行示威,最终导致了打砸抢烧,开日系车的人,车被砸,人被打死.....

还有一枚炸弹落在一个当作游戏场的闲置空地上,有好几十个儿童被炸得血肉横飞。于是又举行了愤怒的示威,把果尔德施坦因的模拟像当众焚毁,好几百张欧亚国士兵的招贴给死了下来一起烧掉,在一片混乱中有一些店铺招到了洗劫;接着有谣言说,有间谍在用无线电指挥火箭的投扔,有一对老年夫妇只因为有外国血统之嫌,家务就被纵火焚毁,两位老人被火火烧死。

过去都被抹去

这个问题不同一般,这不是谁被杀死的问题。你知道不知道,从昨天开始往回推算,所有的过去都给抹掉了,如果说有什么地方还存在过去的话,也只存在于少数那块玻璃一样。关于革命和革命前的事,我们已经几乎一无所知了。每一项记录都被销毁或被篡改了。每一本书已改写过了,每一幅画都已重画过了,每一个塑像,街道的大楼都已改了名字,每一个日期都已改动过了。而且这个过程还天天,随时随刻地进行。历史已经停止了。除了党永远是正确的无休无止的现在,任何东西都不存在。

温斯顿的心里又是一阵难过。不难想象这是提到赛麦。但是赛麦不仅死了,而且是给抹掉了,是个非人,提到他会有丧命危险。

篡改过去的所以必要,有两个原因。一个是辅助性的原因,也可以说是预防性的原因。那就是,党员所以和无产者那样能容忍当前的生活条件,一部分原因是他没有比较的标准。为了要使他相信他比他的祖先生活过得好,物质生活平均水平不断提高,必须使他同外国隔绝开来一样。但是篡改过去,还有一个重要得多的原因是,需要保卫党的一贯正确性。

谁能控制过去就能控制未来;谁能控制现在就能控制现在。

温斯顿的过去

温斯顿是早年失去了所有家人,父母亲以及妹妹。但是他却记不起为什么会这样,一直以为是他害死他们的。

那时候和现在一样食不果腹,温斯顿和其它孩子一样要到垃圾堆捡食物吃,一家四口勉强度日,但是父亲突然失踪了,母亲突然像变了一个人,虽然依旧照顾着两个孩子,但是偶尔会久久的发呆,偶尔会搂着温斯顿痛哭..

温斯顿每天都会由于饥饿在母亲面前大吵大闹,终于有一天他枪走了仅剩的一块巧克力夺门而出,几天后再回来的时候却再也看不到母亲和妹妹了。

谁也不清楚发生了什么事情,但是我们可以猜想母亲由于绝望,带着妹妹自杀了。

裘莉亚知道后,这样说他

"你在那时候大概真是头畜生,”她含糊说。“孩子们全是畜生”

男女主角之间的爱情:

他们很早就注意到对方,注意到对方是在集体操上,温斯顿在做操的时候胡思乱想着反对老大哥的事情,突然注意到对方在看自己,男主角以为对方是思想警察,察觉到自己思想的不纯洁,所以很害怕。

第二次相遇是在温斯顿刚从杂货店出来(买了一些私货),正好被裘莉亚看到,刹那间,温斯顿像杀掉裘莉亚灭口,最终没敢行动,心里却一直煎熬着。

第三次相遇则是温斯顿办公场所上,裘莉亚故意在温斯顿面前摔倒然后把一张纸条塞给温斯顿,温斯顿一直不敢打开,怀疑里面是某个地址,某种死亡威胁,没想到:

上面写的是几个歪歪斜斜的大字: 我爱你


温斯顿非常惊讶,因为这件事情是招致死亡的大罪,他本不应该去想他,但事实是他在接下来的几天内却陷入了深深的思想斗争中,最后还是决定创造机会跟她说话或者见面。

终于找到碰面的机会,但是只能说话,双方不敢多看对方一眼,文中有这样的一段描述:

温斯顿和那姑娘该到分手的时候,但就在这最后一刹那,趁四周人群还是很挤的时候,她伸手过来,很快地捏了一把他的手。这一捏不可能超过10秒钟,但是两只手好像握了很长的时间。他有充裕的时间摸熟了她的每一个细部。他摸到了纤长的手指,椭圆的指甲,由于操劳而磨出老茧的掌心,手腕上光滑的皮肤。这样一摸,他不看也能认得出来。这时他又想到,他连她的眼睛是什么颜色的都不知道。

两人约定了地方,如期到了一个可以自由说话见面的地方,两人随即缠绵,温斯顿问裘莉亚:

"你很年轻,”他说。“你比我小十几岁。像我这样的一个人,你看中什么?"

那是你脸上有什么东西吸引了我。我决定冒一下险。我很能发现谁是不属于他们的人。我一看到你,我就知道你反对他们。

也就是裘莉亚当初第一次在集体操上的见到温斯顿的时候,察觉出了他心中渴望自由,反对老大哥的心思。

和所谓”纯洁“宣战:

任何腐化堕落的事都使他感到充满希望。谁知到?或许在表面的低下,党是腐朽的,它提倡艰苦朴素只不过是一种掩饰罪恶的伪装。

“你听好了,你有过的男人越多,我越爱你。你明白吗?”
“完全明白。我很纯洁,我恨善良。我都不希望哪里有什么美德。我希望大家都腐化头顶。

一个男人看一个女人的肉体,就动了欲念,事情就是那么单纯。可是如今已没有那么纯真的爱或者纯真的欲念了。

党控制性的真正目的:

这只是因为性本能创造了它自己的天地,非党所能控制,因此必须尽可能的加以摧毁。尤其重要的是,性生活的剥夺能够造成竭斯底里,而这是一件很好的事,因为可以把它转化为战争狂热和领袖的崇拜。

后来温斯顿租了一间小屋作为他们两个幽会的地点。

在一个夏日晚上,一男一女一丝不挂,躺在这样的一张床上,愿意做爱就做爱,愿意说什么就说什么,没有觉得非起来不可,就是那样躺在哪里,静静地听着外面的闹声,这样的事情不是正常。肯定的说,从来没有一个这种事情是正常的。

圣马丁教堂的钟声说,你欠我三个铜板,老巴莱教堂的钟声说,你什么时候归还?

他们两人都知道——也可以说,这个念头一直盘恒在他们的心中——现在这样的情况是不可能长久的。有时候,死亡的临近似乎比他们睡在上面的那张大床还要现实,他们就只好紧紧地搂在一起,这是一种绝望的肉欲,就像一个快死的人在临死前五分钟享受他最后一点快感似的。但也有一些时候,他们却有不仅感到安全而且感到长远的幻觉。他们两人都感到,只要他们实际身处于那间屋子,就不会有灾难临头。

裘莉亚和温斯顿的叛逆明显不同,她对党的理论和细枝末节毫无兴趣,她只关心她自己的生活。但她对他的爱是真的。

他们想过如果被抓之后会如何,温斯顿了解党的手段,知道到最后都无法避免招供,而且结局都是死,但是裘莉亚说招供不算出卖:

我不是说招供。招供不是出卖。无论你说的或做的是什么都无所谓。有所谓的是感情。如果他们能使我不再爱你——那才是真正的出卖。”

撕裂的末日

电影《撕裂的末日》展示了一个没人哭没人笑的世界,那时第三次世界大战已经爆发,幸存的人类为了防止第四次世界大战的发生,组织了一只名为耶和华教士的执法队伍,他们的最高领袖,被称为神父,唯一的任务是根除人类残暴的根源,那就是人类拥有的情感,他们把人类的情感当作一种疾病,为了彻底抑制病情,所有人都被强制注射一种平衡情绪的镇定药物,所有可能诱发情感的事物,包括书籍,音乐,绘画等等都属于违禁品,所有可能诱发情感的行为包括与情感罪犯接触,停止注射药物等都属于违法行为,将被抓捕,甚至就地处决,男主角就是一名核心执法人员,它的情感被药物封闭,成为一台只会执行任务的机器,某次男主角发现老搭档偷看禁书,于是将其枪决,但是它自己情感也收到波动,为自己杀死自己老搭档懊悔不已,之后在于一名犯有情感罪的女人接触之后,男主角开始停止注射药物,男主角的情绪开始有了波澜起伏,他开始了一种全新的有情感的生活,对新搭档的滥杀无辜感到愤怒和痛心,直到那个女人被处死之后,男主角再也压抑不了自己内心的愤怒,决心起来反抗,在反抗组织的配合下,男主角与神父进行一番智力和战力的较量.

在这里,女人就是引起人的感情的祸水.在一次行动中,约翰·普莱斯顿认识了感情丰富的女感情犯玛丽奥布莱恩,他唤起了约翰·普莱斯顿残留的一点点感情,让他回忆起了自己那同样作为感情犯被处死的妻子.从那以后,约翰·普莱斯顿开始把药剂偷藏起来.他在早上洗澡时透过窗户看到初生的朝阳,头一次看到了自然的美.当他亲见看着玛丽奥布莱恩走进焚化炉后,彻底唤起了他的感情.于是他义无反顾的投入到了反抗军的行列.

兄弟团

主角是:奥勃良

我们在没有黑暗的地方相见。

"你们准备献出生命吗?"
是的
你们准备杀人吗?
是的
你们准备从事破坏活动,可能造成千百个无辜百姓的死亡吗?
是的
你们准备把祖国出卖给外国吗?
是的.
你们准备欺骗,伪造,讹诈,腐蚀儿童心灵、贩卖成瘾毒品,鼓励卖淫、传染花柳病——凡是能够引起腐化堕落和削弱党的力量的事都准备做吗?
是的。
比如,如果把硝镪水撒在一个孩子脸上能够促进我们的事业,你们准备这样做吗?
是的。
你们准备隐姓埋名,一辈子去做服务员或码头工人吗?
是的
如果我们要你们自杀,你们准备自杀吗?
是的
你们两人准备自愿分手,从此不再见面吗?
“不”裘莉亚插进来叫道。

你们工作一阵子之后,就会被逮住,就会招供,就会死掉。这是你们能看到的唯一结果。在我们的这一辈子里面,不可能发生什么看得见的变化。我们是死者。我们的唯一真正的生命在于将来。我们将是作为一堆黄土,几根枯骨参加将来的生活。但是这将距现在多远,谁也不知道。可能是一千年。

《寡头政治集体主义的理论和实践》

战争即和平的意思:

这个世界上分为三个国家,欧亚国,大洋国和东亚国,如果这三个超级大国互相不打仗,而同意永远和平相处,互不侵犯对方的疆界,效果大概相同。因为在那样的情况下,每一个国家仍是一个自给自足的天地,永远不会收到外来危险的震动。因此真正永久的和平同永久的战争一样。

在本世纪中业出现的所谓“取消私有制”,实际上意味着把财产集中到比以前更少得多的一批人手中;不同的是,新主人是一个集团,而不是一批个人。从个人来说,党员是没有任何财产,有的只是一些微不足道的个人随身财物。从集体来说,大洋国里什么都属于党的财产,因为什么都属于它管。它有权按它认为合适的方式处理产品。

统治集团只有在四种情况下才会丧失权力;或者被外部力量所征服;或者是统治无能,群众起来造反;或者是让一个强大而不满的中等人集团出现;或者自己丧失了统治的信心和意志;

过去寡头政体所以丧失权力,或者由于自己僵化,或者由于软化。所谓僵化,就是他们变得愚蠢和狂妄起来,不能适应客观情况的变化,因而被推翻掉。所谓的软化,就是他们变得开明和胆怯起来,该使用武力的时候却让了步,因此也被推翻了。

群众从来不会自动起来造反,他们从来不会由于身受压迫而起来造反。说真的,只要不给他们比较的标准,他们从来不会意识到自己受压迫。

雄踞金字塔最高峰的是老大哥。老大哥一贯正确,全才全能。一切成就,一切胜利,一切科学发明、一切知识、一切智慧、一切幸福、一切美德,都直接来自他的领导和感召,没有人见到过老大哥。他是标语牌上的一张脸,电幕上的一个声音。我们可以相当把握地说,他是永远不会死的。

一个统治集团只要能指定它的接班人就是一个统治集团。党所操心的不是维系血统相传而是维系党的本身的永存。由谁掌握权利并不重要,只要等级结构保持不变。

和平部负责战争,真理部负责造谣,友爱部负责拷打,富裕部负责挨饿。

奇怪的是对每个人来说,填空都是一样的填空,不论是欧亚国,还是东亚国,还是在这里。天空下面的人基本上也是一样的人——全世界到处都是一样,几亿,几十亿的人,都不知彼此的存在,被仇恨和谎言的高墙隔开,但几乎是完全一样的人——这些人从来不知道怎样思想,但是他们的心里,肚子里,肌肉里却累积着有朝一日会推翻整个世界的力量。如果有希望,希望就在无产者中间。

拷打

多少手指,温斯顿?
五个!五个!五个!
不,温斯顿,这没有用。你在说谎。你认为是四个,到底多少?

党对表面行为不感兴趣,我们关系的是思想,我们不单单要打败敌人,我们要改造他们。

你一定读到过历史上的宗教迫害的事。在中世纪,发生过宗教迫害。那是一场失败。它的目的只是要根除异端邪说,结果却巩固了异端邪说。它每烧死一个异端分子,就制造出几千个来。为什么?因为宗教迫害公开杀死敌人,在这些敌人还没有悔改的情况下就把他们杀死了,因为他们不肯悔改而把他们杀死。他们所以被杀是因为他们不肯放弃他们的真正信仰。这样,一切光荣自然归于殉难者,一切羞耻自然归于烧死他们的迫害者。

你最后的头像要出于自己的自由的意志。只要他抗拒的一天,我们就不毁灭他。我们要改造他,争取他的内心,使他脱胎换骨。我们要把他的一切邪念和幻觉都统统烧掉。我们要把他争取到我们这边来,不仅仅是在外表上,而且是在内心里真心诚意的站到我们这边来。我们在杀死他之前也要把他改造成为我们的人。

党并不是为了自己的目的而要当权,而只是为了大多数人的利益。他要权力是因为群众都是软弱的,怯弱的可怜虫,即不知如何运用自由,也不知正视真理,必须由比他们强有力的人来加以统治,进行有计划的哄骗。人类面前的选择是自由或幸福,对大多数人来说选择幸福更好一些。

权力不是手段,权力是目的。

权力就在于给人带来痛苦和耻辱。权力就在于把人类的思想撕得粉碎,然后按你自己所选择的样子把它再粘合起来。

温斯顿写下了:

"二加二等于五"

他们用温斯顿最害怕的老鼠来对付温斯顿,最终:

"咬裘莉亚!咬裘莉亚!别咬我!裘莉亚!你们怎样咬她都行。把她的脸咬下来,啃她的骨头。别咬我!裘莉亚!别咬我!"

我出卖了你,她若无其事地说
我出卖了你,他说

我出卖了你,你出卖了我

我爱老大哥

后记

实际上看《1984》这本书是因为看乔布斯传,1984年的1月24日是计算机发展史的一个重要里程碑,那一天苹果发布了全新的Macintosh,这是世界上第一台采用图形用户界面的个人电脑,与当时采用DOS命令行纯文本用户界面的IBM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apple公司历史上有两个著名广告,其中一个广告的名字就叫做1984。苹果之所以会选择奥威尔的《1984》背景作为广告,是因为当时APLLE II型号电脑在经历了几年的热销后正在走下坡路,而1981年问世的IBM PC正值旺市,不断涌入企业和家庭,而在苹果推出首台个人电脑时,IBM并未给于太多的关注,但是在1981年夏天IBM PC重拳出击,并以其倍受企业企业信赖的品牌推动PC市场迅速成长。在苹果的眼里,毫无疑问这个电脑世界的“大哥“想要控制新兴的个人电脑市场。

1984这支广告表达苹果的理念和目标:让人民而非政府或大公司操纵技术,让计算机变得普通人可及而非控制人可及而非控制人的生活。这个60秒的广告仅在1984年1月22日美国超级杯橄榄球大赛的电视转播播出一次,却造成了空前的轰动,美国的三大电视网和将近50个地方电视台都在超级杯后报道重放了1984,还有上百家报刊杂志评论1984现象和影响。

乔布斯潜意思把这些大公司或者政府看做阻碍自由的,邪恶的老大哥,而他有责任打破老大哥的权威。

或许这是乔布斯终生不来中国的原因,不过他自己也是一个暴君。

人类是这个宇宙独一无二的生命,生命的重要性自然不言而喻,而爱情为什么比生命更重要呢,从生物的角度,所有生命的最终目的是本物种的生存,物种的生存才是真正生存。另外一方面,追求爱情本身是追求自由的一种,而自由呢,为什么如此重要,即使付出那么惨重的严重代价也要自由呢?只有自由才能极大促进人类社会的发展,在自由的社会每个人都能发挥最大的能力为这个社会的发展做出贡献。

千篇一律的时代,孤独的时代,老大哥的时代,双重思想的时代,向未来,向过去,向一个思想自由的, 人们各自不同,但生活并不孤独的时代——向一个真理存在,做过的事不能抹掉的时代致敬!

相关文章

  • 重读1984

    战争即和平 自由即奴役 无知即力量 乔治.奥威尔在1948年开始写《1984》之前,他在英国是一个贫病交加,没有多...

  • 重读1984

    4月4日,是《1984》的主人公温斯顿开始写日记的那一天,也是巴拿马文件被曝光的那一天。 英国作家乔治...

  • 健力宝的兴与衰1-读吴晓波大败局有感

    这两天在重读吴晓波写的大败局,有哪些新的收获和体会,在此用文字记录下来。 健力宝诞生于1984年,1984年后来被...

  • 别让语言成了吞噬你思想的坟墓

    最近在重读乔治·奥威尔那本著名的反乌托邦小说《1984》。虽然已经是第三遍阅读了,但每一次都能在阅读中发现新的思考...

  • 1984

    忽然想起一则安徒生的寓言故事:皇帝的新衣 ,又忽而庆幸那个小男孩勇敢的喊出:你没有穿衣服的话 庆幸这个小男孩还活...

  • 1984

    1984 词:黑Tigga 好与坏是相对决定者是人 双倍加好的索麻定神安魂 卜众生世相空降恐将下坠在黄昏的诸神 眼...

  • 《1984》

    以前一直觉得人活于世,与他人无关,只关乎我们自己的内心,阅读的也大多是关于小我的书籍。最近几个月越来越意识到了解社...

  • 1984

    你追求诗和远方, 不远万里, 去到陌生的城市。 而我愿意“原地踏步”, 以旅行者的姿态, 用老朋友的身份, 重“心...

  • 《1984》

    感谢这次漫长的火车之旅,终于静下心来看完了这本《1984》。 作为反乌托邦三部曲之一的《1984》,通篇描述了一个...

  • 1984

    朱丽亚很少有一个晚上完全有空。她花了大量时间参加讲座和游行,为青年反性团分发材料,为仇恨周准备旗帜,为节约运动筹集...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重读1984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nhbqe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