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人之初,性本恶。

人之初,性本恶。

作者: 心理小妖精 | 来源:发表于2019-02-17 13:06 被阅读0次

    孟子,战国时期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

    他提出“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人生下来的时候都是善良的,只是由于成长过程中,后天学习环境不一样,性情也就有了好与坏的差别。

                                                                                孟子

                                                                                荀子

    荀子,战国末期思想家,教育家,文学家。在人性问题上,提倡性恶论,主张人性有恶,否认天赋的道德观念,强调后天环境和教育对人的影响。

    从心理学上来说,倾向于荀子这一方的观点。

    人之初的确是性本恶。

    刚出生的小孩子什么都不懂,所以是以动物的本能来生存。

    饿了就嚎啕大哭,困了就睡觉。

    有人说这不是正常的吗?

    为何还会给刚出生毫无认知的婴幼儿挂上“恶”的罪名。

    小妖会根据心理学的一些知识给大家解释。

    心理学上有一个著名的人物----弗洛伊德。

    他將构成人的机构分成三个部分:本我、自我、超我。

                                                                               本我

    本我遵循快乐原则,只关心如何满足个人需要,不受任何物质和社会的约束,属于人格结构的生物成分。

                                                                                 自我

    自我遵循现实原则,通过考虑情境现实性,控制本我盲目的冲动,调节本能与环境的关系,负责本我、超我与外界世界的联系,属于人格结构的心理成分。

                                                                                超我

    超我代表社会的理想、价值观,尤其是父母的价值和标准,对个体行为的好坏与善恶有着道德规范的限制,通过抑制本我的冲动,说服自我以合乎道德方式来取代现实的目标,属于人格结构的社会成分。

    人刚出生的时候,只有一个人格结构,也就是本我。婴儿看到什么东西会直接伸手去拿,不管是属于谁的东西。

    本我完全隐藏于无意识中,大部分的本我冲动与性和攻击有关。事实上,人们常常无法察觉到本我。

    婴儿的行为都不会有任何约束,我们可以想象一下这样的情况,当一个婴儿拥有一副强有力的身体,那么它对这个社会是具有很大的危险性的,因为他的攻击性行为得到极大的提高。

    在生命的初期,随着婴儿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人格结构的第二部分---自我,开始发展起来。

    自我不仅仅控制本我的冲动,还会以考虑后果的方式,尝试着满足本我的需要,以减轻本我需要没有被满足的紧张感。

    婴儿通过到父母的碗里抓取食物来减轻紧张状态。逐渐长大后,他们懂得了社会的规定和约束,虽然饿的时候本我的冲动会驱使他去获取食物,然而自我明白这种行为是不当的。

    本我想要造成恶,自我便会在关键时候印制这种本能的冲动。就像是拉住一匹脱缰的野马。

    超我在儿童5岁左右,人格结构的第三部分---超我,开始形成。

    也就是有原则、善恶、羞耻感等更多符合成为人的特质出现。

    人之初,性本恶。

    所有的一切都是在后天的学习环境中学会“善良”,懂得“爱”。

    小妖ps:婴儿之所以可以让他“作恶”,是因为他对于我们没有致命性的危险性,并且是可控的,我们的社会文明可以对他进行改造、培养,成为一个真正的人。

    公众号ID:心理小妖精

    微信号:hy13037818802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人之初,性本恶。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nhdge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