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跟同事廖晶约好2点来我家拿玻璃贴膜,然后我就把做艾灸的时间约在了3点。
做完家务就一直在等着,结果,等到2:10也没等到人来。打电话问,说是还有10分钟到。结果等到2:30的时候也没见人出现。
按耐住心里的焦急,我给艾灸馆的人打了电话:约定的朋友没有到,原定3点做艾灸不能按时到,想把时间更改到4点。
直到2:40的时候人才姗姗来迟,真是太不守时了,幸好我给艾灸馆提前更改了时间。我想,不到万不得已,真不想再打交道了。
其实,路上堵车或者遇到突发状态而不能按时到达,很能理解。但是,一而再的不守时,就让人的感觉不太好了。
突然间想起来一句话:事先留有余地报告对自己不利的情况,最后可能会获得良好的评价,即使没有作出努力,对方也会认为你尽了最大的努力。
比如,在不能按时赴约的时候,一般会给对方打电话,而打电话的方式不同,也会给对方的心理带来不同的影响:
假定可能会迟到20分钟,这时究竟是打些折扣向对方说“我会迟到10分钟”好呢?还是留有余地的说“我大概迟到30分钟”好呢?如果你说我会迟到10分钟,对方会想只要再过10分钟你就来了,然而实际上你比这个时间再晚10分钟才能到达,也就是说你会再次给对方留下不守约的印象,这样一定会使对方非常生气,而如果直接说我大概迟到30分钟,虽然电话里说让对方再等30分钟,他会感到不高兴,但是提前10分钟到达,这样对方就会忘掉你迟到20分钟,而对你提前10分钟到达,所做的努力会给予很高的评价。
医生有时候也会使用同样的技巧,这也许不是有意识的。例如,对送重病号来医院的家属说“也许来不及了”,这就是说让他们有一个最坏的思想准备,然后再说“我会竭尽全力抢救的”,而让家属有所期待。患者刚被送来时先这样说比较主动,如果患者痊愈,患者及其家属必定非常高兴。万一抢救无效,他们也能理解:医生已经说过送来的太晚了,结果还是不行。对这位医生来说,他会得到感激或理解,而不会招来责难和抱怨。
同样的事情,不同的说话技巧,会带给人截然不同的感觉!
网友评论